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繼東
(寶雞華圣果業有限責任公司 陜西寶雞 721000)
蘋果自根砧分枝大苗栽植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史繼東
(寶雞華圣果業有限責任公司 陜西寶雞 721000)
苗木的栽植成活率取決于水分供應鏈的正常運轉,主要包括土壤濕度、溫度、土壤透氣性、根系和土壤的密接程度,根系的吸收能力和空氣干燥程度、大風及枝條的數量、大小、充實程度及有無傷口、跑水等。由于我們對蘋果自根砧分枝大苗分枝多、根系淺、無粗大主根的特點認識不足,往往在栽植中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影響了分枝大苗定植的成活率。
實踐證明,定植時間對苗木成活率影響巨大,一般分為秋季定植和春季定植,在能保證安全越冬的前提下,秋季定植要優于春季定植,在秋季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此時氣溫已經降下來了,而地溫還相對較高,有利于新根的萌發和成活。
許多果園采用春季定植時存在明顯定植偏晚現象。在春季,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各地物候略有差異):早期地溫較低氣溫較低階段、中期地溫較低氣溫較高階段、后期地溫較高氣溫較高階段。一般認為,大苗的成活較小苗困難得多,這三個階段,應優先選擇第一階段,在這個階段,雖然地溫低,根系活動能力差,但同步氣溫也低,地上部分水分散失也相對較少,定植后使得大苗有一個相對較長的適應期,有利于提高成活率。第二階段,氣溫上升迅速,地溫上升相對滯后,此時地上部分水分散失較快,根系活動不同步,往往影響成活率。第三階段,地溫和氣溫都很高,二者雖然同步,但到這個時候,苗木已經經過了較長時間的貯藏,苗木活力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定植后成活率難以保證,有時苗木還會出現日燒現象。實踐證明,定植時間在5月以后時,苗木發芽時間推遲7~14天,成活率降低(圖1)。

圖1 定植時間過晚影響成活
綜上,對于大苗來講,考慮到貯藏因素,建議在早春定植,條件允許可現挖現栽,以提高成活率。
受傳統喬砧建園的影響,許多果農在定植自根砧大苗時也挖很大的定植穴,或者定植溝,一些定植穴達到1米見方,反而不利于成活,原因在于,其一,自根砧果樹根系主要分布區域在地下20~40厘米,挖定植穴太深沒有必要,反而破壞了土壤結構,根系周邊多是生土;其二,回填后土壤不充實,定植時雖然經過踩實,但往往會在表層形成硬蓋,下部澆水后下沉,出現“吊根”現象,影響成活。
對于矮化自根砧大苗定植,一般建議挖長寬深各30厘米左右的定植穴,以能容納根系為準,隨挖隨栽,防止跑墑。定植后一定要充分踩實,如有必要可根據實際情況澆水后進行二次踩實。
對于生土地,土壤過于緊實和板結,也不利于成活,應將土壤改良后定植。
自根砧分枝大苗定植時,一般要求用清水將根系浸泡24~48小時(圖2),這樣做的目的其一是讓苗木充分吸飽水分以利成活,其二是讓經過冷藏的苗木逐漸適應外界較高的氣溫,解除休眠。實踐證明,經過浸泡的苗木,成活率很高。在實際生產當中,一些種植戶雖然也進行了根系浸泡,但浸泡過程不太規范。

圖2 定植前根系浸泡尤為重要
根系浸泡正確的做法是,根據所要定植的苗木多少,提前挖深50厘米、寬2米左右的泡苗池,其上搭建兩層遮陰網,將要定植的苗木提前1~2天放入泡苗池,僅將根系沒入水中,一般浸泡24~48小時就可定植,泡苗池的水要每天更換。
澆水是苗木定植最為關鍵的措施,澆水的目的是給根系提供一個舒適的水、肥、氣、熱環境。其作用有兩大方面,其一是使土壤緊實,減少土壤過多的孔隙,使根系和土壤密接;其二是為根系提供充分的水分,保證苗木水分供應鏈的正常運轉。
澆水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環節,主要有,其一澆水不及時,矮化自根砧苗木由于根系自身特點,其抗逆性和耐受能力較喬化苗木差,喬化苗木定植后2~3天甚至5~6天后澆水,有時候也問題不大,自根砧苗木則不行,必須要求定植后立即澆水,時間不要超過24小時。其二是澆水次數問題,自根砧苗木定植后視具體情況,間隔2~3天連續澆兩次透水即可轉入正常的水分管理流程。生產當中,只澆一次就長時間不管和每天都澆1~2次水的頻繁澆水兩種情況都有,前者水分供應不足,后者頻繁澆水土壤透氣性變差、地溫升高緩慢,都會影響成活。其三是澆水量不足或過多以及澆水后配套措施不到位。若用大水澆灌,每個樹盤一次澆水30~50千克即可,第二次澆完后,間隔3~5天,視土壤情況進行淺鋤,打破板結層,平整樹盤。如果是滴灌,則滴水6小時左右,使土壤潤濕深度達到30厘米,滴頭滴水潤濕連片。第二次滴水完后,間隔3~5天,根據實際情況可進行二次踩實。
自根砧分枝大苗定植時,和傳統單干苗最大的不同就是要及時固定,一般定植后第一時間用扎繩或者其他彈性材料固定在竹竿或者鋼絲上(圖3)。這是因為,第一,自根砧大苗根系淺,沒有粗大主根,自身固地性差,需要格架系統支撐;第二,由于苗木帶有分枝,定植后如果不固定,容易隨風搖擺,進而晃動根系,極大地影響成活。在這個方面,一些種植戶認識不到位,沒有及時固定,許多苗木甚至出現澆水后倒伏現象。

圖3 自根砧分枝大苗定植后應及時固定
基于傳統苗木定植的經驗,許多人在定植自根砧分枝大苗時也進行大量修剪,誠然,適度修剪有利于調節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平衡;減少枝條數量,進而減少水分蒸發;集中營養,促使果樹局部較旺生長。但是,通過實踐,我們發現這些效果在自根砧大苗上并不是很明顯,是不是自根砧大苗沒有粗大主根用于養分貯藏,春季沒有較多的營養回流枝干用于生長,有待于進一步研究。但我們發現,自根砧分枝大苗如果修剪過重甚至打成光桿,明顯影響樹體生長,推遲結果,這樣就失去了分枝大苗的意義;同時如果修剪傷口不及時密封保護,反而降低成活率。
合理的做法是,分枝大苗定植時,僅對過粗的競爭性分枝進行修剪,其他枝條盡量保留,修剪時要留5~10厘米的保護樁,并立即用藥劑密封保護傷口。待樹體固定完成后可隨即開始拉枝工作,在定植偏晚氣溫較高時,可等成活后拉枝。
我們知道,保證樹體水分鏈的正常運轉是成活的關鍵,自根砧分枝大苗定植時,由于根系吸水能力較弱,而地上部分枝條較多,散失水分較快,若遇到春季高溫、干旱、大風等天氣時,水分供應鏈就會異常脆弱,這時任何一個小傷口,都會致使樹體水分“跑冒滴漏”,往往會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嚴格的密封樹體各種傷口顯得尤為重要。針對修剪傷口、苗木起運過程中的各種機械損傷、斷枝等,都要及時密封。
新栽果樹,在前1~2年,對養分需求較少可以不施底肥,生產當中,為了作業方便,也可在定植前施一定量的底肥。這時就應注意,一定要將肥料和土壤充分攪拌均勻,避免過多肥料和新栽果樹根系直接接觸,出現肥料燒根現象。這種情況在生產中較為常見,希望引起廣大種植戶足夠重視。
在自根砧分枝大苗建園過程當中,我們一定要明白,越是大的苗木,成活越困難,我們應有足夠的重視,除做好上述技術環節外,選擇根系發達、枝條健壯充實的優質苗木才是提高成活率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