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臺北地檢署偵辦“三中案”,馬英九以被告身份遭傳喚,馬拉松訊問時間長達15個小時。11月30日,知名作家王豐點出從中看見了馬英九的“五個悲哀”。
臺北地檢署偵辦“三中案”及賤賣黨產案,11月29日首度以被告身份傳喚馬英九。經過長約15個小時的訊問,馬英九在深夜從偵查庭走下樓。他對現場大批等候的記者表示,“基于偵查不公開的原則,我不方便就偵查中狀況和各位報告。但是我要強調,30多年來一向清廉自持、奉公守法,我絕對經得起公開檢驗”。11月30日,國民黨發言人黃健庭表示,司法偵辦是否違反比例原則,甚至有“政治清算”的嫌疑,自有社會公評,強調國民黨處分黨產一切合法,絕對經得起檢驗。他還說,馬英九卸任前,綠營民意代表就揚言“等咱做領導人,再把馬英九抓起來關”,顯示民進黨骨子里就是把司法當成當權者的政治工具。
“三中案”起因于2005年“黨政軍退出媒體”政策,國民黨將名下擁有的“中影”“中廣”和“中視”3家媒體進行處理,過程引發賤賣爭議。當時由特偵組查辦,曾傳喚國民黨前中央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企業家郭臺強和名嘴趙少康等上百名政商人士,但最后在2014年,特偵組以“查無不法”為由將案件簽結。民進黨執政后,臺北地檢署重啟調查“三中案”。
作家王豐11月30日點出馬英九的“深沉悲哀”是在臺灣想當“全民總統”,結果卻兩邊難討好。他說,馬英九第一個悲哀是身陷官司,除了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等少數人外,鮮少有人情義相挺;第二個悲哀是明明有意做“全民總統”,但又有幾人肯為其護衛;第三個悲哀是讓所有繼任者省悟,在臺灣不可能當“全民總統”,“不統、不獨、不武”簡直是一場夢;第四個悲哀是在訊問15個小時后,那些所謂“維權人士”卻對執政者侵害人權的囂張行徑視若無睹;第五個悲哀則是無論臺上臺下,馬英九的目標是不想樹敵,最后卻樹敵者眾,落得四顧茫茫沒有朋友的結局。王豐說,馬英九不是惡人,卻沒有堅定的同志常伴左右,“這恐怕才是他比被訊問15個小時更嚴酷的人生苦難”。▲
環球時報201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