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覺珵
針政對美國政府日前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做法,中國商務有關負責人2日回應稱,美政府罔顧世貿規則,將“替代國”和“市場經濟地位”攪在一起是混淆視聽,中方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中國已另案將美國類似做法訴諸世貿組織。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美方于11月中旬曾向世貿組織提交一份文件,明確表明反對在反傾銷調查中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待遇。對此,中國商務部條法司負責人12月2日表示,美方在世貿組織提交的這份文件是其作為第三方參與中國訴歐盟反傾銷“替代國”做法案,根據程序要求提交的書面陳述意見。此案爭議的核心是2016年12月11日后,歐盟是否有權再依據《中國加入議定書》第15條對中國在反傾銷調查中繼續使用“替代國”做法。
商務部條法司負責人表示,《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關于反傾銷“替代國”的規定已于2016年12月11日失效,所有世貿成員均應在該日期之后,在對華反傾銷調查和裁決中棄用“替代國”做法,美方理應遵守國際義務。據商務部統計,去年美國對中國發起20起貿易救濟調查,案件數量同比增長81.1%。《華爾街日報》援引經濟學家的估計稱,美國和歐盟將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已經讓中國制造商在出口方面損失幾十億美元。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高級研究員何偉文3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美國對于中國產品的限制是一貫的,其最新的表態很可能會對中國經貿關系造成負面影響。不過,何偉文也強調,這些來自政府的動作扭轉不了中美貿易發展的大趨勢,中美經濟互補的特點決定中美貿易的增長不會發生大的波動。根據海關總署數據,今年前10個月,中美貿易總值達3.21萬億元,同比增長17.2%。▲
環球時報2017-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