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艷
(廣西東興市人民醫院 廣西 東興 538100)
·護理研究·
對神經外科疾病患者進行系統化護理的效果
張 艷
(廣西東興市人民醫院 廣西 東興 538100)
目的:探討對神經外科疾病患者進行系統化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將廣西東興市人民醫院在近期內收治的60例神經外科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這60例患者隨機分為甲組(30例)和乙組(30例)。在這兩組患者住院治療期間,對乙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甲組患者進行系統化護理。護理結束后,比較兩組患者的Barthel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Fugl-Meyer評分(運動功能評分)和對護理的滿意度。結果:與乙組患者相比,甲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更高,接受護理后其Barthel評分和Fugl-Meyer評分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神經外科疾病患者進行系統化護理能夠提高其Barthel評分和Fugl-Meyer評分及其對護理的滿意度。
神經外科疾病;系統化護理;常規護理;Barthel評分;Fugl-Meyer評分
顱腦損傷、腦出血、硬膜下血腫、腦積水、腦血管畸形均為臨床上常見的神經外科疾病。臨床調查發現,上述神經外科疾病患者常會發生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和運動功能障礙[1]。既往的研究表明,對神經外科疾病患者進行系統化護理能夠提高其Barthel評分和Fugl-Meyer評分及其對護理的滿意度。在本文中,筆者應用系統化護理模式對30例神經外科疾病患者進行了護理,并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
1.1 臨床資料 選取廣西東興市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神經外科疾病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將這60例患者隨機分為甲組(30例)和乙組(30例)。甲組患者中有男18例,女12例,其年齡在35歲至6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8.3±5.1)歲,其病程在1h至26h之間,平均病程為(2.2±0.4)h,其GCS評分(格拉斯哥昏迷評分)在3分至7分之間,平均GCS評分為(5.7±0.2)分。本組患者中有顱腦損傷患者16例(包括腦挫裂傷患者11例和腦挫裂傷合并外傷性顱內出血患者5例),有腦出血患者6例,有硬膜下血腫患者5例,有腦積水患者2例,有腦血管畸形患者1例。乙組患者中有男19例,女11例,其年齡在36歲至6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8.1±5.7)歲,其病程在1h至26h之間,平均病程為(2.2±0.2)h,其GCS評分在3分至6分之間,平均GCS評分為(5.3±0.3)分。本組患者中有顱腦損傷患者16例(包括腦挫裂傷患者10例和腦挫裂傷合并外傷性顱內出血患者6例),有腦出血患者7例,有硬膜下血腫患者4例,有腦積水患者3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乙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是:1)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注意觀察其肢體運動功能和精神狀態。2)護理人員定時協助患者翻身,并對其軀體受壓部位進行按摩,以防止其發生壓瘡。
1.2.2 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甲組患者進行系統化護理。進行系統化護理的方法是:1)護理人員密切關注患者心理狀態的變化情況,并根據其實際情況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同時,鼓勵患者勇敢地面對疾病,耐心地傾聽其內心的想法,并指導其采用正確的方式宣泄其心中的不良情緒,以便使其能夠積極地配合治療和護理[2]。2)護理人員每天為患者播放輕松、舒緩的音樂,并鼓勵其家屬多與其進行溝通,以刺激其聽覺中樞。3)護理人員用患者熟悉的圖像、物品刺激其視覺中樞。4)護理人員使用軟毛刷對患者的足三里穴進行按摩,并在其皮膚上涂抹風油精,以促進其觸覺的恢復[3]。5)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指導其進行肢體功能訓練。在患者進行康復訓練的早期,護理人員指導其進行翻身訓練、軀干控制訓練、坐臥姿勢變換訓練和轉體訓練。在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轉后,指導其進行行走訓練、上下樓訓練和機體靈活度訓練[4]。
1.3 觀察指標 護理結束后,觀察兩組患者的Barthel評分、Fugl-Meyer評分和對護理的滿意度。其中,Barthel評分和Fugl-Meyer評分的總分均為100分。患者Barthel評分和Fugl-Meyer評分的得分越高,說明其日常生活能力和運動功能越好[5]。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8.0軟件對本文中的數據進行處理,患者的Barthel評分、Fugl-Meyer評分用(±s)表示,采用t檢驗,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Barthel評分和Fugl-Meyer評分的比較 在接受護理前,甲組患者的Barthel評分平均為(49.7±7.8)分,其 Fugl-Meyer評分平均為(30.3±10.7)分。乙組患者的Barthel評分平均為(50.0±7.5)分,其Fugl-Meyer評分平均為(31.1±9.5)分。兩組患者的Barthel評分和Fugl-Meyer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結束后,甲組患者的Barthel評分平均為(91.3±10.5)分,其Fugl-Meyer評分平均為(65.1±9.3)分。乙組患者的Barthel評分平均為(77.2±13.1)分,其Fugl-Meyer評分平均為(43.9±7.6)分。甲組患者接受護理后其Barthel評分和Fugl-Meyer評分均明顯高于乙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結果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Barthel評分和Fugl-Meyer評分的比較 (±s,分)

表1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Barthel評分和Fugl-Meyer評分的比較 (±s,分)
指標 護理前 護理后護理前后組內比較t值 P值Barthel評分甲組 49.7±7.8 91.3±10.5 17.41<0.01乙組 50.0±7.5 77.2±13.1 9.86 <0.01 t 0.15 4.60 P >0.05 <0.01 Fugl-Meyer評分甲組 30.3±10.7 65.1±9.3 13.44<0.01乙組 31.1±9.5 43.9±7.6 5.76 <0.01 t 0.30 9.66 P >0.05 <0.01
2.2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與乙組患者相比,甲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在接受護理前,兩組患者的Barthel評分和Fugl-Meyer評分相比差異不大。在護理結束后,甲組患者的Barthel評分和Fugl-Meyer評分均明顯高于乙組患者。與乙組患者相比,甲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更高。上述研究結果與張芳、范仉金[6]等人的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對神經外科疾病患者進行系統化護理能夠提高其Barthel評分和Fugl-Meyer評分及其對護理的滿意度。
[1] 曹亞梅.護理干預對神經外科重癥患者的影響[J].河北醫學,2012,8(18):1161-1163.
[2] 楊水寶.護理干預對神經外科重癥患者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12(27):19-20.
[3] 王紅娟,吳賽芬.預警護理干預在神經外科重癥患者預防壓瘡中的臨床研究[J].河北醫學,2009,15(7):846-847.
[4] 楊莉,鄭曉紅,楊梅,等.神經外科重癥患者行綜合護理干預臨床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5,(17):226.
[5] 裴莉萍,侯燕.預防性護理干預對神經外科重癥監護病房患者康復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14,11(14):1336-1338.
[6] 張芳,范仉金.護理管理在神經外科重癥監護病房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2,10(19):170-172.
R473
B
2095-7629-(2017)4-01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