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惠惠
摘 要:我們生活的時代日新月異,社會的進步讓物質生活變得極為豐富,但隨之而來的許多問題也引人深思。“消費主義”引起的物欲膨脹,“快文化”導致的精神匱乏,快節奏生活帶來的焦慮和不安等,使得整個社會蔓延著一種不良的情緒。面對這種種的失衡與非理性,人們有必要放慢腳步停下來思考生活的意義,在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快節奏中,我們的生活狀態和思維方式是否也被不自覺影響了?
關鍵詞:慢生活;慢設計;可持續;情感體驗
自工業文明產生至今,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與之對應的精神生活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狀態。然而物質的豐富,卻并沒有真正提高人們的精神生活質量。速度與效率的產生往往是以品質為代價的,技術的進步雖然帶來了更多的便捷和享受,但人們在這種狀態下會愈發不滿于現狀,越來越浮躁,追求更快更高效。
與此同時,消費主義引起的快餐文化正悄無聲息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快速流動的信息和物質造成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更侵蝕著人們的精神家園。體現在設計方面則是為了迎合市場和刺激消費而產生的純粹以商業為目的的設計行為。慢設計則是通過對當今社會面臨的諸多問題,在設計層面上作出的反思,試圖通過這一理念提醒人們從自己的生活體悟出發,重新思考生活的意義。
一、慢運動的開展與慢生活的表現形式
(一)世界慢運動
20世紀末在意大利興起了一場“慢食運動”,之后風靡整個歐洲,轉變成一場世界范圍的“慢運動”。繼“慢食運動”之后,“慢城市運動”也開始在世界各地應運而生。與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不同,“慢城”是一種新的城市模式。在這里,增加了大面積的散步空間、交流廣場、休閑綠地供人們休閑娛樂,人們的娛樂方式比過去更便利更豐富??觳褪降纳钍谴植诙鄙訇P懷的,人們在慢生活中更能掌握自己的節奏,找到生活中的平衡點,提升幸福感。
(二)慢生活的表現形式
慢生活由“慢食運動”發展而來,提醒人們在生活中適當放慢腳步,遵從自己的內心感受,關注環境和傳統,張弛有度地工作和生活。慢生活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1.慢運動,指慢速的運動,在輕松緩慢的狀態下達到運動的效果,在運動中感受到心靈的寧靜。
2.慢設計,它涉及的是深思和熟慮,不只是耐力或速度,還有溫柔且充滿愛意的關照。
3.慢食,對食物的理解能反映一個人對生活的態度,慢食不單指慢慢品嘗,而是透過對食物的感覺掌握自己的品味和生活節奏。
4.慢寫,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要學會主動屏蔽各種嘩眾取寵的大標題和博人眼球的頭條,安靜地讀一本書,寫一段感受,拾起失落的人文精神,文字的靈魂更需要人們潛心學習和領會。
5.慢愛,讓自己先慢下來,懂得贊賞身邊的事物,才能擁有真實純潔的愛情。
6.慢旅游,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快壓力大,休閑的度假式慢旅游線路成為多數城市人第一選擇,人們悠閑地走走停停。每到一處就會放慢腳步,慢聊,慢吃,享受慢游的樂趣。
二、慢設計理念闡述
(一)Alastair Fuad-Luke的慢設計研究
慢設計理念由“慢生活”發展而來,這一理念最早由瑞士設計師Atelier Peter Zumthor 在《Anything Goes,But Slow》一書中提出。在其倡導者和建設者美國理論家Alastair Fuad-Luke的著作《the slow design principles》中深入地研究了慢設計理念的若干原則,詳述了慢設計的思維方式和實踐方法,他提出設計不應只局限于為經濟發展服務或只受限于經濟因素的干擾,應該考慮到個人需求、經濟利益和社會人文生態環境的整體利益之間的平衡。人類社會的發展速度將自然界遠遠甩在身后,引發了一系列的環境、生態問題,不自覺中將人與自然分離開來。慢設計從人類真實的內心需求出發,以理性的視角來重新審視人在自然界中的定位與角色,以期營造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存狀態。
慢設計是“慢生活”在設計領域的貫穿體現,在Alastair Fuad-Luke的慢設計理論研究中,慢設計理念包含以下十大設計原則:
1.滿足人們的實際需要,而不是滿足市場的經濟需求或跟著變換的時尚。
2.通過減少配件和產品的使用中所產生的對生態的破壞,來減少環境污染和不必要的資源流失。
3.風能、潮汐、生物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資源,都可以被更好地利用的。
4.在產品生命周期結束后,可分離產品的各組成部分,鼓勵再利用、回收和重新制造。
5.盡量避免產品在整個使用生命周期中產生有毒、有害的物質。
6.讓使用者在舒適和幸福方面獲得最大化的滿足。
7.鼓勵模塊化,根據需要購買適合的,可供進行后續設計產品,能夠用來修理和再利用,能夠提高產品使用功能的。
8.產品要對文化和社會共同體有最大的益處。
9.以可持續的觀念教育使用者和客戶。
10.在公共領域尤其是在公益事業倡導慢設計理念。
慢設計是對當前商業化設計模式作出的思考,對經濟利益的盲目追求使得產品的生命周期大打折扣,如美國商業設計的核心“有計劃的商業廢止制度”,就是通過多種手段有意識地縮短產品生命周期,促進消費以實現商業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慢設計提醒使用者和設計師都能認識到這一弊端,多關注生活在我們周遭物質之外的人文環境,獲得更多深層次的精神體會。
慢設計從使用者、設計者、制造商以及各個生產環節的角度提出了以上這些設計原則,鼓勵通過可持續的設計方式,尊重傳統手工藝,關懷失落已久的人文精神。提倡人們放慢腳步,欣賞身邊的事和物,多傾聽自己的內心,讓物在我們心中多些互動與停留。
(二)慢設計與可持續發展endprint
人們在消費主義意識的驅使下追求更新換代快速的產品,認為這些價值代表著現代時尚,但在這種價值指導下設計的產品往往壽命短,淘汰快。這種“流行性”的設計道德觀念很早就被德國設計師所批判,如今,人們開始逐漸拋棄了刺激購買力的美學觀念。以快速消費和消耗為目的的產品制造長此以往必然產生資源匱乏的問題,生產環節中產生的各種有害物不斷積聚,對環境將有著不可挽回的影響。
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的定義是:面向未來,考慮人的基本需要和產品的基本功能,考慮人類未來的生存需要,解決可循環能源和材料問題??沙掷m發展不再追求無節制、高速度的發展數量,而是轉變為建立耐久的經濟,改善質量,改變傳統的經濟發展觀念。
可持續發展的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幾各方面:
1.設計耐久產品;
2.設計工業生態圈;
3.建立持久性生活方式;
4.建立新的持久工程技術;
5.發展持久性能源。
以上可以看出可持續發展的設計是生態設計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更深層次的發展和提升,是建立在生態設計的基本概念之上的。慢設計理念希望人們不要一味地追求量而忽視生活的質,減少無止境的物質追求,關注可持續的現在與未來。
三、東方美學中的慢設計理念
(一)道境在慢設計理念中的體現
慢設計拒絕華而不實的表象吸引,追求本原的色彩、質樸的材質、簡單的外型。道家美學以“道”為思想核心正是希望達到這種“以自然為美”的審美哲學境界。這種設計理念對生活有著更深刻的理解,并且通過打破狹隘的時間結構來獲取,我國傳統道家“無為”的思想追求與此有諸多契合之處。
“道”作為道家思想的核心,是一種論述宇宙本源與人生論的形而上學的抽象哲學,通俗來講道家思想講究的是“回歸”。其美學建立在生命架構上,將審美落實在自然之道,以“出世”的人生態度,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提倡通過對“道”的感悟處理人和自然之間的關系,回歸人的自然本真。道家追求現實之外的精神自由,慢生活提倡讓生活“慢下來”享受精神上的片刻的回歸,二者在理念上的融會貫通,共同詮釋了“慢”于生命的意義。
道境指道行無為、質樸素凈,達到道境,是道家審美的最高表現。在道家看來,最高的美是樸素之美,道之樸素體現為純真、本原之美,如老子所言,“少則多,多則惑”。而慢設計提倡少而好的設計理念,沒有浮華的外表、不繁復,不盲從,這二者不謀而合。
(二)中庸之道在慢設計理念中的體現
“中庸”是儒家至高的精神追求。通俗易懂來理解就是要站在人的內在需求的角度,并以此為根本價值取向,在外部環境中使人的內在要求得到最適宜的、最恰當的表達與實現。在設計中也是如此,不拖沓行事,也不急于求成,不盲目遷就,不隨波逐流,認準自己的定位。中國有很多老話,“欲速則不達”“慢工出細活”“慢工出巧匠”等,都是關于速度與效率的探討?!奥睢钡暮x不是簡單意味著放慢速度,而是讓心靜下來,拋棄一些欲望上的追逐,認真專注地遵從自己的內心。
中庸之道講究“中正”“中行”的形式感,強調適度的內涵,適量的含蓄以免適得其反。我們將之所表達的含蓄理解為“慢”,在更多情況下“慢”意味著更加艱辛的付出,它需要以謹慎的、全面的思考為前提。高效率的“快”中充滿了粗制濫造和功利性,背離了中庸之道,而慢設計恰恰能平衡快的弊端,節制、適度,從而真正提高生活的品質。
(三)東方禪與慢設計的交融
“禪”由印度梵語“禪那”音譯而來,意為“靜慮”“思維修”“攝念”,可以將之理解為冥想。它虛靈寧靜,通過禪坐訓練,摒棄外在事物和私心雜念,集中意念,思考人生真理。它追求純樸的生命本真狀態,在藝術設計領域則表現為對作品精神內涵的重視,相較于可視化的直觀形態,慢設計更強調形式背后的意義,用精練的形式語言闡述其設計理念,豐富作品的內涵。
四、結語
優秀的設計作品之所以能夠打動人,恰恰得益于其對真實需求的精準把握,體現出設計中形式與精神的高度融合,是設計生命力的體現。慢設計相對于功能性的設計而言,更重視在滿足功能之外的情感體驗,它強調產品的深層次精神意義,幫助人們走進內心,回歸本真。慢生活并不倡導形式上的宏大氣勢,其理念在于引導人們反思對物質的癡迷,傾聽內心的聲音,體驗超脫世俗之外的片刻寧靜。慢設計理念為生活注入了新的智慧,還設計和生活以更高的情懷。
參考文獻:
[1]孟慶利.日本的美與禪文化[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3).
[2]杜軍虎.論慢設計[J].裝飾,2008,(11):106-107.
[3]趙華.慢慢快活——“快與慢”:慢生活與慢設計研討會[J].裝飾雜志,2012,(06).
[4]胡俊紅.“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國家具中的體現[J].包裝工程,2007,(10).
[5]崔璐,楊君順.基于生態設計及心理學的“慢產品”方法研究[J].藝術與設計.2009,(07).
[6]米蘭·昆德拉.慢[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