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宇
(山西省忻州市第二人民醫院 外科,山西 忻州 034100)
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進行術后綜合護理的效果探討
梁曉宇
(山西省忻州市第二人民醫院 外科,山西 忻州 034100)
目的:探討對接受手術治療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進行術后綜合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間在山西省忻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102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分為骨折1組(共56例患者)與骨折2組(共46例患者)。對骨折2組患者進行常規的術后護理,對骨折1組患者進行術后綜合護理。治療結束后,觀察對比兩組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的優良率、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及對護理的滿意度。結果:骨折1組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的優良率明顯高于骨折2組患者,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骨折2組患者,其對護理的滿意度明顯高于骨折2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對接受手術治療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進行術后綜合護理可顯著改善其髖關節的功能,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進而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度。
股骨頸骨折;老年;術后綜合護理;髖關節功能;并發癥;護理滿意度
老年人由于骨質的密度日益降低,較易發生骨折。調查顯示,近年來,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不僅給患者帶來身體及心理上的痛苦,還增加了其家庭及社會的負擔。進行手術治療是目前臨床上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主要方法。不過,由于老年患者在術后需要長時間臥床,故對其進行全面、細致的術后護理十分重要。研究顯示,對接受手術治療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進行術后綜合護理可顯著改善其髖關節的功能,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進而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度[1]。為了進一步證實這一點,本文對2013年以來在山西省忻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102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
選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間在山西省忻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102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將其分為骨折1組(共56例患者)與骨折2組(共46例患者)。在骨折1組患者中,有35男性,21例女性,其年齡范圍為15~79歲,平均為(50.7±1.8)歲。其中,有28例患者為交通事故致傷,有21例患者為重物砸傷,有7例患者為其他原因致傷。在骨折2組患者中,有31例男性,15例女性,其年齡范圍為17~80歲,平均為(51.0±2.2)歲。其中,有22例患者為交通事故致傷,有16例患者為重物砸傷,有8例患者為其他原因致傷。兩組研究對象在性別、年齡及致傷原因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在兩組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后,對骨折2組的患者進行常規的術后護理,包括體位護理、環境護理及功能訓練等。在此基礎上,對骨折1組患者進行術后綜合護理。具體的方法為:1)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具體的病情與心理狀況,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使其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可組織患者一起交流康復訓練的經驗,這樣既能緩解其焦慮的心理,又能增加其對康復的信心。2)飲食護理: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多進食富含鈣、蛋白質的食物(比如瘦肉、牛奶、豆制品及雞蛋等),以加快其骨折部位愈合的速度,提高其機體的免疫力。3)生命體征監護:護理人員應嚴密監測患者的呼吸、脈搏、心率及意識狀態等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每隔1h進行1次測定。同時注意觀察患者是否存在切口出血、滲液及敷料脫落等情況,并及時報告醫生進行處理。4)并發癥預防:(1)預防褥瘡。護理人員應定時為患者翻身,并保持其皮膚與被褥的清潔干燥,以免其因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而發生褥瘡,甚至發生局部組織潰爛、壞死。(2)預防墜積性肺炎。護理人員應定時為患者叩背,并教會其進行有效咳嗽與排痰的方法,以防其發生肺部感染。(3)預防尿路感染。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多飲水,并保持會陰部的干燥清潔。對于留置導尿管的患者,應定時為其更換導尿管與引流袋,并保持其導尿管的通暢。(5)預防便秘。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多吃纖維素含量高、具有潤腸通便功能的食物,還可指導其按順時針的方向按摩腹部,以促進其腸道蠕動,防止便秘的發生[2]。(6)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護理人員應密切關注患者的患肢有無出現發紺、腫脹的現象,并保持其足背動脈的清潔,以防其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5)康復護理:在患者回到病房后,護理人員可將其患側肢體抬高、外展。在術后第1d,可協助患者進行小腿關節伸展練習與股四頭肌收縮練習等。在術后第2d~3d,可指導患者進行肌力鍛煉,待其生命體征平穩后再指導其離床進行活動。
1)采用Harris評分量表對兩組患者髖關節的功能進行評分,共包括功能、疼痛、關節活動、畸形4個項目,分值分別為47分、44分、5分、4分,總分為100分。根據患者的評分將其髖關節功能的恢復情況分為優、良、可、差四個等級,其中,優:指患者Harris的評分為90~100分;良:指患者Harris的評分為79~89分;可:指患者Harris的評分61~70分。差:指患者Harris的評分低于60分。優良率=(優例數+良例數)/總例數×100%。2)采用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調查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總分為100分。患者的評分若為90~100分,表示其對護理十分滿意;患者的評分若為80~90分,表示其對護理比較滿意;患者的評分若為60~80分,表示其對護理一般滿意;患者的得分若在60分以下,表示其對護理不滿意。護理滿意度=(十分滿意例數+比較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統計學軟件SSPS18.0對本文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進行檢驗,計 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骨折1組髖關節功能 恢復結果為優、良、可、差患者的例數分別為:20例、33例、2例、1例,該組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的優良率為94.6%。骨折2組髖關節功能恢復結果 為優、良、可、差患者的例數分別為:12例、25例、7例、2例,該組患者髖關節能恢復的優良率為80.4%。骨折1組患者髖關 節能恢復的優良率明顯高于骨折2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9113,P=0.0267)。
骨折1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骨折2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下表:

表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對比
骨折1組對護理的 滿意度為十分滿意、比較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患者的例數分別為:20例、36例、0例、0例,該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為100.0%。骨折2組對護理的滿意度為十分滿意、比較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患者的例數分別為:15例、27例、3例、1例,該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為91.3%。骨折1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明顯高于骨折2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0683,P=0.02 44)。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劇,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發病率逐漸升高,嚴重地影響著患者的身心健康[3]。目前,臨床上多采用手術方法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進行治療。不過,由于老年患者在術后臥床康復的時間較長,故易出現便秘、褥瘡、肺炎等并發癥,從而嚴重地影響其髖關節功能恢復的效果。因此,對接受手術治療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術后護理十分重要[4]。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對骨折2組患者進行常規的術后護理,在此基礎上,對骨折1組患者進行術后綜合護理。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骨折1組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的優良率明顯高于骨折2組患者,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骨折2組患者,其對護理的滿意度明顯高于骨折2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對接受手術治療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進行術后綜合護理可顯著提高其髖關節的功能,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進而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度。
[1]牛曉英,張燁.高齡股骨骨折患者并發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與護理[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3, 35(4):229-231.
[2]韓碧園.預防性護理對老年股骨骨折病人壓瘡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2,10(24):2232-2233.
[3]蘇樹娟,李曉娟.高齡股骨骨折患者預防壓瘡的護理[J].廣東醫學.2012, 33(2): 295-296.
[4]龔美琴.高齡股骨骨折患者預防壓瘡的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3,21(5):119-120.
R473.6
B
2095-7629-(2017)6-0180-03
梁曉宇,女,1974年12出生,學歷為本科,職稱為主管護師,研究方向為骨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