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婕+余小荔
摘 要:“快節奏”已是現代大多數人的一種生活狀態,因此,人們渴望生活節奏“慢”下來,希望過一種新型的生活——“慢”生活,讓人們慢下腳步去感受城市的美好,留下充足時間去品味生活中的細節。“慢城”這一新型的城市理念就是增加城市活動空間,人們在“慢”的環境中享受生活。文章立足宜居城市的發展模式以及傳統文化與特色的保護與傳承,結合江西景德鎮市浮梁縣獨有的地理優勢、交通優勢、文化優勢等方面,進行慢城化規劃設計,尋求創新點,期許對浮梁縣的經濟發展和生活改善,乃至對景德鎮的國際化都市建設起到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慢城理念;浮梁縣;規劃設計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慢城”理念作為一個新型的生活理念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真正意義上的“慢城”不僅僅是要放慢生活節奏,還要追求一種高品質的生活狀態,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追求人與自然以及環境之間的和諧共存。江西省景德鎮市作為舉世聞名的瓷都,其浮梁縣被稱為“世界瓷都之源”且有著“一瓷二茶”的著名特產,因而,將慢城理念植入浮梁縣的規劃設計中,并進一步提出具體的規劃策略,以滿足快節奏生活中人們對“慢”生活的追求,并給中小城鎮賦予國際文化,培養熱情好客的市民精神,努力營造輕松愉快的生活環境,讓人們能在旅游中發現生活美學,尋找到幸福感。而對浮梁縣的規劃研究,有助于設計出更優秀,更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環境,另外,通過對浮梁縣的規劃設計,使游人在體驗和感受的過程中提升慢意識,緩解生活壓力和城市疾病。
一、概念及研究意義
(一)“慢城”概念
所謂“慢城”的生活模式,是輕松的,宜人的,是一種放慢生活節奏的城市形態,城市中沒有快餐區和大型超市,尤其支持傳統手工方面的承傳;可以是城鎮、村莊或社區,人口數量一般控制在5萬人以下,城市中提倡綠色能源,反污染,反噪音。我國城鎮化建設存在自身的特殊性,這就要求制定科學發展規劃策略,城鎮的建設和發展是一個動態且復雜的過程,它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新型城鎮化的大背景下,小城鎮需要從自身實際出發,以當地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經濟發展、歷史人文資源等因素為依托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不僅要考慮生態因素和環境資源的承載力,還要同時兼顧到人工景觀和自然環境之間的和諧共處關系,減少人為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提倡合理的布局,建設適合宜居的城鎮,推動小城鎮可持續發展。
(二)意義
1.“慢城”的發展對環境的改善
“慢城”的發展模式倡導的是“慢”生活理念,在環境設施等方面非常健康而且適合人類居住。“慢城”倡導構建人與人、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環境,并尊重自然規律,與自然和諧相處。應盡量減少各類噪音和環境污染,增加綠色生態空間,將汽車的使用進行適當限制,提倡步行。培養熱情好客的人文精神,提倡悠閑自在的生活。堅決抵制大都市為了追求速率而奢侈浪費,污染環境和生活中的不健康習慣。在慢城人口規模、綠色環境、城市文化、綠色食品、教育衛生等方面都有規定。
2.“慢城”對人們生活便利性的提高
路網規劃不合理、私家車過多直接導致了路面交通的擁堵,路面建設和公交發展滯后成為影響人們便捷出行的主要條件。道路建設上,以人為核心,強調對生活的主體——“人”的使用需求的關注。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慢”方案,要求點、線、面結合創建基于慢行的路網體系,在設計時,實現“慢下來”。考慮到城市的交通功能與城市功能的聯系,放慢街道上汽車行駛速度,規定汽車行駛速度不得超過20km/h,同時合理規劃布置步行道和自行車道。交通方式的選擇對于“慢城”的環境、尺度和理念實踐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并且鼓勵步行,以步代車。出行以自行車、公交等綠色出行為主,減少噪音,減少環境污染,增加綠色空間與步行區,打造生態、休閑的城市宜居環境,創造出更加方便和舒適的出行方式,真正實現城市交通的便捷化、低碳化、人性化。
二、景德鎮浮梁縣——“慢城”規劃設計
浮梁縣是一座歷史名城,文化、旅游資源豐富,有山川秀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的湘湖鎮;有歷史悠久,風光秀麗,景色怡人,原始森林,明清建筑,古窯遺址,革命舊居的瑤里村古建筑群;有依山傍水,山環水聚,蒼松林立,溪水繞村的南水鄉的滄溪等村莊。古村落的改造也滿足了忙碌的現代人的生存渴望。
“慢城”的改造可以很好地保留浮梁縣的古建筑和古村落,培養居民的慢節奏意識。人的需求人的發展是城鎮發展的根本動力,在其改造過程中應廣泛聽取民意,讓群眾參與到小城鎮的規劃建設當中,讓慢節奏的意識融入到生活當中,這樣才能有效體現“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
浮梁既有山清水秀的自然美景,又有宋元明清時期遺留下來的古代村落。山水之間的古村落隱約承載著大量的歷史信息,記錄著人類生活的腳步,留下了當地的精髓。浮梁縣設計規劃時,應保留浮梁縣的古建筑和古村落。目前浮梁縣如瑤里、進坑、滄溪等多個傳統古村落已經陸續被開發,還有很多等待開發的古村落,古村落的改造也順應了忙碌的現代人的生存渴望。利用特定的空間概念去構筑人居環境的過程,為人類能夠更好的生存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一)慢景觀——對生態植物的保護
“慢城”理念是理想化的城鎮發展的模式,國際“慢城”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長期發展和不斷的建設中逐漸實現的。在前期規劃中,以“慢城”標準為準則,在建設中逐漸完善浮梁縣的城鎮功能體系。在浮梁縣的規劃設計中,要做到保護生態,尊重自然,回歸本性,始終謹記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發展理念,以當地的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經濟發展等因素為依托推動小城鎮的發展。“慢城”理念要求小鎮的居民要自覺維護原始自然環境,積極營造帶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景觀風貌。在規劃設計中,對浮梁縣原有植物要進行保護,不再進行過度改造和設計,自然環境中的植物群落是最穩定的生態系統,保護植物多樣性非常必要。“慢城”理念下的景觀設計的目的都是能更好地展現大自然的美好和最本真的味道。對于原有植物的設計以保護為主,盡量使其保留原有的城鎮韻味。同時大面積增加綠色地帶,在保護浮梁縣村落原有植物的同時,發展城鎮產業,維護純凈的自然環境,為當地居民以及游客創造休閑、宜居的生活旅游環境。endprint
(二)慢鏈接——對休閑娛樂設施的增設
個性化的公共空間強調優美舒適,這是“慢城”理念的重要因素。小城鎮的建設要強調以人為本,打造多樣的、開放的公共空間,提高小鎮居民的生活質量。在“慢城”理念的引導下,在避免城市之間同質化的發展的前提下還要彰顯小鎮和村落的個性風格,努力把景德鎮浮梁縣打造成個性化的宜居之城,堅持以人為本的生活理念,提倡慢節奏的生活。那么設計中的多樣化就變得尤為重要,可以為城市游客提供一片釋放壓力、享受悠閑生活的樂土。在規劃設計中增加一些游憩步道、自行車道以及供游客游玩休息的休閑綠地和活動場所及慢行設施,讓游客親身體驗,強調其體驗感受,讓游客慢節奏地在游玩中去感受城市的美好。
(三)慢文化——對地域文化特色的挖掘
“慢城”理念重視當地對傳統文化以及當地特色的保護,反對缺乏內涵的發展模式。“慢城”理念倡導發揚傳統文化并不是說對現代生活方式的完全否定,而是嘗試去尋找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和諧共存之間的平衡點,二者相互融合共同推動“慢城”發展。傳統文化是小城鎮的精髓,是保證小城鎮發展成為個性化小鎮的關鍵因素,傳統文化是對生活方式的一種彰顯,是對生活細節的還原。要深度挖掘浮梁縣地域文化特色,讓游人在欣賞美景的同時又能感受到當地濃厚的人文精神。對于景德鎮浮梁縣規劃設計的重點就是要挖掘當地傳統文化及地域特色,提取其中重要的元素,運用到設計中。一方面運用傳統文化與當地特色設計的景觀傳承了當地文化傳統,使得游客們可以置身其中體會千百年老祖宗留下來的習俗,另一方面也可以因其獨一無二地域文化特色及個性化村鎮區別于其他的地區。通過保護當地特有的景觀風貌和風土人情彰顯“慢城”個性設計,通過弘揚當地文化和傳承歷史文脈,設計個性化村鎮,增加凝聚力和吸引力。
(四)慢水岸——對豐富趣味性濱水區的營造
小城鎮的建設要強調以人為本,生態環保。景德鎮浮梁縣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以當地特有的水文條件,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因此在規劃設計中,應以慢水岸的營造方式。重點規劃濱水區,并豐富趣味性濱水區設計。慢水岸是緩沖旅游城鎮“快”與“慢”的濾網,其目的是讓游人直接與自然親密接觸,把原先封閉的景德鎮濱水景觀打開。小城鎮的濱水區與大城市的不同,在設計中應加強其原生態的趣味性,使游人能徹底置身其中,感受水景所帶來的樂趣。
三、結語
本文結合了景德鎮浮梁縣的地域文化特色,提出了“慢城”發展的理念,一方面促進歷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保護和開發,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快景德鎮市現代化建設的步伐。“慢城”并不等于“落后”,在當今的數字化時代,尤其需要信息化的提升,在景德鎮市的城市建設過程中要維護好原有的陶瓷文化和現代文明的相互融合,加強居民“慢城”生活意識,使得“慢城”的理念深入人心,更好地帶動城市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良卷文化.世界印象:慢城樂享私旅行[M].鄭州:龍門書局,2013.
[2]原義信.街道的美學[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
[3]俞孔堅.生存的藝術:定位當代景觀設計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4]宗仁.“國際慢城”在中國及其現實意義研究[J].現代城市研究,2011,(09):14-17.
[5]劉曉婧.慢城市慢生活[J].科學之友,2015,(02).
[6]張昕哲.慢城主義引領下的當代城市景觀設計[D].南京林業大學,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