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長蘆海晶集團有限公司
多業態經營,走出海晶轉型發展之路
■ 天津長蘆海晶集團有限公司
天津長蘆海晶集團有限公司(天津長蘆塘沽鹽場)是國家大型海鹽生產重點骨干企業。公司東臨渤海,毗鄰天津港、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保稅區,處于天津濱海新區中心位置,海鹽生產歷史悠久,是長蘆鹽的重要產地之一,以“海晶牌”工業鹽蜚聲中外。
多年來,公司始終堅持立足制鹽業、多元發展的理念,針對海鹽生產在區域經濟中發展受阻的嚴峻形勢,把握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轉型升級這一主線,以提高質量效益為中心,以搞好項目建設為重點,以加快結構調整為用力方向,發揮資源優勢,積極探索公司轉型發展的新途徑、新方式,初步走出了一條“以現代制鹽業為基礎,以現代化工業為依托,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多元發展”的成功之路,企業經濟規模和效益快速增長,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為公司科學發展、可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0世紀80年代,伴隨國家投資建設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鹽田大量被征占,海晶集團面臨生產調整、傳統海鹽發展受阻的巨大挑戰,尤其進入“十一五”以來,持續低迷的鹽化產品市場,更使企業主營業務獲利能力不斷下降,生產經營舉步維艱。面對生存與發展的抉擇,公司領導班子統籌謀劃,充分把握濱海新區加快開發開放、天津自貿區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帶來的難得發展機遇,對公司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目標重新定位,明確了“十二五”期間“立足制鹽業、發展化工業、壯大服務業,沖刺一百億”的發展目標,并制定了確保規劃目標實現的“一二三四”具體工作舉措,使公司步入轉型發展的快車道?!笆濉蹦┡c“十一五”末對比,公司營業收入增長3.28倍,年均增長率33.76%;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利潤增長1.74倍,年均增長率22.4%;從業人員勞動報酬平均增速9.28%,成為公司發展速度最快、質量最優的五年。進入“十三五”,公司在鞏固“十二五”發展成果的基礎上,統籌規劃,確立了“做優制鹽業、做強化工業、做大服務業”的發展定位,不斷提升非鹽經濟所占比重,使公司持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提高。
多年來,公司堅持把加快結構調整擺在首要位置,圍繞目標定位,大膽實踐,推進轉型發展。在產品結構調整上,以現有產品的轉型升級為重點,實施了氫氧化鎂、耐高溫尼龍等中試項目,先后開發了系列功能鹽、高品質食用鹽、低粘易脫模、功能纖維等系列新品,工業產品近40種。2016年“海晶”牌工業鹽、“海晶隆”牌己內酰胺產品被評為“天津市名牌產品”。在產業結構調整上,借助濱海新區加快發展之勢,與政府服務功能對接,加大房地產、物流、市政環衛及大貿易的發展力度,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2016年,公司現代服務業營業收入66.67億元,比“十一五”末的7.5億元,增長了7.89倍,占公司營業收入比例由43%提高到80%。2014年公司在天津市開發的“瀚瀾苑”項目入選為“天津影響力地標樓盤”。在資本結構調整上,按“新三板”上市審批程序,引進增資主體,開展券商內核,2016年海光藥業公司順利實現了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上市,成為渤化集團首家“新三板”上市企業,為進入一級市場打下了基礎。多年來,公司經營范圍不斷拓展,現已形成涵蓋制鹽、化工、化學制藥、錦綸化纖、塑料制品及商貿、建筑、房地產、環衛服務等多領域,主業突出,相關產業多元發展的格局。
項目建設是推進轉型發展的重中之重,企業轉型離不開大項目、好項目的支撐。多年來,公司全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先后實施了海光藥用鹽改擴建、聚合錦綸紡絲調整、7層共擠塑料薄膜、鹽田技術改造等一批重點項目,“十二五”以來累計投資近10億元,培育了新的經濟增長點。特別是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經充分調研論證,投資建設了山東肥城年產120萬噸精制鹽項目,歷經兩年多的緊張施工,克服異地建廠的諸多困難,于2015年6月24日正式投料試車,經查定,產品質量指標達到國家優級鹽標準,處于國內同種工藝領先水平。2017年1-4月生產精制鹽30萬噸,實現利潤400余萬元,進一步穩固了公司工業鹽產品在全國同行業中的地位。同時,加強對外投資合作,與大沽化工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共同組建海力達化工有限公司,全力推進丙烯腈項目;下屬海建發公司與萬科集團合作開發河西房地產項目,通過對外投資、合資合作進一步拓展了公司的發展空間。
多年來,公司充分認識科技進步在提升核心競爭力中的重要作用,加大科技投入,為公司轉型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強化聯合創新,與天津大學等10余家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系,產學研相結合,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生產工藝和裝備,開發了一批具有先進水平、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其中“提溴自動控制技術應用研究”等8個項目通過市級鑒定驗收。同時,主動承接制溴技術、提溴自動化控制服務項目,加快科技成果效益轉化。強化自主創新,籌建了尼龍工程中心,先后建立了錦綸化纖研發分中心、樹脂研發分中心、醫藥研發中心,圍繞資源綜合利用、環保等問題重點攻關,實施了氫氧化鎂中試、小型鹽田多功能機械研制等30余項基礎研發項目,推進現有產業升級調整。強化科技人才培養,加大科技成果獎勵力度,實施創新創業三年行動計劃,加強首席專家及專業技術帶頭人的履職考評,為技術人員搭建了成長平臺?!笆濉币詠恚救〉脤@?6項,承擔完成了10余項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及攻關課題,累計實現新產品產值達到29.2億元。
作為傳統海鹽生產企業,土地和鹵水是公司最大的優勢資源。多年來,公司把發揮資源優勢作為助推轉型發展的有效措施,在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上做文章,拓展了公司創收渠道。開發利用水面資源。借鑒同行業的成功經驗,建立鹵蟲增殖試驗區,進行鹵蟲增殖技術開發;引入先進水產養殖技術單位,實施蝦蛤混養、精養,有效提高了鹵水資源創效水平。同時,加強水面發包管理,嚴格跟蹤管控,年水面發包及精養創收1700余萬元。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積極承攬土地填墊、建筑施工等工程,完成了南疆電廠土地整理、國際物流堆場建設等施工項目,進一步提高了企業對外創收能力。強化資源綜合利用。開展光伏發電項目調研,與南疆電廠簽訂了光伏電站項目合作開發框架協議,與兩家央企簽訂了合作意向書,積極探索鹽、漁、光互補,綜合利用鹽田水面的發展模式。
客觀分析,企業轉型不僅涉及產業結構的調整,更離不開高效組織管理體系的支撐。對此公司領導班子牢固樹立改革意識、發展意識,轉機建制、精益管理,夯實公司轉型發展的基礎。深化公司改革。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以及“一二三”改革工作思路,主動承擔改革試點工作任務,吸收社會和民營資本,推進下屬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按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引進新機制,強化“三項制度”改革,有效提高了整體組織績效,構建了推進轉型發展的高效組織體系。創新管控機制。依托OA辦公自動化平臺,加強信息化建設,建立了危化品生產安全環保視頻監控系統,設定了工程招標、物資采購、合格供應商準入網絡審批流程,規范了基礎管理,降低了運行成本。加強跟蹤考核。堅持“一廠一策”, 實行重點工作部室與單位聯動考核,開展管理問題立項攻關,加強部室績效考核,綜合測評、突出績效,多年來確立50余項管理攻關課題,增強了工作執行力,為公司加快轉型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來,公司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天津市先進基層黨組織、職工心中最具社會責任感企業等10余個市級、區級榮譽稱號,連續多年保持了“天津市AAA級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稱號,從一個側面展現了海晶集團蓬勃發展活力。
新形勢下轉型發展是傳統制鹽企業煥發活力的必然選擇,多年來,海晶集團在轉型發展上大膽嘗試,與兄弟單位攜手并肩、積極探索,為行業發展做出新貢獻。
(編輯:梁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