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宮菊
(貴州省六盤水市第三人民醫院感染科 貴州 六盤水 553000)
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進行全程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分析
孟宮菊
(貴州省六盤水市第三人民醫院感染科 貴州 六盤水 553000)
目的:探討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進行全程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方法:選取近期某院收治的86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兩組患者均進行抗病毒、護肝等治療。同時,為常規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為全程優質組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全程優質護理。然后比較對兩組患者進行護理的效果及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結果:經護理,觀察組患者接受護理的總有效率及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進行全程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顯著,能提高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全程優質護理;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滿意度
乙型肝炎病毒(HBV)傳播的途徑有母嬰傳播、血液傳播、性接觸三種[2]。人體感染HBV后,受多種因素影響可罹患慢性乙型肝炎。該病患者進行乙肝病毒檢測的結果為陽性,其病程往往超過半年[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臨床上的表現主要是乏力、惡心、腹脹、肝區疼痛、肝大、肝臟質地異常等。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還會表現出慢性肝病的面容,出現蜘蛛痣、肝掌、脾大、肝功能指標持續異常等癥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程長,病情復雜。因此,護理人員應對此類患者進行科學有效的護理,以及時調整其心理狀態,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性,改善其治療的效果。為探討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進行全程優質護理的效果,某院對近期收治的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全程優質護理,獲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間收治的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中共有43例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23例(43.49%),女性患者20例(46.51%);其年齡為35~75歲,平均年齡為(50±2.6)歲;其病程為0.5~9年,平均病程為(5.3±0.6)年。觀察組中共有43例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21例(48.84%),女性患者22例(51.16%);其年齡為30~70歲,平均年齡為(45±1.5)歲;其病程為1~11年,平均病程為(6±0.5)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抗病毒、護肝等治療。為所有患者均進行常規護理,具體的方法是:為患者營造良好的住院環境,叮囑其定時定量用藥。為患者講解與慢性乙型肝炎有關的知識。在此基礎上,為觀察組患者進行全程優質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如下。
1.2.1 對患者進行入院指導 在患者入院時安排一名護理人員迎接患者,協助其辦理入院手續。帶領患者到病房,告知其病床號,幫助其熟悉醫院內的基礎設施。為患者發放一份某院的宣傳手冊,詳細為其講解某院的作息時間、家屬探視的規章制度、醫療特色等,使其認同某院是具有大量專業技術人才的醫療單位,并安心在某院接受治療,積極地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治護工作。
1.2.2 對患者進行消毒隔離 在開展消毒隔離工作前,先為患者做好思想工作,讓其明白進行消毒隔離有利于其身體的康復。護理人員每天定時對病房進行消毒,在洗手間、床頭放置快速消毒液。教患者使用七步洗手法來洗手。為患者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具進行注射治療,防止其病情發生醫源性傳播。嚴格要求探視家屬在探視前做好自我防護措施,在探視后協助其進行消毒處理。
1.2.3 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 由護理人員組成心理輔導組,使用一對一形式結合集體形式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糾正患者對疾病的錯誤認知,讓其明白日常生活交往不會傳染疾病,鼓勵其參加戶外活動,學會自我調節不良情緒。
1.2.4 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 告知患者遵醫囑用藥,不應自行加減藥物,以免增加其肝臟的負擔。讓患者在用藥的過程中注意休息,加強營養,以便更好地發揮藥物的作用。
1.2.5 對患者進行隨訪 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每月對其進行一次上門隨訪,了解其服藥的依從性,并告知一周后會有護理人員對其進行電話隨訪。在每次上門隨訪一周后,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詢問其有無不適感,并叮囑其定期到門診進行復診。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接受護理服務的效果。顯效:患者乏力、畏食、惡心等癥狀消失,其肝功能指標恢復正常。有效:患者乏力、畏食、惡心等癥狀得到了明顯的好轉,其肝功能指標基本恢復正常。無效:患者乏力、畏食、惡心等癥狀及肝功能指標均未好轉,甚至在惡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使用某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調查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調查表總分為100分。滿意:患者的評分>90分。一般滿意:患者的評分為60~90分。不滿意:患者的評分<60分。總滿意率=一般滿意率+滿意率。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處理,患者的平均年齡及平均病程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患者接受護理的總有效率、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及各組中不同性別患者所占的比例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 者接受護理的效果 經護理,觀察組患者接受護理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接受護理的效果
2.2 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經護理,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n(%)]
近年來,我國慢性乙型肝炎的發病率一直居高不下。相關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每年約有350000人死于與慢性乙型肝炎相關的疾病。慢性乙型肝炎對社會及患者的家庭造成了極大的影響[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程長,病情易反復發作。此病患者缺乏進行長期治療的信心和耐心,其對醫護人員的工作也持有懷疑的態度,甚至會故意不配合醫護人員的治護工作,從而影響醫患關系。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入院指導,使其了解醫院的相關規章制度,熟悉醫院的環境,消除其對醫院和醫護人員的陌生感,使其以最快的速度融入醫院環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知道自身的病情具有傳染性,會刻意避免與人接觸,害怕別人知道自己患有慢性乙型肝炎,并逐漸產生自卑、抑郁、悲觀等不良的心理。對此,護理人員應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治療和護理。目前,臨床上主要使用藥物治療的方法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該病患者需要根據自身的病情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治療。如,乙型肝炎病毒復制情況明顯的患者需使用抗病毒藥物,免疫功能紊亂的患者需使用調整免疫功能的藥物,發生肝細胞損傷的患者需使用保護肝細胞的藥物,有肝臟微循環障礙的患者需使用調節肝臟微循環的藥物[4]。護理人員需督促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用藥治療,從而緩解其臨床癥狀,增強其抵抗力,促進其身體的康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僅是傳染源,而且自身免疫系統的功能較差,也容易罹患各種疾病。因此,護理人員應將該病患者隔離接受治療和護理,并認真執行消毒工作,避免發生院內感染。此外,對患者進行隨訪能督促患者堅持用藥、定期復診,保證治療的效果[5]。
綜上所述,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進行全程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顯著,能提高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1] 陳靜.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擾素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38-39.
[2] 陳細定,廖華,張翠芳,等.以自我效能為中心的護理干預對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治療依從性及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護理研究:下旬版,2014,28(7):2616-2617.
[3] 王芳,鄧麗寧,魏麗,等.延續護理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影響[J].中國醫藥,2014(10):1489-1491.
[4] 張希玲,方清,李靜,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隨訪管理的措施改進體會[J].當代護士:學術版(中旬刊),2015(3):183-184.
[5] 徐滿琴,劉霞英,張海燕,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全程零距離健康教育[J].護理與康復,2012,11(3):297-298.
R473
B
2095-7629-(2017)4-018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