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學峰
我去日本本來是看秋葉的,但看見了雪梅。
和雪梅是麗江的納西族人,代表中國參加過1992年奧運會的體操比賽。
體操是一個青少年運動員為參賽主體的體育項目,女選手的“淘汰率”很高。截止到2017年世錦賽,一共有114名中國運動員獲得過世界大賽獎牌,70人獲得過世界冠軍,88人參加過奧運會。在這些人里,有7名女選手雖然參加過奧運會,但從未在世界大賽上獲得過獎牌,就運動成就而言,可以說她們既是最幸運的、也是最不幸的,和雪梅就是其中之一。
1995年,和雪梅進入日本九州大學體操隊,邊訓練比賽邊學習,之后往返于中日兩國之間。2001年前后,她回到昆明,想在家鄉(xiāng)尋找發(fā)展機會,但顯然缺少足夠的人脈和資本。正好,在這個時候,她遇到了帶隊在呈貢基地訓練的日本田徑教練高堰崇。他是在和雪梅參加奧運會那年進入三井住友海上保險公司的,那是亞洲最大的保險公司之一,公司的女子田徑隊赫赫有名,高堰崇現在是該隊的總經理暨總教練。
高堰崇是一位優(yōu)秀的中長跑教練,他指導的土佐禮子在世錦賽上獲得過馬拉松的銀牌和銅牌,在10位獲得過世錦賽馬拉松比賽獎牌的日本選手里,她是唯一獲得過兩塊獎牌的;澀井陽子至今仍然保持著女子10000米的日本全國紀錄,是本世紀以來唯一同時保持10000米和馬拉松日本全國紀錄的選手。她們退役后,都在三井住友海上女子田徑隊工作。

高堰崇的得意門生都參加了北京奧運會,和雪梅卻沒能參加。她和高堰崇結婚后當了教練,在給運動員示范動作時,自己也練了起來,2006年竟然獲得了日本全國錦標賽平衡木金牌,并且代表日本參加了2007年亞錦賽。這一年,她已經30歲了??上г谒τ柧?、希望能參加北京奧運會的時候不幸受傷,遂與夢想失之交臂。即便如此,和雪梅相隔15年的運動生涯,堪稱是中國體操和日本體操歷史上的一段傳奇。
見到雪梅之后,她帶我去日本體育大學找楊波。
楊波有名,是因為平衡木上的“楊波跳”,憑借這一創(chuàng)造,維基百科上稱她為“平衡木上最偉大的運動員之一”。其實,楊波還有一項很容易被人忽視的成就:第一個獲得體操世界杯金牌的中國女選手。當時的世界杯和今天的世界杯不同,參賽選手數量少,水平和規(guī)格甚至高于世錦賽和奧運會。李寧運動生涯中的最高榮譽就是在1982年世界杯賽上獲得了7塊金牌中的6塊。
楊波現在是北京體育大學的教師。她來日本體育大學,算公派進修一年。不過,北體大一分錢不出,反倒是日體大資助她每月5萬日元,差不多相當于楊波每月坐火車和地鐵的錢。這件事說明如何對待專業(yè)人才,中國體育界應該好好向日本學習。

我做過精細的統(tǒng)計:截止到11月15日,日本在夏季奧運會項目上今年一共獲得了29項世界冠軍。沒有世錦賽的項目則按世界排名統(tǒng)計,成績超過中國的有27項。這是日本30年來第一次在獲得世界冠軍的數量方面超過中國,而且,他們的冠軍項目里竟然有一項是女子體操。村上茉愛成為1958年以來第一位獲得體操世界冠軍的日本女選手,至于日本的男子體操,實力更在中國之上,比如說今年世錦賽自由體操比賽,獲得金牌的白井健三竟然贏了銀牌選手1.1分之多,可以用天壤之別、天懸地隔、云泥之差之類的詞匯形容這種差距。
白井健三和村上茉愛都是日本體育大學的學生,聽說下午4點下課后他倆要訓練,我就懷著追星似的心情與雪梅、楊波一起去看。
3點左右到了體操館,見一群女大學生正在上體操課,她們將來是要當體育教師的,因此要接受田徑、游泳、體操等很多項目的訓練。和雪梅告訴我:場邊的老師就是村上茉愛的教練瀬尾京子。
我知道瀬尾京子這個名字,比知道和雪梅要早,1990年北京亞運會上,她戰(zhàn)勝陳翠婷,獲得跳馬金牌,那以后,日本女子體操選手從未在亞運會上獲得過金牌。
讓我驚訝的是,作為日本女子體操最著名的運動員之一、當今唯一世界冠軍的教練員,瀬尾京子平時的主要工作竟然是給普通大學生上課。誰能想象中國國家隊的教練員們同時也作為教師,給大學生們上體操課?日本體育有很多值得中國學習的地方,這種體育與教育的真正結合,可能是最值得中國學習和效法的。
為了準備2020年東京奧運會,中國體育界正在推行“科技助力”的諸多計劃,但除了“科技助力”之外,非常有必要樹立“教育助力”和“文化助力”的理念。簡而言之:東京奧運會的一大看點是中日之間除了金牌和獎牌的爭奪之外,還有一種體育文化影響力和世界體育話語權的競爭……
看完訓練,我很認真地跟和雪梅聊到這樣一個話題:日本既然有在東京奧運會上爭奪男女馬拉松金牌的雄心,是不是可以請她的老公指導幾名中國長跑運動員呢?第一位在馬拉松領域取得世界級成就的中國選手趙友鳳,不就是跟著日本教練竹內伸也訓練的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