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雯婷
(南京市中醫院,江蘇 南京 210001)
聯用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湯與恩替卡韋片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探析
徐雯婷
(南京市中醫院,江蘇 南京 210001)
目的:探討聯用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湯與恩替卡韋片治療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簡稱“乙肝”)的臨床效果。方法:對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間南京市中醫院收治的100例乙肝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隨機將這100例患者分為聯合用藥組和恩替卡韋組,每組各有50例患者。對恩替卡韋組患者使用恩替卡韋片進行治療,對聯合用藥組患者聯用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湯與恩替卡韋片進行治療,然后比較兩者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和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結果:治療半年后,聯合用藥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8.3%,恩替卡韋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5%,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期間,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聯用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湯與恩替卡韋片治療乙肝的效果顯著,能有效地改善該病患者的臨床癥狀,且其不良反應較少,用藥的安全性較高。
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湯;恩替卡韋片;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是臨床上常見的病毒性傳染病。有數據顯示[1],近年來,乙肝在我國的發病率明顯升高,已引起了醫學界的廣泛關注。惡心、腹脹、乏力、肝區疼痛是乙肝患者最典型的臨床癥狀。現階段,臨床上診斷該病的難度不大,但卻缺少治療該病的有效手段。目前,臨床上常采用抗病毒藥物治療該病。然而乙肝患者的病程較長,其在長期服用抗病毒藥后極易出現一系列的不良反應,從而影響其身體健康。有學者指出,聯用抗病毒藥物與中藥治療乙肝的效果較為理想,且用藥的安全性較高。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主要探討聯用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湯與恩替卡韋片治療乙肝的效果。
擇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間南京市中醫院收治的100例乙肝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隨機將這100例患者分為聯合用藥組和恩替卡韋組,每組各有50例患者。在恩替卡韋組中,有男32例,女18例;其年齡為19~78歲,平均年齡為(43.5±5.1)歲;其病程為1~9年,平均病程為(5.1±2.1)年;其中醫證候積分為38~55分,平均積分為(46.7±7.2)分。在聯合用藥組中,有男35例,女15例;其年齡為22~76歲,平均年齡為(44.2±5.5)歲;其病程為1~11年,平均病程為(5.5±2.3)年;其中醫證候積分為35~57分,平均積分為(47.1±7.5)分。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中100例患者的納入標準是:1)病情符合WHO規定的乙肝的診斷標準,且經實驗室檢查得到確診。2)存在惡心、腹脹、乏力、畏食、肝區疼痛等臨床癥狀。3)對本研究完全知情,且簽署了自愿參與的同意書。4)HBV-DNA > 105 copies/ml。5)HBsAg、HBeAg、 抗HBe、抗HBc均呈陽性。其排除標準是:1)在入選本研究前使用過其他的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2)臨床資料缺失。3)對治療的依從性差,不能遵醫囑用藥。4)存在嚴重的心、肝、腎等器官功能障礙。
對恩替卡韋組患者使用恩替卡韋片進行治療。恩替卡韋片的用法是:口服,0.5 mg/次,1次/d,連續用藥半年。對聯合用藥組患者聯用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湯與恩替卡韋片進行治療。恩替卡韋片的用法同上。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湯的藥物組成及制用法是:柴胡、枳殼、黨參各15 g,陳皮、香附、白術、伏苓、白芍、川芎、丹參各10 g,炙甘草6 g。水煎服,每天服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連續用藥半年。在用藥期間,囑兩組患者保持清淡飲食,并注意勞逸結合。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關于乙肝的療效判定標準,用痊愈、顯效、有效和無效四個等級評價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痊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惡心、腹脹、乏力、肝區疼痛等)全部消失,其中醫證候積分降低95%以上。顯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惡心、腹脹、乏力、肝區疼痛等)明顯緩解,其中醫證候積分降低75%~95%。有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惡心、腹脹、乏力、肝區疼痛等)有所緩解,其中醫證候積分降低30%~74%。無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療效不符合痊愈、顯效和有效的標準??傆行?(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在用藥期間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
用SPSS22.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
治療半年后,聯合用藥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8.3%,恩替卡韋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5%,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治療期間,聯合用藥組中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有4例(2例患者出現頭痛,2例患者出現眩暈),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6.7%(4/60);恩替卡韋組中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有3例(2例患者出現頭痛,1例患者出現眩暈),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5.0%(3/60)。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乙肝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近年來,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治療乙肝的方法已從最初的營養療法發展為目前的抗病毒療法。恩替卡韋是臨床上治療乙肝的常用藥,具有較強的抗病毒效果。此藥是一種鳥嘌呤核苷類似物,對乙肝病毒多聚酶(DNAP)具有很強的抑制作用。但大量的臨床實踐證實,乙肝患者普遍存在脾虛氣弱、氣血不足等表現,單用抗病毒藥物對其進行治療僅可阻止病情的進一步發展,并不能從根本上清除其體內的乙肝病毒。中醫認為,乙肝的病因主要為肝氣郁結、脾胃虛弱、肝郁氣滯等。柴胡疏肝散具有疏肝解郁、生舉陽氣的功效,用其治療乙肝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四君子湯是中醫的經典藥方,起源于宋朝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具有補氣健脾、固本扶正的功效。在本次研究中,筆者聯用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湯與恩替卡韋片對50例乙肝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顯著的效果。這與高雪崗等[3]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聯用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湯與恩替卡韋片治療乙肝的效果顯著,能有效地改善該病患者的臨床癥狀,且其不良反應較少,用藥的安全性較高。
[1]呂睿.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療進展[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2):220-223.
[2]林志成.疏肝健脾方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藥大學,2015.
[3]高雪崗,阮連國.柴胡疏肝散加減聯合恩替卡韋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其生存質量評價[J].湖北中醫雜志,2014,36(4):12-13.
R575.1
B
2095-7629-(2017)11-00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