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月 李 希 王佰慶 單 方
依托學科競賽,促進大學生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王明月 李 希 王佰慶 單 方
本文闡述了高校學科競賽的發展現狀,基于現有的學科競賽,總結了其在大學生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培養中發揮的作用,最后提出逐步優化學科競賽機制體制的措施,以此進一步促進學科競賽與大學生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有機結合與發展。
學科競賽 大學生 創新思維與能力
學科競賽是以培養具有專業基本素質和創新型個性的人才為目標,有效結合專業知識,分階段分層次地進行專業思維培養和創新能力鍛煉的教育。學科競賽旨在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改、以賽促學”的目標。學科競賽現已成為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有效平臺,逐步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目前,高校大學生學科競賽呈現形式多樣,學科交叉,學生參與度高等特點。按照學科門類劃分大學生學科競賽可以劃分為綜合類學科競賽、理工科類專業競賽和文科類專業競賽。
綜合類學科競賽主要有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等。理工科專業競賽主要有全國大學生屬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大賽等。文科類專業競賽主要有全國大學生營銷大賽、全國大學生ЕRР沙盤比賽、全國大學生廣告策劃比賽等。
此外還有學會、協會組織的大學生競賽以及各高校根據自身專業特色、教學目的、人才培養需求舉辦的各類學科競賽。
(一)激發和形成創新性思維
無論是專業競賽還是綜合性的學科競賽都是豐富大學生課外文化活動的重要內容。高校在進行各類比賽之前都會有相關的競賽介紹、作品成果展示、參賽選手經驗分享以及相關的競賽培訓,本著自愿、公平的原則自由組隊、選擇指導教師等。因此,所有渴望參加競賽的學生,必須都具備創新性思維,這也是參賽者的基本素質與潛在要求。
(二)提升和扎實創新性能力
學科競賽以專業理論知識的重組、梳理并結合實際及實踐需要,完成理論知識到實踐成果的有效轉化。此外,大學生在參賽期間還要自行拓展專業相關的研究前沿信息,自主學習和掌握專業之外的涉及的知識內容。在此過程中,大學生不斷將有限的資源與知識創新出新的內容,不斷提升自身的創新性能力,并在實踐中扎實所學、所想、所創造的新內容。
(三)充實和完善自身綜合素質
在完成作品期間,根據團隊項目的總體規劃,大學生要目標一致,相互溝通,密切合作,并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同時大學生需及時了解并掌握科研的基礎知識、創新方法、技術手段等,增強觀察、收集、分析、解讀數據的能力,增強文獻檢索、閱讀、表達和寫作能力,注重自主學習和自我發展,培養自我認知能力、確認學習需求能力、時間管理和資源管理能力、未來職業規劃能力等。這些對于完善自身綜合素質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高校加強并深化學科相關知識教育
學科相關知識掌握程度是大學生在參加學科競賽的創新思維以及創新創業能力的基礎和源泉。因此,學科競賽的作品必須緊密圍繞專業知識和最新的學術內容開展,高校既不能脫離學科所屬的范圍,還要為大學生提供自主學習、自由探索、自覺實踐的機會,不斷激發大學生參與科研創新的興趣與潛能。
(二)高校建立并完善學科競賽管理機制體制
目前高校的學科競賽根據不同專業門類歸口到各個專業教育部門,綜合類競賽多數由高校的團委、學工部門負責組織。高校在開展學科競賽相關工作時,首先應該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明確崗位職責,制定學科競賽相關的政策和制度,并安排專人負責各類學科競賽的組織協調工作,保證學科競賽在制度上有章可循。其次要將學科競賽與大學生在學分修讀、綜合素質評定、評獎評優等有機結合,讓參賽大學生有足夠的被認同感和優越感,以此引導更多的大學生參加學科競賽。最后要有足夠的經費做保障,不僅要保障各類學科競賽的順利開展,還要能夠給予優秀的參賽作品以獎勵,乃至后續成果孵化提供經費上的支持。
(三)高校構建并推進學科競賽的成果孵化體系
多數高校學科競賽的作品是一種創意或設計理念的體現,僅僅停留在理想化的意愿。很多優秀的學科競賽作品,往往止步于競賽獲獎。因此,高校應力爭把學科競賽的成果轉化為成果孵化體系。首先,通過建立相關的學科競賽扶持基金或孵化基金,對學科競賽的成果進行后續資金支持;其次,針對學校的情況,設立大學生創業園或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進一步對有發展潛力的成果給予政策上、資金上的支持。此外,高校還可以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根據企業的需求推薦優秀的學科競賽成果,由企業推向市場,讓成果價值完全體現。
[1]邱文偉.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基于學科競賽的功能效應[J].教育經濟,2015(1):107~109.
[2]楊威.依托科技競賽和創新性實驗計劃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 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6(2):114~116.
[3]員玉良,張健,楊麗麗.創新競賽驅動的電子類專業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J].農業網絡信息,2015(12):135~136.
(作者單位:遼寧中醫藥大學)
王明月(1985-),女,漢族,浙江紹興人,碩士研究生,講師,輔導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