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冬
(都江堰市醫療中心泌尿外科 四川 都江堰 611830)
用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復雜性腎結石的效果分析
李 冬
(都江堰市醫療中心泌尿外科 四川 都江堰 611830)
目的:探討用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復雜性腎結石的效果。方法:將某院收治的100例復雜性腎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腎鏡取石組和開腹取石組。對開腹取石組50例患者進行常規開腹取石手術治療,為腎鏡取石組50例患者采用經皮腎鏡取石術進行治療,然后對比分析其手術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住院的時間、術畢至首次排便的時間及發生并發癥的情況。結果:與開腹取石組患者相比,腎鏡取石組患者手術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及術畢至首次排便的時間均較短,其術中的出血量較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開腹取石組患者相比,腎鏡取石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總發生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復雜性腎結石可取得理想的臨床效果,能顯著縮短其手術的時間及術后恢復的時間,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總發生率。
經皮腎鏡取石術;復雜性腎結石;安全性
腎結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見病。在我國,男性腎結石的發病率顯著高于女性。近年來,我國居民腎結石的發病率呈逐漸上升的趨勢,復雜性腎結石的發病率也隨著增高。復雜性腎結石是指直徑較大的腎結石、異位腎結石及孤立腎結石等情況較復雜的腎結石。此病患者可發生不同程度的腎區叩擊痛、腰痛及血尿,其承受的痛苦較大,其病情若未得到有效的治療可發生梗阻性腎病及腎功能損傷等較多的并發癥,其治療難度較高。臨床實踐證實,對復雜性腎結石患者及早進行有效的治療可顯著改善其預后,降低其并發癥的總發生率,改善其生活質量。近年來,經皮腎鏡取石術等微創手術療法在治療復雜性腎結石方面顯現出理想的效果。為了探討用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復雜性腎結石的效果,我院將100例復雜性腎結石患者分為腎鏡取石組和開腹取石組,對開腹取石組50例患者進行常規開腹取石治療,為腎鏡取石組50例患者采用經皮腎鏡取石術進行治療,然后對比分析其臨床療效。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中的100例患者均為2015年4月至2015年10月某院收治的復雜性腎結石患者。這些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均簽署了對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泌尿系統結石診斷指南》中相關的診斷標準,均有腰酸腰疼、背部絞痛、尿血、發熱、惡心嘔吐等臨床表現,均經CT檢查等影像學檢查被確診患有復雜性腎結石。這些患者的排除標準是:(1)發生腎衰竭的患者。(2)患有嚴重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3)有腎臟手術史的患者。(4)拒絕在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上簽字的患者。將這些患者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開腹取石組與腎鏡取石組,每組各50例患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經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方法 在術前對兩組患者進行血常規檢查、心電圖檢查、彩超檢查等常規檢查,分析其腎結石的相關情況。為開腹取石組患者采用開腹取石術進行治療,手術方法是:使患者取仰臥位,對其進行硬膜外麻醉。根據對患者進行術前檢查的結果在其第11肋間或第12肋下做一個5~7cm的切口,施行常規的腎切開取石術,將結石取出。為腎鏡取石組患者采用經皮腎鏡取石術進行治療,手術方法是:使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對其進行硬膜外麻醉,用膀胱鏡將輸尿管導管置入其患側的輸尿管內,并保持導尿暢通。將患者體位改為俯臥位。在B超輔助下在患者的第11肋間或第12肋下、腋后線至肩胛下線之間對擴張明顯的腎盂進行穿刺,置入斑馬導絲,然后沿導絲用擴張器擴張穿刺通道。在腎鏡下用激光碎石桿將結石擊碎,然后將其吸出。在術后放置雙J管和腎造瘺管。在術后3天對患者進行復查,以確認其體內的結石是否完全排出。
1.3 觀察指標 在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后對比分析其手術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住院的時間、術畢至首次排便的時間及發生術后出血、術后感染及術后高熱等并發癥的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 SPSS18.0 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兩組患者手術指標的分析 開腹取石組患者手術的時間為(145.8±6.2)min,術中的出血量為(117.3±2.8)ml,住院的時間為(18.9±2.2)d,術畢至首次排便的時間(5.6±2.9)h。腎鏡取石組患者手術的時間為(109.2±1.8)min,術中的出血量為(98.8±1.7)ml,住院的時間為(10.9±0.6)d,術畢至首次排便的時間(2.9±3.0)h。與開腹取石組患者相比,腎鏡取石組患者手術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及術畢至首次排便的時間較短,其術中的出血量較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2.2 對兩組患者發生并發癥情況的分析 開腹取石組患者術后出血、術后感染及術后高熱等術后并發癥的總發生率為34.00%,腎鏡取石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總發生率為14.00%。與開腹取石組患者相比,腎鏡取石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總發生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3。
表2對兩組患者手術指標的分析(±s)

表2對兩組患者手術指標的分析(±s)
組別 手術的時間(min) 術中的出血量(ml) 住院的時間(d) 術畢至首次排便的時間(h)腎鏡取石組(n=50) 109.2±1.8 98.8±1.7 10.9±0.6 2.9±3.0開腹取石組(n=50) 145.8±6.2 117.3±2.8 18.9±2.2 5.6±2.9 t值 40.0869 39.9353 24.8069 4.5746 P 值 <0.0001 <0.0001 <0.0001 <0.0001

表3 對兩組患者發生并發癥情況的分析[n(%)]
復雜性腎結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見病。治療復雜性腎結石的療法包括開腹取石手術療法、經皮腎鏡取石術、腹腔鏡腎盂切開取石術及沖擊波碎石療法。對復雜性腎結石患者進行沖擊波碎石治療難以清除其體內較大的結石。對此病患者進行開腹取石手術治療可使其受到較大的創傷,延長其術后恢復的時間。19世紀80年代,經皮腎鏡取石術開始被用于治療復雜性腎結石,但因技術不成熟、創傷性較大而使臨床應用受到制約。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迅速發展,經皮腎鏡取石術逐漸成為治療復雜性腎結石的首選療法。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采用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復雜性腎結石可取得理想的臨床效果,能顯著縮短其手術時間及術后恢復的時間,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總發生率。
[1] 徐小涵,唐培金,唐賢富等.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腎結石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外醫療,2015,21(23):72-73.
[2] 張殿鋒.微創治療上尿路結石的臨床分析[J].中國臨床實用醫學,2014,18(6):62-63.
[3] 李先承,李秀男,鄭偉等.超聲引導下微創經皮腎鏡治療上尿路結石152例臨床分析[J].大連醫科大學學報,2014,9(2):137-139,152.
[4] 鄭鐸,田彥.微創經皮腎鏡與經皮腎鏡治療上尿路結石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4,17(28):220-221.
[5] 王神香.三種微創方法治療上尿路結石的臨床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3,23(7):4123-4124.
[6] 朱歐奇,姚寶庚,陸志平等.微通道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的臨床分析[J].吉林醫學,2013,34(32):6770-6771.
[7] 金濱,馬宏,朱剛等.經皮腎鏡內切開術治療繼發性腎盂輸尿管連接部狹窄療效分析[J].微創泌尿外科雜志,2012,1(1):73-75.
[8] 吳玲萍,許蓮芳.B超引導下微創經皮腎鏡超聲碎石術的手術配合[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3):1215-1216.
[9] 彭文成,劉玉平,張如平等.經皮腎鏡氣壓彈道聯合超聲碎石清石術中的護理配合[J].徐州醫學院學報,2010,30(9):621-622.
[10] 張素珍,陳巧紅,吳紅艷等.經皮腎鏡氣壓彈道超聲碎石清石術的手術配合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3):98-99.
[11] 周玉彩,李艷萍.復雜性腎結石經皮腎鏡碎石術的手術配合[J].泰山醫學院學報,2009,30(9):720-721.
[12] 劉凌虹,葉揚,倪樂丹等.經皮腎鏡氣壓彈道聯合超聲碎石治療復雜性腎結石術中護理配合[J].溫州醫學院學報,2011,41(6):586-587.
R692.4
B
2095-7629-(2017)4-0022-02
李冬,男,1981年11月出生,本科學歷,主治醫師,籍貫為四川省都江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