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麗娟
(江西省萍鄉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江西 萍鄉 337000)
早產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危險因素與預防策略研究
孟麗娟
(江西省萍鄉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江西 萍鄉 337000)
目的 分析討論早產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危險因素以及相關預防策略。方法 隨機選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62例接受機械通氣早產兒作為觀察對象,其中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組有34例患者,非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組有28例,回顧性的對全部患者的基本臨床資料進行研究分析。結果 對兩組早產兒肺炎患者的留置胃管時間、插管次數、胎齡以及機械通氣時間等各項危險因素進行對比分析,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早產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高危因素眾多,其中機械通氣時間長、氣管插管次數多、胎齡小、留置胃管以及出生體質量低等因素都可以增加早產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臨床發生率。
早產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危險因素;預防策略
最近幾年,機械通氣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在新生兒重癥監護中,且獲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同時還能為早產兒的臨床存活率提供有效的保障。目前,導致臨床中新生兒機械通氣失敗的主要因素就是早產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同時,早產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也是新生兒重癥監護室工作人員需要緊密關注的話題[1]。本研究中選擇2014年8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接受機械通氣的62例早產兒作為觀察對象,其目的在于分析討論早產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危險因素以及相關預防策略,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隨機選取本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62例接受機械通氣早產兒作為觀察對象,其中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組有34例患者,非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組有28例。全部患者中,男35例,女27例,早產兒的胎齡為28~34周,平均胎齡為(30.2±1.3)周。兩組早產兒性別及胎齡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早產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臨床診斷標準主要包含:早產兒接受機械通氣不低于48 h,且滿足以下條件:①氣道分泌物細菌培養顯示陽性;②X線胸片顯示肺浸潤影;③外周血白細胞數顯著增多;④發熱。其中胸部X線對于早期診斷早產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具備著非常關鍵的作用[2]。
1.2 機械通氣 全部早產兒呼吸機相關肺炎患者都需要經口給予氣管插管,且采用小兒呼吸機(STEPHANIE或者是Babylog8000)給予機械通氣。而在行機械通氣的過程中需要根據患者的血氣分析情況以及患者原發病等情況有效的調整呼吸機參數,從而確保動脈血氧分壓以及CO2分壓可以一直處在正常的范圍中。除此之外,氣管插管還需要在嚴格無菌條件下完成,并且在機械通氣的過程中確保時刻呼吸道通暢,防止發生持續濕化現象[3]。
1.3 統計學方法 全部數據都依照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兩組早產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的留置胃管時間、插管次數、胎齡以及機械通氣時間等各項危險因素進行統計分析,其中兩組患者的各危險因素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早產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的各危險因素比較(n)
早產兒機械通氣會引發一些嚴重的并發癥,如: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等。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不僅會導致患者發生肺部感染,還會對新生兒的生存質量及生長發育等產生非常嚴重的影響,嚴重的話還會導致早產兒發生死亡[4]。因此,臨床中應充分的對其危險因素進行了解,且盡早給予預防策略。
3.1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相關危險因素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主要指的是通過氣管插管持續通氣達到48 h以后而發生的院內肺部感染,對機械通氣的成功與否產生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且對早產兒預后情況具有著直接的影響[5]。現階段,臨床中認為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主要是由于外界環境因素及早產兒自身因素相互作用而引發的,但導致早產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因素具有非常獨特的特點[6]。
3.1.1 留置胃管時間 經鼻或口留置胃管可能會對食管下端括約肌的功能產生一定的限制,這樣就會導致腸道內病原菌的移動方式產生一定的改變,一點腸道內病原菌上移至口咽部位,上呼吸道內就會存在大量致腸道內的病原菌。另外,如果早產兒氣管導管缺少氣囊,那么氣管內就非常容易進入口咽部位的細菌,這樣就會導致早產兒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7]。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如果患者長時間留置胃管,那么患者在進行機械通氣期間就會增大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幾率,患者長時間留置胃管是影響新生兒機械通氣失敗最重要的原因。所以,在臨床治療為了控制上呼吸道的腸道內病原菌數量,應該盡量減少胃管留置時間,并且定期的接受口腔護理,且減少氣管誤吸,從而防止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8]。
3.1.2 氣管插管次數 在臨床中,氣管插管的次數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主要的影響因素有:管道堵塞、管道脫管等,導致管道堵塞的原因是管道固定不當。導致氣道黏膜損傷的危險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就是插管操作,因為在插管的過程中呼吸道分泌物很容易被誤吸到肺內[9]。如果氣管插管次數較多,就會對氣道黏膜造成一定的損傷,最終使上呼吸道分泌物被誤吸到肺內的幾率增加[10]。
3.2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預防策略
3.2.1 注重早產兒氣道管理 護理人員應定時的對早產兒進行翻身與叩拍胸背等處理,這樣能夠防止患者肺內分泌物蓄積,進而對患者肺壓迫部位的擴張狀態進行有效的緩解。除此之外,在進行,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吸痰處理時,要注意動作的力度,同時要嚴格按照規定進行無菌操作,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吸痰處理時要保證吸引負壓小于100 mmHg,吸痰管伸入長度為遇到阻力后抬起0.5 cm,每次吸痰時間不超過10 s[12]。
3.2.2 注重呼吸機管道管理 細菌一般在冷凝水以及濕化瓶的管道部位可以快速的生長,因此需要委派專業人員進行管理,對冷凝水以及濕化瓶的管道部位機械能不定時的檢查,查看水瓶的位置,保證水瓶在最低位置,同時對冷凝水進行及時處理,如果不及時處理冷凝水可能會出現冷凝水逆向吸進情況,另外還應該定時的對各管道實施消毒處理。
3.2.3 防范交叉感染 在臨床中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通過完善的管理制度,減少相關工作人員的流動性。嚴格要求醫護人員,要求醫護人員在進出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時按照要求佩戴口罩,更換衣物。同時醫護人員還要嚴格按照相關操作規程執行,每天不定時的采用紫外線對空氣進行消毒,通過消毒液對桌面及地面等進行擦洗。此外,還需要確保各項操作嫻熟性,從而盡量減少侵入性操作。
綜上所述,早產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高危因素眾多,其中機械通氣時間長、氣管插管次數多、胎齡小、留置胃管以及出生體質量低等因素都可以增加早產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臨床發生率,因此臨床中應充分的對其危險因素進行了解,且盡早給予臨床治療以及臨床護理干預,從而顯著的提升患者臨床療效及生活質量,且確保患者盡早恢復健康。
[1] 陳小倩,肖志輝,馮星,等.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病原學及高危因素分析[J].蘇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24(2):269.
[2] 李華文.早產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危險因素分析及防治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23):5297-5298.
[3] 鐘美珍,白海濤,劉登禮,等.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危險因素前瞻性隊列研究[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1,26(6):377-382.
[4] 朱緒亮,趙玲,楊嘉深,等.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病原學和高危因素分析[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2,9(6):549-553.
[5] 譚紅玉,鄒曉妮,楊琳琳,等.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病狀況研究[J].實用預防醫學,2013,14(4):1154-1155.
[6] Li Huayin,He Lixian.Role of gastric colonizatio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J].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2014,43(1):112-113.
[7] 周娟,朱麗貞.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危險因素及預防進展[J].全科護理,2011,11(31):109-111.
[8] 邢春苗.早產兒機械通氣后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危險因素的分析[J].南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2(1):75-76.
[9] 任云芬,楊燕,徐大敏,等.成人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病因、發病率、病原學研究[J].瀘州醫學院學報,2012,34(9):77-80.
[10]徐珍,唐素琴,余奇,等.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目標性監測結果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16(1):54-55.
[11]李穎霞,王書會,鄧鈺,等.ICU應用呼吸機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16(11):72-73.
[12]王淵,宮立新,唐安華,等.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病原學及其耐藥性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1,17(4):433-434.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