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洲

摘要:《計算機網絡》這門課程對于非計算機專業學生是一門基礎課,通過分析課程設置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究通過任務驅動模塊化教學來對《計算機網絡》課程進行重新設計,進而提升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果。
Abstract: Computer Network is a basic course for non-computer major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iculum and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this paper explores to redesign the course through task driven modular teaching,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effect.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模塊化;任務驅動;教學設計
Key words: computer network;modularization;task driven;teaching design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33-0198-02
0 引言
在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特別是計算機網絡已經成為科學技術領域最為迅速的技術之一,而由計算機網絡帶動的社會價值在成倍的增長,它推動經濟、科技、軍事和商業等各行業的快速發展。基于網絡技術的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遠程協助等已經深入到百姓生活中的各個角落,在不停的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計算機網絡》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在電子商務、金融、信息類等非計算機專業行了開設,它的開設有利于學生很好的掌握基礎的計算機網絡知識,利于未來走向工作崗位后能有機的和所從事的工作相結合,產生1+1>2的效用。但是《計算機網絡》課程使用的教材全部是針對計算機專業,其內容偏深,理論性比較強,非計算機專業學生不易掌握,教學效果不好。
1 計算機網絡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 教材設計不合理
《計算機網絡》教材目前比較多,大多數以OSI體系結構編寫,作為專業課教材使用,教材深度難度差不多,比較適應計算機專業使用。而對于非計算機專業學生來說則比較難,因為它是在計算機專業基礎課已經掌握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過程,而非計算機專業學生是當基礎課學習的,所以難以適應其難度和深度。
1.2 實驗模塊獨立,實驗設備缺乏
《計算機網絡》課程實驗比較獨立,大多數是分模塊進行實驗,比如網線制作、綜合布線、系統安裝、網絡測試、服務器設置等。許多學校對于低級別的實驗設備還比較齊全,但對于大型服務器、高級網絡設備和大型數據庫等設備和軟件比較缺乏。
1.3 教學方法單一,學生被動學習
在教學中許多教師采用講授或者觀看視頻等形式進行教學,進行填鴨式教育。甚至有老師自己動手能力不行,有的實驗自己都不會做,更不要說教學生做此類實驗,直接導致學生實際動手能力不足,創新能力不足,學習沒有積極性。
2 計算機網絡課程設置
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技術中比較綜合的一門學科,它需要對許多計算機知識有一個基礎性的了解。但作為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課程內容設置可以設置的淺顯一些,實用一些,對于理論性強的不深入,讓學生容易接受,易于接受。所以課程設置分為以下幾個部分,見表1。
3 模塊化教學的目標
課程以項目為引導、任務驅動為主的教學思路。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基本掌握網絡的基礎知識,能處理簡單的網絡故障;了解網絡組建的過程和使用的方法,培養學生管理網絡的能力,為以后從事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等工作打下基礎。
4 任務驅動模塊化教學過程
課程采用“項目引導,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通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形式,以理論為基礎,以動手實踐為主,通過一個個項目的實踐,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從而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課程安排為一學期(68課時),通過學習情景中安排的6個具體項目進行學習。
4.1 學習情景:小型局域網絡組建
某小型電子商務公司,公司員工20人,為改善工作環境,擬搬遷到新的工作地點。公司準備投資100萬組建新的辦公網絡和辦公系統。對新的辦公場所要求如下:實現公司信息化、網絡化辦公,提高辦公效率,利于員工內部溝通,滿足公司任何節點移動接入的需要等。
4.2 任務要求
首先,把班級學生分為5、6人的小組,然后由教師模擬企業人員提出具體要求,學生小組通過需求分析,分工協作,設計出網絡結構。然后進行設備數量和價格測算,通過虛擬購買形式列出實物清單。然后按照任務模塊進行動手操作,最后達到全部任務都能完成的要求。
4.3 相關內容
4.3.1 需求分析
項目需求分析;任務需求分析。
4.3.2 網絡系統設計
最佳接入方式;組網方式;組方方案設計;網絡拓撲設計;設備選擇與分析;網絡系統安全性分析與設計;網絡服務器的規劃與設計;網絡系統布線設計。
4.3.3 網絡實施方案
通過網絡系統設計方案進行實施;網線的制作與連接;網絡設備的配置與管理;網絡服務器的配置。
4.4 能力培養
培養小型局域網絡系統設計搭建的綜合能力,培養團隊協作、資料搜集整理以及相關文檔書寫的能力。
5 模塊化教學考核方式
本課程評價體系是按照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的難易程度和要求確定的。學生的成績由學生操作成績+學生小組互評成績+教師評價成績三個部分組成,其比例為60%、20%、20%。學生操作成績由項目模塊的完成情況決定,其比例為10%、20%、20%、20%、20%、10%。學生小組互評成績由小組人員根據其參與情況和工作情況綜合給出分值。教師評價成績主要是考核學生的合作情況、學習主動性、到手能力和學習態度綜合給出分值。
6 小結
基于任務驅動的模塊化教學,可以將一些比較零散的實驗,通過串聯變成一個相互有聯系,有意思的實驗項目。能夠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挖掘學生的潛力和創造能力,能提升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雷震甲.網絡工程師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胡樹瑋.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計算機網絡》課程中的應用[J].科學技術,2010(16).
[3]張宗虎.基于任務驅動的《計算機網絡》模塊化教學設計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2.
[4]陶少華.計算機網絡工程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6.
[5]周先存,劉仁金.層次化、模塊化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研究[J].宿州學院學報,2013.
[6]楊兵.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模塊化實訓教學研究[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