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制氫發電系統的負荷和電解槽優化管理
在化石燃料逐漸枯竭、汽車排放法規日益嚴格的情況下,以氫氣為燃料的氫燃料汽車得以發展。氫氣資源豐富并可采用多種方式制取,且氫燃燒不排放HC和CO。因此,可利用太陽能制氫。在太陽能制氫發電系統工作時,光伏陣列將捕獲的太陽輻射能轉換成電能,電能傳輸到與之相連的電氣裝置中。當系統產生的電能超過需要提供的負荷時,將多余的電能傳輸到電解槽中,用以電解水生成氫氣并儲存。當系統產生的電能不足以維持系統運行所需的電能時,電解槽關閉,燃料電池被打開以滿足電能需求。由于太陽輻射能的實時變化,因此要求電解槽能夠隨光伏陣列所捕獲太陽輻射能的變化而變化。
介紹了太陽能制氫發電系統,該系統主要包括光伏陣列、直流轉換器、質子交換膜電解槽、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低壓氫氣和固態氫氣存儲裝置、直流/交流逆變器。試驗是將不同頻率下的脈沖信號輸入到電解槽中,對輸入信號響應時間進行測量。試驗在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可再生能源試驗室進行,測試裝置包括信號發生器、直流電源、萬用表、一個改進的雙極晶體管、質子交換膜電解槽和數字陰極射線示波器。測試過程中,輸入脈沖信號的頻率從50Hz逐漸升至100kHz,記錄電解槽的響應時間。試驗結果表明,輸入信號頻率越大,電解槽達到穩定狀態需要的響應時間就越長,響應時間的變化范圍為7.5~150ms。通過對電解槽瞬態響應的分析,有利于更精確控制太陽能制氫發電系統的設計。
網址:http://www.scientific.net/AMM.511-512.661
作者:John Andrews et al
編譯:李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