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彬彬
新形勢下增強黨員隊伍活力的路徑研究
陳彬彬
黨員隊伍的活力既代表了黨員隊伍組織建設的水平,也代表了黨員的個人素養。加強黨員隊伍建設既有利于提升黨組織的建設水平,也有利于提高黨員的個人素養。在新形勢下,由于多種原因,黨員隊伍的活力建設面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亟需我們解決。我們要根據大學生黨員的特點,通過多種途徑來切實提升黨員隊伍的活力。
黨員隊伍 活力 路徑
大學生是最有活力的群體,大學生的黨員隊伍也應當如同驕陽當空,充滿活力。黨員隊伍的活力應該表現在強大的凝聚力和行動力,應該體現在充滿積極向上的信念和蓬勃向上之氣。但在新形勢下,由于多種原因,一些基層黨組織的活力不夠充分,未能展現出大學生黨員隊伍應有的風貌。常見的問題如下:
(一)觀念不到位,思想不統一
黨員隊伍是由一個個黨員組成的,黨員個人的素質直接影響了黨員隊伍的活力。黨員素質不夠硬主要體現在黨員的思想意識不到位。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種思想相互激蕩沖突,尤其是西方文化的廣泛傳播,使得一些大學生黨員信仰不堅定,觀念不正確。一些大學生黨員缺乏理想信念,價觀變得模糊和混亂;一些大學生黨員過于重視物質利益和個人利益,政治意識和集體意識淡薄;一些大學生入黨動機存在一定的投機性、功利性和虛榮性。除了黨員個人原因外,黨組織內部思想不夠統一,沒有形成有力的凝聚力,這也嚴重影響了黨員隊伍的活力。
(二)組織渙散
黨組織渙散首先體現在黨組織紀律不嚴。黨組織生活會是黨的基本制度,是加強組織建設和加強黨員素質的重要途徑。按時參加黨組織生活會也是對黨員的基本要求。現如今,有些支部出現了在支部大會或黨員組織活動時,黨員無故缺席、遲到、早退等現象。究其原因,是因為支部領導監管力度不到位、獎懲制度不明確,致使新進黨員心存僥幸,老黨員“倚老賣老”,使得組織紀律形同虛設。
其次,體現在對黨員要求不嚴,黨組織缺少對黨員的關心,更對黨員的學習、實踐缺乏監管,使得一些黨員猶如流離在組織之外,使得他們沒有組織歸屬感。再有就是程序不嚴格,如部分高校對大學生入黨考察培養模式也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比如發展程序嚴重縮水、衡量入黨標準有偏差、理論學習形式單一等[1],從入黨申請,到培養考察,再到發展轉正,無論哪一個環節不夠嚴格,都會影響發展黨員的質量,進而影響這個黨員隊伍的活力。
(三)黨員活動吸引力不足
首先,一些黨員活動過于形式化。活動形式化主要是指不考慮支部成員的實際收獲和感受,不從提升支部建設和黨員素質出發,或者是為了完成任務,或者只是為了向上級交代,重表面輕實質,重宣傳輕組織,以至于支部成員缺乏興趣,甚至有排斥心理。其次,一些支部不善于民主決策,支部活動不采納支部成員的建議,而是要求支部成員被動的參與,這不利于調動支部成員的積極性。此外支部在開展工作、組織活動時,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導致活動內容單調枯燥,使得支部成員沒有樂趣參與。黨員活動沒有吸引力,就使得黨組織沒有活力。
有問題我們就要解決。面對上述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提升黨員隊伍的活力。
(一)探索有效的思想教育方式,統一黨員思想
現今學生的觀念與思維呈現出多樣化特征,單向灌輸式思政教學容易激起逆反心理,而面對網絡信息的“轟炸”,學生們往往表現出“從眾迷茫”,失去辨別力。正所謂理越辯越明,要讓馬列主義深入人心,政治理論課在教學模式上應有所創新。不能再是像從前那樣,老黨員一味地講新黨員一味地聽,而是應該提供一個充分表達、深度參與的平臺,在辯論中學習,在辯論中正確樹立人生觀、價值觀,統一黨員思想。
其次信息傳播上也要注重將學生們關注的熱點與哲學問題相結合,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多元文化相互碰撞交鋒,給新黨課提出更高要求,所以我們在內容建設中一方面要引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提升黨課的學術性、引領性。另一方面引入大學生黨員關心的問題,讓黨課更具活力、更接地氣。政治理論思想教育的重心不是知識本身,而是思辨過程。引導學生黨員學會辨別、思考,建立科學的思維方式,從而構建自己的信仰體系。
再次,黨組織負責人要通過多種手段,統一黨員隊伍思想,使得黨員隊伍成為鐵板一塊,這樣不僅使得黨員隊伍更有戰斗力,向心力,也使得每位黨員有了歸屬感和自豪感。
(二)加強黨員組織建設
首先,要堅強基礎黨組織的紀律建設,落實黨的各項制度,加強對黨員的監管和考核。要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嚴格請假制度,支部要了解每一個黨員的基本情況,絕不允許有人游離在支部之外。對于違反支部規定的黨員,要及時嚴肅處理。支部書記和支委要以身作則,嚴格執行支部各項規定。
在黨新形勢下,認真做好大學生入黨考察培養是為我黨輸送新鮮血液的基礎,是各基層高校黨組織發展黨員工作的重要環節。基層黨組織要加強對黨員選拔的要求,深刻落實每一道發展流程。嚴格按照黨員發展的相關要求,從源頭上加強學生黨員發展工作,構建大學生黨員質量保證機制。絕不徇私、不偏袒、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地執行各項規定。對不符合要求的申報文書進行重新書寫,對特殊敏感時期的主要思想態度進行深刻分析和研究。從德智體美勞五大方面著手,嚴格審核每一項指標,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在審核流程上,嚴格按照個人申報、班委審核、班級推優、老師審核談話、黨性知識筆試、黨支部成員組織面試、黨支部發展大會討論審核、發展黨員談話等形式和過程,進行黨員的篩選,不能為了完成發展任務,達到人數指標,而讓考察流于形式。
(三)結合時代特點,開展大家喜聞樂見的黨員活動
當代大學生黨員具有熱情、開放、充滿活力、善于言談的特點。但由于多數為獨生子女,強烈的追求自我認同的價值觀,使得部分學生缺乏合作精神,心理受挫能力較差。針對這些特點,為了強化組織的凝聚力、培養學生黨員的團隊協作能力,高校黨建工作中,應大力開展形式多樣、具有特色的實踐活動。例如,將每個月的組織生活會由室內轉向室外,一起尋訪黨的光輝歷程,去采訪看望健在的老領導、老紅軍、老戰士,以及不同年齡段的親歷者、見證者,重訪革命遺址、檔案館、紀念館。去看看風云激蕩歷史中的苦難和輝煌,去感悟革命先輩歷久彌堅的思想情操,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也可以定期舉辦“知識競答”比賽,把黨章學習、理論教育、時政教育等做成題庫,舉辦支部間“理論學習一站到底”對抗賽。還可以定期舉辦大規模的志愿者服務、社會實踐活動。采取當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寓教于樂,不僅能夠調動學生黨員的積極性,還能促進支部團結,變被動為主動,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理論學習任務,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而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點帶面,不斷促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在實踐中培養黨員隊伍的活力
尊重黨員主體地位,拓寬學生黨員參與黨內事務的途徑,發揮他們在班級、學院以及學校事務管理中的作用[2]。在日常的支部學習交流中,不僅要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還要充分實踐,深刻落實每一份工作。采用創新教育模式,推動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可以在重大節日,重要活動時,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志愿活動,堅持以人為本,完善學生黨員服務體系。學會合作,互幫互助,增強黨員教育的吸引力和活力,在實踐中發現自身的價值,在服務于民中彰顯個人風采,充分發揮大學生黨員在基層中的先鋒作用。
新一代的大學生正成長于教育改革期,思維的發放性和多元性遠遠大于以往任何一代人,他們個性張揚,勇于挑戰。各大高校若加以正確的引導,讓其認識到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自覺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把遠大抱負落實到實際行動中,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飛揚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成為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祖國的未來將無限光明。
[1]饒遠林,曹潤澤,潘雪等.新形勢下大學生入黨考察培養模式的探討——以四川農業大學林學院為例[J].文摘版:經濟管理,2015(1):187~188.
[2]伍處文.加強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服務 增強學生黨員隊伍生機活力[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14):1~1.
(作者單位:浙江大學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