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沖 翟 佳 齊 靜
(河南省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急診科 河南 鄭州 450000)
·臨床醫學·
用負壓封閉引流術治療四肢軟組織嚴重創傷的臨床效果觀察
林玉沖 翟 佳 齊 靜
(河南省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急診科 河南 鄭州 450000)
目的:觀察用負壓封閉引流術治療四肢軟組織嚴重創傷的臨床效果。方法:將某院收治的130例四肢軟組織嚴重創傷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對兩組患者施行常規的清創術,在此基礎上對對照組患者的創口進行常規引流及包扎處理,對觀察組患者的創口進行負壓封閉引流,然后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創面愈合的時間、發生創面感染的情況、住院的時間及進行清創處理的時間等指標。結果: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8.501,P=0.004,P<0.05)。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進行清創處理的時間、創面愈合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均較短,其創面感染的發生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負壓封閉引流術治療四肢軟組織嚴重創傷可取得理想的臨床效果,能促使患者的創面更快地愈合,降低其創面感染的發生率。
負壓封閉引流術;四肢軟組織嚴重創傷;創面愈合;感染;住院時間
四肢軟組織嚴重創傷是一種發病范圍廣、程度重的創傷性疾病。此病患者可發生嚴重的肢體功能障礙。在對此病患者進行治療時若無法Ⅰ期關閉其創面,可增加其繼發性感染的發生率,并可使其因反復進行換藥而承受較大的痛苦[1]。近年來,某院用負壓封閉引流術治療四肢軟組織嚴重創傷,取得了令人滿意的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中的130例患者均為某院急診科2014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四肢軟組織嚴重創傷患者。這些患者的臨床資料均較完整,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在觀察組65例患者中,有男性42例,女性23例,其年齡為18~48歲,平均年齡為(34.8±6.3)歲,其從受傷到接受治療的時間為1~8h,平均時間為(4.3±2.1)h,其中有上肢軟組織嚴重創傷患者29例、下肢軟組織嚴重創傷患者36例。在對照組65例患者中,有男性45例,女性20例,其年齡為20~51歲,平均年齡為(35.7±6.5)歲,其從受傷到接受治療的時間為1.5~10h,平均時間為(4.7±2.3)h,其中有上肢軟組織嚴重創傷患者32例、下肢軟組織嚴重創傷患者33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兩組患者進入急診科后立即對其施行清創術,敞開其患處的死腔,徹底清除其創面上的壞死組織及異物,并盡可能地保留創面上的健康組織。在對照組患者的創口中放置引流條,用紗布及棉墊包扎其創面。為觀察組患者在施行清創術后進行創口負壓封閉引流處理,操作方法是:根據患者創面的大小及形狀設計并裁剪負壓封閉材料。將負壓封閉材料與患者的創面相貼合,將其邊緣與創緣進行間斷縫合。將引流管置于創面的中央,并將其與負壓吸引器連接,以便引出創面上的液體。去除創面周圍2cm范圍內皮膚上的污物與油脂,用75%的酒精進行皮膚消毒處理,然后用半透膜封閉創面與負壓封閉材料之間的縫隙。將負壓吸引器的負壓值保持在-0.017至-0.060MPa之間。在治療結束后每日檢查負壓引流管是否通暢,若發現其被堵塞應立即對其進行疏通和沖洗。每周更換一次負壓封閉材料,并檢查創面上肉芽生長的情況。若發現患者創面上的肉芽生長不良,則對其創面再次進行負壓封閉引流處理。
1.3 觀察指標 在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后對比觀察其臨床療效、創面愈合的時間、創面感染的發生率、進行清創處理的時間及住院的時間。
1.4 評價標準 痊愈:在進行治療后,患者的創面完全愈合且皮膚完好。有效:在進行治療后,患者的創面明顯縮小且分泌物減少,創面上有新肉芽生成,需繼續進行換藥治療。無效:在進行治療后,患者的創面未明顯縮小,其創面上的分泌物仍較多,幾乎沒有肉芽組織生成。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分析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3.85%,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5.38%。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8.501,P=0.004,P<0.05)。詳情見表1。

表1 對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分析
2.2 對兩組患者進行清創處理的時間、創面愈合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及創面感染發生率的分析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進行清創處理的時間、創面愈合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均較短,其創面感染的發生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對兩組患者進行清創處理的時間、創面愈合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及創面感染發生率的分析(±s)

表2 對兩組患者進行清創處理的時間、創面愈合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及創面感染發生率的分析(±s)
組別 清創時間(d) 創面愈合時間(周) 創面感染率(%) 住院時間(d)觀察組(n=65) 8.21±1.45 1.87±0.42 1.54%(1/65) 16.2±3.5對照組(n=65) 13.20±2.76 3.50±0.63 10.77%(7/65) 23.8±4.7 χ2/t值 12.904 17.356 4.795 10.456 P值 0.000 0.000 0.029 0.000
在臨床上,四肢軟組織嚴重創傷患者往往無法立即接受植皮手術或皮瓣修復手術,而需先治療軟組織創傷,再根據創面愈合的情況接受二期植皮手術或皮瓣修復手術,以降低手術的風險性和復雜程度[2]。治療四肢軟組織嚴重創傷的常規療法主要為清創術。臨床實踐證實,在采用此法治療四肢軟組織嚴重創傷時,可因長時間地曠置創面上的組織及對創腔引流不暢而誘發感染。對此病患者的創腔進行有效的引流可有效預防感染性并發癥的發生,促進創面的愈合。
負壓封閉引流術(VSD)最早由Fleischmann提出并被應用于臨床。研究發現,VSD具有保護創面組織、徹底清除創腔內的分泌物、預防感染、促進創面愈合等作用。負壓封閉引流材料是負壓引流管與患者創面之間的中介物質,其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可改善創面組織內的血液循環,減輕組織水腫的癥狀。在將負壓封閉引流材料覆蓋在創面上進行負壓引流時,可以將創面上壞死的組織、炎癥因子、細菌及毒素等物質經引流管吸引至體外,而且可避免出現引流管堵塞的現象[3]。另外,負壓封閉引流材料還能加快創面組織水腫的消退,改善創面組織的血液循環狀況,促進肉芽組織的生長,改善創緣組織內微血管的密度,促進血管內皮細胞和成纖維細胞的增殖[4]。②可防止創面組織發生感染。四肢軟組織嚴重創傷患者創面中的分泌物是細菌的天然培養基。在對此病患者進行傳統清創治療時會對其創面中的分泌物進行點狀吸引,難以將其徹底清除。在對此病患者施行VSD時可對其創面中的分泌物進行面狀負壓吸引,徹底清除其創面的分泌物,使其創面持續處于清潔無菌的狀態[5],進而可取得預防創面感染的效果。③可保持創面濕潤。VSD采用半透明膜對創面進行封閉處理,可使創面持續保持濕潤的狀態,防止創面組織發生脫水、表皮細胞壞死等情況,促進創面的愈合。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采用負壓封閉引流術治療四肢軟組織嚴重創傷可取得理想的臨床效果,能促使患者的創面更快地愈合,降低其創面感染的發生率。
[1] 楊云,李鑫,何傳松等.負壓封閉引流治療四肢軟組織嚴重撕裂傷80例[J].中華創傷雜志,2011,27(12):1109.
[2] 陳江,池達智,羅晶等.負壓封閉引流術在急診治療四肢軟組織嚴重創傷的療效觀察[J].重慶醫學,2012,41(26):2755-2757.
[3] 楊威,劉楊,趙鳴雁等.負壓封閉引流術治療四肢軟組織嚴重擠壓傷的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5,(22):67-70.
[4] 劉國超.負壓封閉引流裝置應用在急診修復四肢軟組織撕脫或缺損伴骨外露的效果[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z2):216-217.
[5] 黃志群,陸鋼,谷世行等.負壓封閉引流治療四肢大面積軟組織創傷的療效觀察[J].天津醫藥,2013,41(3):268-269.
R686
B
2095-7629-(2017)4-0013-02
林玉沖,男,1984年3月6日出生,畢業于鄭州大學,本科學歷,急診科住院醫師,研究方向:普通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