陳 雨 高世鷹
論東北抗聯在抗日戰爭后期所起的作用
陳 雨 高世鷹
東北抗日聯軍是由我國共產黨創建并領導的一只武裝部隊。作為活躍在我國東北地區的主要抗爭力量,在我國抗日戰爭中,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東北抗日聯軍前前后后都算上,共有11個軍,人數多的時候能夠達到4萬左右。在艱苦惡劣的環境下,經過長時間的英勇斗爭,為中華民族首次反抗外民族侵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貢獻。東北抗聯在斗爭中體現出來的堅強意志與決心,是非常值得我們肯定與學習的。
東北抗聯 抗日戰爭 作用
東北抗聯作為東北地區抗日斗爭的主要力量,是我國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奪取勝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國的抗戰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他們在東北淪陷期間堅持在艱苦卓絕的情況下與日軍戰斗,他們堅強的意志力與英勇無畏的精神,是中華民族寧死不屈精神的體現。東北抗聯斗爭有前期和后期兩個階段,前期的抗日戰爭較為激烈,東北聯軍的死傷人數也較大,相比起前期階段,后期階段雖然沒有那么轟轟烈烈,但是東北聯軍在抗日戰爭的后期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推動了我國全面抗戰勝利。
(一)收集軍事資料與軍事情報
在1940年的時候,我國東北抗聯在蘇聯境內建立了南北兩個野營。這個期間,我國東北抗聯并沒有放棄抵抗,不斷地會派出小部隊回到東北進行偵查,收集軍事資料與軍事情況,并開展小規模的抗日游擊活動。為了消滅日本關東軍,在1942年到1945這個期間,提高了偵查目的與目標的準確性。例如:1941年,在劉雁來小部隊進行偵查活動時,周保中提出明確要求,讓他們將偵查內容的重點放在日寇數量、兵力、兵器、裝備、糧食等有關日軍戰斗力量強弱以及日軍駐軍狀態、日軍行動的路線、目標,通訊的聯絡情況、群眾間有什么謠言與傳聞等等。到1945年夏天為止,日軍沿著我國邊境在中蘇修筑了17個筑壘地域。我國的偵查小部隊將有關這些筑壘地域的所有情報牢牢掌握。在1945年的6月到7月期間,東北抗聯派出的偵查小部隊則直接體現了“遠東戰役”的需要。對日軍一系列軍事情報的掌握是蘇軍取得戰斗勝利的決定性因素[1]。日軍修筑了大量的軍事設施,在加強我國東北地區控制的同時,也試圖對蘇聯進行防御與進攻,這些軍事設施成為阻礙蘇聯軍隊進入東北的重要障礙。東北抗聯對日軍的這些軍事設施進行偵查與了解,為蘇軍出兵東北提供了重要的軍事資料與軍事情報。
(二)作為蘇軍的向導,為其選擇空降點
蘇軍在越過中蘇邊境對日軍進行攻擊時,東北除了要準備高實力的機械化部隊外,還組織了空軍,同時需要一部分空軍執行偵查任務,因此需要在東北境內找到合適的空降點。東北抗聯提前組織空軍小分隊,尋找合適的空降點,從而使蘇軍順利進入東北。在1941-1943年這個期間,王效明率領了抗聯小分隊,一邊進行偵查活動,一邊在寶清縣進行空降點位置的尋找工作。經過對周圍地形的認真觀察,尋找到了合適的空降點,搭建了臨時的住所,并將這個情況向總部進行了匯報。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的抗聯人員從事著向導的工作,為蘇軍順利進入東北地區提供了幫助。
東北抗聯的重要任務之一為組織并發動東北民眾進行共同抗日[2]。不管是回到東北境內的抗聯人員,還是活躍在東北地區游擊工作的抗聯人員,都一直在做群眾工作。正是因為東北抗聯一直在做群眾工作,使得蘇軍在進入東北前就有了一定的民眾基礎,在蘇軍正式向日軍宣戰,進入東北地區后,東北民眾在東北抗聯人員的號召下,積極組織武裝,配合蘇軍進行作戰。東北抗聯組織民眾一起進行斗爭,為徹底消滅日軍勢力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在1942-1945這個期間,東北抗日游擊隊雖然沒有太大的活動,但他們一直沒有放棄與日軍抗爭。這一時期,東北抗聯的人數大量減少,沒有足夠的實力與日軍進行正面的斗爭,但是他們還是會時不時地組織一些活動襲擊日軍,增加了日軍的焦慮程度。日軍的據點、一些軍事設施、倉庫經常會遭到抗聯的襲擊,使得日軍自顧不暇,有效地減少了蘇軍對日軍作戰的阻力[3]。在1942年初的時候,為了深入引向東北抗日斗爭,東北黨委會組織了15支小分隊,獨立地進行軍事偵察與襲擊行動,推動了東北地區處于低潮的抗日游擊活動。一系列的抗日游擊行動,對日軍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威脅,推動了我國抗戰的全面勝利。
東北抗聯作為東北地區抗日斗爭的主要力量,在我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斗爭,表現出了我國不拋棄、不放棄,不畏艱險的中華民族精神美德。東北抗聯在抗日戰爭的后期,在收集軍事資料與軍事情報;作為蘇軍的向導,為其選擇空降點;組織東北民眾,配合蘇軍進行戰斗;襲擊并抗擊日軍等幾個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東北抗聯為黨在東北地區建立穩固的根據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東北地區的解放以及抗日戰爭最終的勝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張琦偉,鄒圣嬰.近二十年來國內學界的東北抗聯研究[J].日本問題研究,2016(06):56~62.
[2]李志銘.東北抗日聯軍的戰略戰術及其歷史價值[J].長白刊2016(01):97~103.
[3]谷曼.論東北抗聯精神的實踐價值[J].長白學刊,2015(03):109~113.
(作者單位:長春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