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春
(浙江省寧波市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一三醫院 浙江 寧波 315040)
綜合護理在治療冠心病中的應用效果評析
李 春
(浙江省寧波市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一三醫院 浙江 寧波 315040)
目的:探討對冠心病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效 果。方法:選取近期某院收治的83例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密封信封不透光法將這些患者分為傳統組和綜合組。為傳統組的41例患者進行傳統護理,為綜合組的42例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然后觀察兩組患者接受護理的效果、不良情緒的發生情況、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收縮壓的水平、心率、心絞痛的發作頻率及生活質量。結果:經護理,綜合組患者的收縮壓、心率、心絞痛的發作頻率、生活質量評分、接受護理的總有效率、焦慮的發生率、抑郁的發生率及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均優于傳統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冠心病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效果顯著,可消除其不良情緒,降低其心絞痛的發生率,改善其心率及血壓的水平,提高其生活質量。
冠心病;綜合護理;不良情緒;不良反應;生活質量
冠心病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疾病。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改善該病患者預后的關鍵。在對該病患者進行治療的同時,對其進行科學有效的護理是幫助其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措施。為探討對冠心病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效果,某院對近期收治的部分冠心病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4年8月至2015年11月期間某院收治的83例冠心病患者。根據密封信封不透光法將這些患者分為傳統組和綜合組。綜合組中共有42例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22例(52.38%),女性患者20例(47.62%);其年齡為51~78歲,平均年齡為(62.34±2.17)歲;其體重為42~76 kg,平均體重為(54.17±10.13)kg;其病程為1~12年,平均病程為(5.67±0.15)年。傳統組中共有41例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22例(53.66%),女性患者19例(46.34%);其年齡為51~76歲,平均年齡為(62.01±2.36)歲;其體重為42~75 kg,平均體重為(54.36±10.45)kg;其病程為1~12年,平均病程為(5.61±0.25)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在某院住院,并用藥進行治療。同時對傳統組患者進行傳統護理,具體的方法是:配合醫生對患者進行各項治療。告知患者用藥的劑量、時間,監測其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告訴患者不可做劇烈的運動,避免用力排便等。調節患者病房內的溫度、濕度及光線,盡量使其感到舒適。對綜合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護理人員為患者說明冠心病的發病機制、臨床癥狀、預后等,提高其對自身疾病的認知水平,使其更好地配合治護工作。護理人員耐心地傾聽患者的主訴,滿足其合理的需求。支持和鼓勵患者,幫助其樹立繼續進行治療的信心。2)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幫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讓患者遵循少食多餐的飲食原則,食用低鹽、低熱量、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讓患者戒煙、戒酒,不食用咖啡、濃茶等有刺激性的食物。讓患者定時排便,避免用力排便。為排便困難的患者進行灌腸或使用緩瀉劑。3)對患者進行運動指導。根據患者的病情為其制定合理的運動方案。可以讓患者進行散步、打太極拳等運動,每次運動的時間為30 min左右。避免患者進行劇烈的運動。對病情處于穩定期的患者,可指導其進行適當的體力勞動,以不引發心絞痛為度。讓患者避免屏氣用力或進行競賽活動,以免其精神過度緊張。4)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向患者說明藥物的用量、使用時間及可能引發的不良反應等。使患者明確遵醫囑用藥的重要性。5)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根據患者的文化水平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內容包括冠心病的發病原因、治療方法等。告知患者堅持合理膳食、規律作息、合理運動及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等對預防其病情的復發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文化水平較低的患者進行一對一的講解。為文化水平較高的患者發放健康知識手冊,或讓其聽健康知識講座、看健康教育視頻等,并為其答疑解惑。6)對患者進行病情觀察。對病情處于急性期的患者進行嚴密的心電監護,及時發現其心率、心律的變化。觀察患者水電解質平衡及酸堿平衡的情況。若患者發生嚴重的心律失常,立即向其主治醫生匯報,并準備好除顫器、起搏器等急救設備。
1.3 觀察指標和護理效果判定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發生情況及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在護理前后分別測量兩組患者的收縮壓、心率、心絞痛發作的頻率,并使用Stewart生命質量調查量表評價其生活質量。調查量表共有36個問題,8個生存質量因子。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生存質量越高。觀察兩組患者接受護理的效果。顯效:經護理,患者心絞痛發作的次數較護理前減少80%以上。有效:經護理,患者心絞痛發作的次數較護理前減少50%~80%。無效:經護理,患者心絞痛發作的次數較護理前減少50%以下。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進行處理,患者的收縮壓、心率、心絞痛發作頻率及生活質量評分等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患者接受護理的總有效率等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接受護理的效果 經護理,綜合組患者接受護理的總有效率高于傳統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2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收縮壓、心率、心絞痛發作頻率及生活質量評分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收縮壓、心率、心絞痛發作頻率及生活質量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護理,兩組患者的收縮壓、心率、心絞痛發作頻率及生活質量評分均有所改善,且綜合組患者上述指標改善的程度均優于傳統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接受護理的效果
表2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收縮壓、心率、心絞痛發作頻率及生活質量評分(±s)

表2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收縮壓、心率、心絞痛發作頻率及生活質量評分(±s)
注:#表示與護理前相比,P<0.05;*表示與傳統組護理后相比,P<0.05。
組別 時期 收縮壓(kPa) 心率(次/min) 心絞痛發作頻率(次/周) 生活質量評分(分)綜合組 護理前 165.37±15.72 95.95±4.92 3.97±1.72 72.37±11.72護理后 143.18±12.71#* 73.22±3.59#* 1.08±0.26#* 93.18±8.71#*傳統組 護理前 163.95±15.16 95.75±4.91 3.85±1.16 73.95±11.16護理后 150.43±15.29# 83.11±5.94# 2.28±0.12# 83.43±12.29#
2.3 兩組患者焦慮、抑郁的發生情況及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經護理,綜合組患者焦慮的發生率及抑郁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傳統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傳統組中有3例(7.32%)患者發生了心律失常,有2例(4.88%)患者發生了心肌梗死,有4例(9.76%)患者發生了浮腫;綜合組中有1例(2.38%)患者發生了心律失常,有1例(2.38%)患者發生了浮腫。綜合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低于傳統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焦慮、抑郁的發生情況及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n(%)]
冠心病即冠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該病的發病率及致死率均較高。患者的飲食不合理、工作壓力大、吸煙、運動量少等均是導致其發生該病的因素。目前,臨床醫生主要對該病患者進行藥物治療。讓該病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改善其預后的關鍵。因此,在對該病患者進行治療的同時,應對其進行科學有效的護理,從而幫助其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提高其遵醫行為。綜合護理是指從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用藥指導、飲食護理、運動指導等多個方面對患者進行護理的一種模式。對冠心病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可有效地提高其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加強其遵醫行為,幫助其樹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和行為習慣,從而改善其預后。
總之,對冠心病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效果顯著,可消除其不良情緒,降低其心絞痛的發生率,改善其心率及血壓的水平,提高其生活質量。
[1] 陸新芬,嚴忠慧.綜合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11):128-131.
[2] 史宇穎,范琳琳,耿桂靈,等.結構化健康教育對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及終末事件影響的系統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4):235-240.
[3] 周心宇.門診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與抑郁情緒相關性研究[J].西部中醫藥,2015,28(7):85-87.
[4] 吳彩虹,李巖,吳華,等.四肢聯動訓練對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2,34(11):853-855.
[5] 熊琴梅,周瓊瓊,劉勇,等.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及其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循環雜志,2013,25(z1):118.
[6] 李三英,石素珍,林能波,等.綜合護理對冠心病便秘患者的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6):25-26.
[7] 張紅麗,劉海榮,王媛,等.綜合護理對老年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西部中醫藥,2014,24(10):143-144.
[8] 劉德芳.綜合護理對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12):209.
R473.5
B
2095-7629-(2017)4-01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