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君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員教育中的作用
張洪君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思想資源和強大精神力量,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歷久彌新的精華部分,凝結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智慧。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黨員教育中,定對使黨員在理論知識、服務意識、作風、價值理念、實踐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黨員教育 作用
中國傳統文化要想獲得持久的生命力,必須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一方面繼承和弘揚,一方面是批判和丟棄。對待傳統文化要做到辯證的取舍,有鑒別地加以對待,取其精華,則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血脈相承的文化精髓和精神財富,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國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黨員思想會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影響,黨內出現了一些消極的思想和行為,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黨員的所言所行應當起到表率作用,否則將會威脅到黨的執政地位、破壞黨的團結和凝聚力。
(一)中國傳統文化內容豐富,有助于提高黨員理論修養
習近平指出:“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 學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學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學倫理可以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 ” 史學經典都是在歷史的長河中經過考驗而留下的精品,是歷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從歷史經驗中獲取解決眼下問題的方法和啟示,豐富理論知識,既增強自身文化水平,也提高工作水平。
(二)中國傳統文化的民本思想,有助于提高黨員服務意識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以儒家文化為核心。儒家的仁愛思想要求執政為民,孔子說“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這就要求共產黨執政為民,將人民的利益擺在第一位。荀子對民本思想的表述則更為形象生動,他認為: “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將君民關系比作舟水的關系,緊密相連。中國共產黨與人民亦是如此。中國共產黨樹立的“為人民服務”思想實際上就是“民為邦本”思想的延伸。作為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員,也應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更加深刻地理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黨的根本宗旨,將黨的事業與自身責任聯系在一起,能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避免脫離群眾,自恃高于人民,工作倦怠、不作為等現象的發生。更不能將個人利益凌駕于人民的利益之上,唯利是圖、腐化墮落。
(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內省思想,有助于純潔黨員作風
中華傳統文化強調內省,即通過自我批評、自我反省來提升個人修養。習總書記提出“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就是借鑒和學習了古人所常用的修身方法。共產黨人要敢于開展自我批評和相互批評,從而保持黨員的政治本色,加強共產黨的凝聚力。當前形勢要求黨員同志們必須這樣要求自己,將“吾日三省吾身”內化為自己的行為習慣。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必須始終保持自身的先進性。黨員作為領頭人,要規范自己的言行,就應首先提高自身修養,起到模范帶頭作用。“慎獨”是儒家的修身方法。就是要求黨員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提醒自己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嚴格遵守道德和法律,防微杜漸。
(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義利之觀,有利于樹立正確黨員價值理念
“義”是指人類社會活動和人際關系中應當尊循和追求的最高道德準則,中國傳統文化一直崇尚“重義輕利”的價值觀念。孔子說:“見利思義”,就是以義義制利,先利后義,“合于義的利一定當取,不合于義的雖貧不取”孔子對利的克制態度對后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道德和金錢的關系矛盾凸顯。正確的看待和處理義利關系,關系到做人立身的大事,黨員應該對此提起高度重視。黨員通過深入學習孔子的義利觀,有助于黨員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做出正確的道德取向,理性對待身邊的不良誘惑。
(五)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行合一,有利于磨練黨員實踐能力
古人也很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讀書學習客觀上是一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過程,必須聯系實際,知行合一,通過理論的指導、利用知識的積累,來洞察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不久前,在全黨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響起了“兩學一做”成常態,“知行合一”伴終身的口號。基礎在學是認識論,關鍵在做是實踐論,只有學透徹才能做扎實,通過學習才能指導實踐,正符合我國“知行合一”的哲學觀。
共產黨員既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又要緊貼時代脈搏,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就會更加緊密。在實踐中艱苦的地區和環境中去錘煉,不畏艱苦,無私奉獻,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修養境界。
總之,中國傳統文化對黨員教育具有重要意義,應該給予特別重視。經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定然能使黨員思想、行為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一定層面上得到提升。
[1]葉娜.論黨員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意義[J].現代經濟信息,2014(22).
[2]侯桂華.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視角探討加強黨員理想信念教育[J].理論觀察,2016(5).
(作者單位: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