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娜
(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安徽 合肥 230011)
對行胸、腹腔鏡聯合手術后的食管癌患者實施綜合護理的效果探析
孫 娜
(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安徽 合肥 230011)
目的:探討對進行胸、腹腔鏡聯合手術后的食管癌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對預防其發生術后并發癥的臨床效果。方法:對2012年4月至2016年8月期間在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進行胸、腹腔鏡聯合手術的64例食管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隨機將這64例患者分為甲組和乙組,每組各有32例患者。術后,對甲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對乙組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然后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和生活質量的評分。結果:與甲組患者相比,乙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生活質量的評分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進行胸、腹腔鏡聯合手術后的食管癌患者實施綜合護理,能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其生活質量。
胸腔鏡手術;腹腔鏡手術;食管癌;綜合護理
食管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有數據指出,全世界每年約有30萬人死于食管癌。目前,臨床上常采用胸、腹腔鏡聯合手術的方法對該病患者進行治療。但該病患者在術后會出現多種并發癥,從而會對其身體的康復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臨床上應對進行胸、腹腔鏡聯合手術后的食管癌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以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其生活質量[1]。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主要探討了對進行胸、腹腔鏡聯合手術后的食管癌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對預防其發生術后并發癥的效果。
選擇2012年4月至2016年8月期間在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進行胸、腹腔鏡聯合手術的64例食管癌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其中,排除患有精神類疾病、對手術治療存在禁忌證、臨床資料不全及非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隨機將這64例患者分為甲組和乙組,每組各有32例患者。在甲組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1例,年齡為25~79歲,平均(45.7±6.2)歲。發病部位:有食管上段發病的患者7例,食管中段發病的患者16例,食管下段發病的患者9例。在乙組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為27~78歲,平均(46.2±5.7)歲。發病部位:有食管上段發病的患者6例,食管中段發病的患者16例,食管下段發病的患者1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術后,對甲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方法是:加強對患者進行病情監測,遵醫囑對其進行胃腸減壓處理。指導患者保持舒適、正確的體位,同時對其進行引流護理、飲食護理及皮膚護理等。術后,對乙組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心理護理。術后,注意觀察患者的精神狀態和情緒的變化情況,加強與其進行溝通。結合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家庭狀況等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緩解其精神壓力,提高其對治療的信心,使其以良好的心態接受治療。2)疼痛護理。疼痛是接受手術治療后的食管癌患者最常見的癥狀之一。針對這種情況,護理人員要主動、耐心地與患者進行交流,詢問其疼痛的具體部位、持續的時間、性質及程度等。對于疼痛程度較輕的患者,護理人員要教會其減輕疼痛的技巧,讓其掌握自我緩解疼痛的方法。同時,指導患者采取更換體位、轉移注意力等方法來減輕其疼痛感。對于疼痛程度較嚴重的患者,護理人員需遵醫囑對其進行鎮痛治療。在對患者進行鎮痛治療期間,要注意觀察其是否出現不良反應,并及時調整其鎮痛藥物的使用劑量。3)呼吸道護理。定期對患者進行拍背,以促進其咳痰。及時清除患者口腔和咽喉內的分泌物,避免其發生誤吸。每天對患者進行1次霧化吸入治療,使其呼吸道保持濕潤,促進其痰液的排出。另外,對于無法進行自主咳痰的患者,應定期為其吸痰。4)預防并發癥護理。術后按時為患者更換手術切口的輔料,并注意觀察其切口處是否出現滲血、滲液、紅腫等情況,以防其發生切口感染。定期協助患者翻身,按摩其下肢和長期受壓的部位,并用溫毛巾對其下肢進行熱敷,以防其發生壓瘡和下肢深靜脈血栓。對于存在聲帶水腫情況的患者,應讓其禁聲2~3 d,并遵醫囑在其聲帶周圍注射600 mg的林可霉素和2~5 mg的地塞米松,以防其聲帶發炎[2]。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術后發生并發癥的情況。用自制的生活質量評分量表評價兩組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此量表的分值為0~100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質量越佳。
用SPSS19.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護理,乙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9.4%,甲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1.9%。乙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甲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經護理,乙組患者生活質量的平均評分為(83.8±10.2)分,甲組患者生活質量的平均評分為(69.4±8.7)分。乙組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分高于甲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食管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近年來,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該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已引起了醫學界的廣泛關注。目前,臨床上常采用手術的方法治療該病。與傳統的手術方法相比,胸、腹腔鏡聯合手術具有微創、安全性高及療效確切等優勢[3]。雖然胸、腹腔鏡聯合手術的安全性較高,但患者在術后仍會出現多種并發癥,從而影響其身體康復。因此,臨床上應對進行胸、腹腔鏡聯合手術后的食管癌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以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改善其預后。綜合護理是一種全面、優質、系統化的護理模式。此護理模式融合了責任制護理與小組護理的優點,能確保護理服務的水平和質量,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甲組患者相比,乙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生活質量的評分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對進行胸、腹腔鏡聯合手術后的食管癌患者實施綜合護理,能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其生活質量。
[1]肖幫儒,劉穎.優質護理干預用于胸腹腔鏡聯合行食管癌根治術49例效果觀察[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5,18(4):647-650.
[2]蔣蓉蓉,馮曉麗,劉莉.舒適護理對胸腹腔鏡聯合食管癌根治術后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5,13(23):2299-2301.
[3]鄒碧波.護理配合對胸腔鏡聯合腹腔鏡行食管癌根治術患者的療效觀察[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3):105-106.
R473
B
2095-7629-(2017)11-01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