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 勇
(江蘇彭城監獄醫院外科 江蘇 彭城 221000)
用保留括約肌掛線法治療復雜性肛瘺的臨床價值
滕 勇
(江蘇彭城監獄醫院外科 江蘇 彭城 221000)
目的:分析用保留括約肌掛線法治療復雜性肛瘺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江蘇彭城監獄醫院于近期內接收的40例復雜性肛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盲選法將這40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20例)和常規組(20例)。使用保留括約肌掛線法對實驗組患者進行治療,使用肛門瘺管切除術對常規組患者進行治療。治療結束后,對比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住院的時間、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結果: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5.00%,常規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5.00%。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常規組患者相比,實驗組患者住院的時間更短,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用保留括約肌掛線法治療復雜性肛瘺的臨床療效較好,能夠有效地縮短患者住院的時間,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保留括約肌掛線法;復雜性肛瘺;臨床價值;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復雜性肛瘺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肛腸疾病。此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肛周膿腫、疼痛、流膿、瘙癢等[1]。目前,臨床上多采用肛門瘺管切除術對復雜性肛瘺患者進行治療,但療效一般[2]。相關的臨床研究證實,用保留括約肌掛線法治療復雜性肛瘺的臨床療效較好,能夠有效地縮短患者住院的時間,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了進一步探討用保留括約肌掛線法治療復雜性肛瘺的臨床價值,筆者選取江蘇彭城監獄醫院于近期內接收的40例復雜性肛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對其進行了以下研究。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的對象為江蘇彭城監獄醫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間接收的40例復雜性肛瘺患者。采用盲選法將這40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20例)和常規組(20例)。常規組患者的年齡在31歲至4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1.32±1.54)歲,其患病的時間在4個月至8個月之間,平均患病時間為(7.3±1.3)個月。本組患者中有低位復雜性肛瘺患者11例,有高位復雜性肛瘺患者9例。實驗組患者的年齡在32歲至6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9.73±1.69)歲,其患病的時間在3個月至9個月之間,平均患病時間為(7.6±1.2)個月。本組患者中有低位復雜性肛瘺患者13例,有高位復雜性肛瘺患者7例。兩組研究對象在年齡、患病時間等方面相比均無明顯差異(P>0.05),組間可進行比較。
1.2 治療方法
1.2.1 使用保留括約肌掛線法對實驗組患者進行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是:1)協助患者取側臥位,并對其手術部位進行消毒處理。2)實施骶管麻醉。借助肛門鏡、探針等器械對患者肛門瘺管內口的位置和肛門瘺管與肛門括約肌的關系進行探查。3)在患者肛門外側邊緣處做一個放射狀肛瘺外口,并使用探針將其肛瘺外口與肛瘺內口探通。4)對患者肛瘺內感染壞死的組織進行刮除,并為其留置引流管。在刮除感染壞死的組織時,應注意不要損傷恥骨直腸肌和肛門外括約肌。5)以利于引流為原則,在患者的肛瘺支管上做數個放射狀小切口,并對其肛瘺支管內感染壞死的組織進行刮除[3]。6)在患者相鄰的肛瘺支管小切口間安設醫用橡皮筋,以實現對口引流。7)使用甲硝唑溶液對患者肛瘺的管道和創口進行清洗。8)在患者的肛瘺內口接近愈合時,為其拔除引流管,并按時為其創口換藥至痊愈。
1.2.2 使用肛門瘺管切除術對常規組患者進行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是:1)協助患者取側臥位,并對其進行骶管麻醉。2)使用肛門鏡、探針等器械對患者肛門瘺管內口的位置進行探查。3)在患者肛門外側邊緣處做一個放射狀肛瘺外口,并使用探針將其肛瘺外口與肛瘺內口探通。4)逐個切開患者的肛門瘺管,并在其相鄰的肛瘺支管小切口間安設醫用橡皮筋,以實現對口引流。5)使用甲硝唑溶液對患者肛瘺的管道和創口進行清洗。6)在患者的肛瘺內口接近愈合時,為其拔除引流管,并按時為其創口換藥至痊愈。
1.3 觀察指標 治療結束后,觀察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住院的時間、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1.4 療效評定標準[4]1)顯效:患者的肛周膿腫、疼痛、流膿、瘙癢等癥狀完全消失。2)有效:患者的肛周膿腫、疼痛、流膿、瘙癢等癥狀明顯改善。3)無效:患者的肛周膿腫、疼痛、流膿、瘙癢等癥狀未改善,甚至在加重。
1.5 統計學方法 將本文中的數據納入到SPSS19.0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和處理,患者住院的時間用(±s)表示,采用t檢驗,治療的總有效率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實驗組患者中治療效果為顯效的患者有12例(占60.00%),為有效的患者有7例(占35.00%),為無效的患者有1例(占5.00%)。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5.00%(19/20)。常規組患者中治療效果為顯效的患者有7例(占35.00%),為有效的患者有8例(占40.00%),為無效的患者有5例(占25.00%)。常規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5.00%(15/20)。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2.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的比較 實驗組患者住院的時間平均為(13.21±2.01)d,常規組患者住院的時間平均為(18.64±1.75)d。與常規組患者相比,實驗組患者住院的時間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t=9.1118)。
2.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手術結束后,實驗組患者中有3例患者發生了并發癥,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5.00%(3/20)。常規組患者中有8例患者發生了并發癥,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40.00%(8/20)。與常規組患者相比,實驗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χ2=15.6740)。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常規組患者相比,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更高,其住院的時間更短,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上述研究結果與周憶[5]的研究結果基本相符。
綜上所述,用保留括約肌掛線法治療復雜性肛瘺的臨床療效較好,能夠有效地縮短患者住院的時間,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1] 谷云飛,陳紅錦,史仁杰,等.保留括約肌掛線法治療復雜性肛 瘺的臨床研究[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3(1):20-23.
[2] 孫建文.肛瘺切除皮瓣轉移術在復雜性肛瘺治療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31):60,61.
[3] 蔡而瑋,方紅燕,吳燕燕,等.主管切掛術及支管對口引流法配合分期換藥治療復雜性肛瘺的經驗體會[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36(3):285-286.
[4] 宋小莉.瘺管并內口剔除術治療復雜性肛瘺的臨床研究[D].陜西咸陽,陜西中醫藥大學,2015.
[5] 周憶.切縫掛線手術治療復雜性肛瘺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J].吉林醫學,2012,33(10):2070-2071.
R574.8
B
2095-7629-(2017)4-0039-02
滕勇,現為江蘇彭城監獄醫院外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