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積玳
(海南省樂東黎族自治縣第二人民醫院普外科 海南 樂東 572536)
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形切除術治療中重度痔瘡的療效分析
楊積玳
(海南省樂東黎族自治縣第二人民醫院普外科 海南 樂東 572536)
目的:探討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形切除術治療中重度痔瘡的臨床效果。方法:對某院收治的100例中重度痔瘡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將這100例患者分為外剝內扎術組和吻合器環形切除術組。對外剝內扎術組患者進行肛腸外科常規外剝內扎手術,對吻合器環形切除術組患者進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形切除手術。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結果:吻合器環形切除術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均明顯優于外剝內扎術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形切除術治療中重度痔瘡的效果顯著,可明顯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形切除術;肛腸外科常規外剝內扎術;中重度痔瘡;療效
痔瘡是肛腸科的常見病,民間有“十人九痔”之說。按照患者病情嚴重的程度,將痔瘡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臨床上對輕度痔瘡患者主要是使用藥物進行治療,而對中重度痔瘡患者則進行手術治療。以往,臨床上對中重度痔瘡患者主要進行肛腸科常規外剝內扎手術治療,但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主要分析對此病患者進行肛腸科常規外剝內扎手術和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形切除手術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間某院收治的100例中重度痔瘡患者。這100例患者對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通過了某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按照手術方法的不同將這100例患者分為外剝內扎術組和吻合器環形切除術組,每組各有50例患者。在外剝內扎術組中,有男性29例,女性21例,其年齡為35~70歲,平均年齡為(47±8.1歲),其病程為1~13年,平均病程為(6±2.3)年,其中有外痔患者16例,混合痔患者34例。在吻合器環形切除術組中,有男性30例,女性20例,其年齡為27~72歲,平均年齡為(48±7.5)歲,其病程為1~ 15年,平均病程為(8±2.6)年,其中有內痔患者5例,混合痔患者45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外剝內扎術組患者進行肛腸科常規外剝內扎手術,具體的方法為:1)讓患者取側臥位,對其進行常規消毒和鋪巾。2)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3)用組織鉗提起患者外痔的皮瓣向肛內做一個菱形切口,將其痔核組織剝離至齒線上的0.5 cm左右,用彎鉗鉗夾其內痔的基底部,用7號絲線對內痔的基底部進行"8"字縫扎,剪除其痔核組織的殘端后進行止血處理,最后為其清洗創面。對吻合器環形切除術組患者進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形切除手術,具體的方法為:1)在術前的2~3個小時,用500ml的肥皂水對患者進行一次清潔灌腸。2)對患者進行腰部麻醉。3)在麻醉成功后,讓患者取俯臥折刀位。4)為患者擴肛至四指并維持1~2分鐘,用Allies鉗持夾其肛周1點鐘方向、5點鐘方向、9點鐘方向的皮膚后向外側牽開,將透明肛管擴張器置入其肛門,取出擴張器的內栓后置入肛鏡縫扎器,用2-0號可吸收縫線在距齒狀線上約4cm處的直腸粘膜下層做一圈荷包縫合,取出縫扎器,將吻合器旋至最大處,伸入直腸內,將釘砧頭穿過荷包縫合處,收緊荷包線并將其打結固定在吻合器的中心桿上,用鉤線針將線尾從吻合器兩側的側孔中引出,用小血管鉗固定線尾并向外持續牽拉,然后旋緊吻合器并打開保險開關,擊發吻合器并保持30秒,最后旋開吻合器3/4圈,輕輕晃動后緩緩拔出。如患者出現吻合口出血的情況,可使用3-0號可吸收線對出血點進行8字縫合。在吻合手術完成后,如患者肛周的痔核明顯突出,應對其痔核進行外剝內扎手術。5)術后,用碘伏對患者的肛管內進行消毒,然后放入1支馬應龍痔瘡膏,再放入1條凡士林紗條。
1.3 療效判定標準 術后,若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其疼痛明顯緩解,且術后并發癥少,即可判定其臨床療效為顯效。術后,若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緩解,其疼痛感較弱,且術后并發癥較少,即可判定其臨床療效為有效。術后,若患者的臨床癥狀無改變甚至在加重,其疼痛劇烈,且術后并發癥較多,即可判定其治療效果為無效。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17.0軟件包對本次實驗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經過治療,外剝內扎術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8%,吻合器環形切除術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6%。吻合器環形切除術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高于外剝內扎術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n)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外剝內扎術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總發生率為20%,吻合器環形切除術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6%。吻合器環形切除術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外剝內扎術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n(%)]
痔瘡按照發病的位置,可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其中內痔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一類痔,此病患者的臨床癥狀以便血和腫物脫出為主[1]。內痔患者在發病初期的臨床表現為無痛性便血;在中期的臨床表現為痔核增大,排便后痔核容易脫出肛外,但可以自動回納;在后期的臨床表現為痔核脫出肛外不能自行回納,需用手拖回,且疼痛加劇,嚴重時還會發生嵌頓的現象。外痔又分為靜脈曲張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和炎性外痔等。血栓性外痔是外痔中最為嚴重的一類痔,此病患者的臨床表現為肛門劇烈疼痛,在咳嗽時會加重其疼痛感[2]。外痔患者大多伴隨有肛門墜脹和疼痛等癥狀。混合痔是指兼顧內痔和外痔所有的癥狀和特點的一類痔。由于痔的種類繁多,且患者的臨床癥狀較復雜,故在進行治療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為其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3]。吻合器痔上粘膜環形切除手術是一種改良后的術式,該術式有傷口較小、安全性高、術后愈合的速度較快、疼痛較小、不易復發等特點。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吻合器環形切除術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高于外剝內扎術組患者,吻合器環形切除術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外剝內扎術組患者。此研究結果與陳錦珍等人[4]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形切除術治療中重度痔瘡的效果顯著,可明顯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促進其康復。
[1] 孔祥友.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治療重度痔瘡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5,25(8):154-155.
[2] 樸允哲.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形切除術治療重度痔瘡的臨床療效[J].中國當代醫藥,2012,23(14):62-63.
[3] 盧波.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形切除術治療重度痔瘡的臨床分析[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5,10:(23)1472-1473.
[4] 陳錦珍,向德志,耿興琳,等.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與傳統手術治療中重度痔瘡的療效比較[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16(24):1759-1768.
R657.1
B
2095-7629-(2017)4-00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