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舒嫻
歷史圖片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開發與運用研討
朱舒嫻
隨著社會發展腳步的不斷加快,經濟技術得到不斷利用,并給人們帶入了圖片時代。圖片與文字都是信息傳播的主要方式,在信息化時代發展下,以圖片作為信息傳播方式,特別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圖片不斷增多,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良好的發展效果。
歷史圖片 高中歷史 開發 運用
在高中課程教學過程中,歷史圖片是高中歷史學科中最為主要的部分,利用這些圖片不僅能幫助教師講解教學知識,還能使學生對歷史知識產生興趣。利用歷史圖片能夠提高歷史教學內容的生動性與靈活性,將其應用到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
對歷史圖片進行開發過程中,需要遵循相關的實施原則。其一,歷史圖片的真實性。因為歷史文化是真實的,所以我們要尊重歷史,以誠實的態度面對歷史。歷史包含我國多年文化,是沒有虛假部分的,所以,開發的歷史圖片也需要保證其真實性。例如:在我國陜西省,有一則野生華南虎圖片,該圖片在當時就引來更多爭議,因為野生華南虎在我國已經滅絕,所以,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同時,我國相關機關對該圖片進行了調查分析,發現該圖片是虛假的。野生華南虎是我國重點保護的動物,如果調查分析該圖片是虛假的,就會導致產生一些歷史失誤現象。其二,圖片來源的廣泛性,隨著現代化信息時代的不斷發展,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都會存在各種圖片,無論在衣服上、手機上,還是在商場等各個地方都呈現各種各樣的圖片。所以,在開發歷史圖片過程中,教師就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身邊存在的事物,并明確其中包含的含義,保證能夠給我們的學習和發展帶來更多有用的信息。其三,歷史圖片的多樣性,歷史圖片不僅包括傳統的圖片、信息,在歷史學科教學中,漫畫、廣告等都可以用來作為歷史圖片。其四,歷史圖片開發的系統性,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歷史圖片也在不斷增加,為了對這些歷史圖片進行有效管理,可以為其構建圖片資源系統,并根據圖片的各種形式將其分類、編號,這樣不僅能充分發揮我國歷史圖片的重要性,還能給學生留下更多的學習信息。
(一)利于教師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確保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形成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最為主要的就是圖片導入方法,該方法能夠闡述出歷史事物發展情況以及歷史人物的具體特征,這樣不僅能給學生產生一種主動的視覺感受,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歷史圖片還能體現出教學重點,因為教學重點在教材中占有較大位置,是學生的認知過程,學生對這些重難點知識是無法把握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就需要找出這些重點與難點,對學生積極引導,以促進教學工作的有效發展。教師在為學生講解理論知識過程中,一般從多個角度、多層次上進行闡述,但該方式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也無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因此,教師就可以利用圖片對其引導,方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高中歷史學科具有大量信息,無法方便學生對其記憶,歷史學科教學無法將重視整體形成,而是以縱向、橫向的方式將知識連接起來,從而使學生形成層次化、體系化知識框架。學生在歷史知識學習過程中,無論怎樣反復復習,都無法獲得良好效果,主要產生的原因就是學生忽視了歷史知識的橫向、縱向聯系。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將歷史聯系起來,并找到歷史得的發展規律,這樣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分析能力、歸納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所以說,知識框架將歷史知識有效演變出來,學生在該過程中,不僅改變了傳統的記憶方式,還彌補了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缺陷[1]。
(二)利于學生學習
在歷史學科教學過程中,開發歷史圖片不僅能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還能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其一,歷史課程教學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并敢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傳統的歷史教學都是以教師為主導地,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學生學習知識期間,是一種灌輸式教學方式,整個課堂氣氛都較為沉悶。現如今,已經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教師主要幫助學生發現問題,并組織學生參與到知識探討。特別是多媒體教學方式的利用,不僅豐富了歷史知識內容,還能使學生直觀對觀察知識框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歷史圖片具有直觀性、具體性特點,在學習中,利用歷史圖片不僅能明確歷史事件背景、歷史時間之間的聯系,還能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比較能力。如:觀察能力的形成,在歷史課堂上,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一些經典的歷史圖片,使學生通過圖片觀察獲得更多信息。對于分析比較法,通過圖片之間的比較分析,在圖片信息基礎上,為學生設置相關問題,并引導學生對其思考,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還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大成就感[2]。
(一)展示歷史地圖
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將歷史圖片充分展示出來,能夠將抽象的歷史知識更具體化。歷史圖片在歷史學科教學中占有較大位置,圖片與文字不同,與其相比較而言,歷史圖片能夠表現出不同的時間、空間的歷史內容。例如:在學習民主政治關于古希臘一課教學內容過程中,文章中對古希臘的地形特點進行闡述,其中沒有豐富的河流、廣闊的草原模式,在這種地形地貌上,形成了尼羅河與中華文明,也促進了兩種不同的古希臘文化。針對該教學內容,教師在為學生講解過程中,就要引導學生到圖書館中查找相關地圖,使學生了解古希臘的海陸狀況以及分布情況,這樣,學生通過歷史圖片的分析和深度了解,就能明確出地形的主要特點,期間,教師還需要對其積極引導,保證學生對古希臘特點、自然環境等條件具有更充分的了解。例如:在學習我國元朝時期的行省制相關內容過程中,為了使學生對該部分知識產生興趣,教師不能單純地講解一些教材上的理論知識,需要根據元朝的地形特征進行深度分析,以保證學生能夠更容易理解行省制,明確對后世產生的影響。再如:學習列強侵入以及民族危機等相關內容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明確列強侵入后造成的后果,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圖書館中查看鴉片戰爭前期與后期的中國變化與世界變化,并在該基礎上,形成新的認識[3]。
(二)多層面切入
從多個角度上進行分析,并將歷史發展的不同層面有效展示出來。歷史圖片在利用過程中,需要實現靈活性與多變性,所以,要避免單一的使用方式,保證在不同角度上將其引入,這樣才能在不同層次上將歷史發展情況有效展示出來。其中,人類在不同的發展時期,都需要直觀表現出來,并引導學生學會對知識進行對比、分析,這樣不僅能鍛煉學生的比較能力,還能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總結能力。比如:在學習分封制與郡縣制過程中,為了能讓學生明確兩種制度的不同,并學會對比、分析,教師可以將我國周動分封的發展形勢以及秦朝疆域展現給學生,并讓學生觀察歷史圖片中存在的不同,隨后,分析造成這些變化產生的主要原因。針對這些問題,學生的分析比較基礎,這時候,教師就要對其積極引導,并為學生指明其觀點。如:讓學生理解到,隨著少數民族的不斷融合發展,形成了我國民族的形成過程,郡縣制的積極推廣也促進了我國歷史文化的進步和發展,從而符合我國歷史文化的發展趨勢[4]。
(三)不同形式組合
形成不同的組合形式,使學生對歷史學科形成一個完整的認識。學生不僅可以對歷史圖片進行比較,還可以形成不同的組合方式,這樣學生對歷史學科知識才能形成更完整的認識。如:地圖與圖片、整體與局部,都需要相互補充、相互融合,從而給學生整體形成清晰認識。如:分析列強向中國傾銷鴉片的相關示意表與英商販運鴉片走私船兩幅圖片,根據這兩幅圖片,結合文字說明,學生不僅能清晰的明確出侵華戰爭的主要意圖,還能分析出主要的目的,并詳細揭露出中國戰敗的原因和性質。再如:學習抗日戰爭這些內容,可以將南京大屠殺中存在的相關圖片展示出來,并告誡學生對日本的行為予以否認。所以說,利用圖片的不同方式形成組合,不僅能使學生更完整的認識到歷史知識,表現歷史圖片的真實表達,從而保證在多種形式上將歷史情況深刻揭示出來[5]。
(四)與地理知識結合
將歷史圖片與地理知識相互結合起來,為地理知識的綜合性學習提供連接性。地理知識與歷史知識的結合方式較強,對于歷史圖片來說,主要將疆域性地圖作為主體,所以,學生需要掌握更豐富的理論知識。如:秦朝疆域中的五尺道路寬度為現在一米,但北方存在的路線只有30m到50m。為了分析兩條路之間的差距,學生需要根據地理知識,分析南方與北方在地形上存在的不同,保證給學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例如:分析諾曼底登陸時期的氣候特點,要分析該問題,學生就要掌握更充分的理論知識,并提高自身的運用能力,保證學生在分析問題過程中,形成自主探索習慣以及合理的答題技巧。例如:在學習關于古代相關知識期間,也能夠使學生獲得更多知識。除了利用相關的地理知識,還需要學會利用文物、古跡等相關圖片,這種圖片在歷史教學中,也能形成不同的功能和效果。如:在《秦漢》學習中,能夠表現出兩種信息,一種為秦統一度量衡,一種為統一六國時期的文字。
在高中歷史學科教學過程中,利用的圖片知識都是教材中存在的插圖,將其呈現到課程學習中,不僅能使學生直觀、真實地感受到我國的歷史文化,對高中歷史圖片進行積極開發與合理應用,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我國歷史文化的有效傳承。
[1]雷明.歷史圖片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開發與運用[J].考試周刊,2015(96):121.
[2]蕫方根.歷史圖片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開發與運用[J].考試周刊,2016(25):128.
[3]郭新德.歷史圖片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開發與運用探微[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11):38.
[4]蕫方根.歷史圖片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開發與應用[J].考試周刊,2016(28):127.
[5]沈慧慧.歷史圖片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開發與運用[J].新課程導學,2015(33):65.
(作者單位:漳州實驗中學)
朱舒嫻(1984-),女,福建漳州人,漳州實驗中學,本科,歷史教師,研究方向:歷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