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紋正
淺析全面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的必要性
朱紋正
在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旨在解決改革發展中面臨的矛盾難題。全面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體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積極引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實施
五大發展理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必要性
目前改革開放已經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改革環境、改革動力與改革條件皆發生重大變化,改革難度陡然提升。為了及時有效的完成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在總結改革開放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審時度勢,創造性地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旨在更好更快的解決目前改革進入深水區面對的一系列難題。全面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不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否成功的關鍵鑰匙,也是我們黨和國家實現國家持續發展,保證人民生活幸福的長久治國方略。
五大發展理念不僅有切實可行的實踐意義,同時也具有著豐富的理論意義與哲學意蘊,如不能搞清楚其哲學意蘊所指,缺乏必要的理論探討,在實踐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偏離軌道,甚至走歪路,走錯路的危險。所以我認為,對五大發展理論進行理論層面的剖析是及其必要的。
馬克思主義哲學自誕生以來就強調去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以聯系、發展的觀點去看待事物的發展,認識自然界、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其中,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問題,正確看待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就要求在發展中必須以創新為驅動,這即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本質體現,也是我國目前改革發展的核心要求。“縱觀近代歷史,一個國家走在世界發展前列,根本靠創新,一個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根本靠創新。”[1]目前國家間競爭歸根結底是創新能力的較量,能否抓住機遇,提升創新能力是關鍵。馬克思聯系的觀點旨在說明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整體,事物內部要素間與事物間相互影響、作用,不存在脫離于其他要素和其他事物獨立存在的個體。這就要求在發展過程中,堅持協調發展,協調發展要求在發展中不能唯GDP論,以追求GDP增長為發展的唯一價值追求,應堅持把發展經濟與相關配套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等產業共同推進。人類社會是自然界組成的一部分,所以人類的發展不能脫離自然,必須依賴自然,馬克思的自然觀告誡我們在發展過程中尊重自然,尊重自然規律,違背自然規律,不計后果的掠奪自然資源只會帶來自然的懲罰。在發展中應時刻謹記綠色發展,注重生態環境保護。開放發展則是馬克思主義特性的突出表現,恩格斯說過“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2],實施開放發展,正是在充分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精髓的基礎上,結合當今世界的發展態勢做出的正確選擇,唯有開放,才能實現國內國外的雙贏,才符合時代發展的大主題。共享發展是馬克思理論核心要義所在,把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以先富帶動后富,為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邁入新常態,逐漸擺脫以前問題與矛盾層出不窮的發展模式,正積極打造新型工業、新型農業最終實現信息化控制,信息化生產。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在此背景下,越是在建設的關鍵時期,越需要新的發展理念來引導改革建設,五大發展理念的提出從根本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
首先,五大發展理念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思想武器。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黨和政府帶領全體人民在建設過程中摸索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逐步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四個全面建設思想。這些重要理論成果的提出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戰勝一切困難寶貴的思想武器。五大發展理念的提出是積極推進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中,我們黨和政府清楚的認識到,發展必須遵循社會規律,遵循自然規律,必須順民意。五大發展理念既是保證四個全面戰略實施重要的理論保證,也是黨和政府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大的思想武器,以全面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來進一步豐富發展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思想武器。
其次,五大發展理念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治國方略。當前改革進入深水區與攻堅期,五大發展理念不立足于現實,更放眼與于未來,不僅在于解決好當下發展面臨的難題,更為未來的發展定下基調。創新發展旨在解決當前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必須以創新和核心,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創新發展戰略也是以后發展的根本動力。協調發展旨在解決好發展中不協調、不平衡的問題。必須從整體出發,整體規劃,優化發展失衡的問題。綠色發展解決的是目前發展忽視生態保護,以犧牲環境換發展的現象,必須把綠色發展作為以后發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則之一。開放發展意味中仍需調動國內外一切積極的因素,聯合起來做到共贏共生。共享發展就是要保證人民享受到發展帶來的實惠,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最后,五大發展理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在于發展生產力而不是固步自封,以改革創新消除發展阻止,推進社會發展。一切工作以人民為中心,切實維護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終帶領人民走向共同富裕。這個本質屬性就要求黨和政府在工作中時刻謹記為誰而努力奮斗。然后,由于社會生產力不足、改革活力下降、國內外競爭環境的變化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目前創新能力滯后于生產力水平,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有待協調,生態保護形勢嚴峻,開放程度有待提高,人民共享成果應進一步深入加深。以上種種問題如不解決好必定會影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發展,基于此,黨和國家做出五大發展理念的新戰略,這即是解決面臨社會現實問題的良藥,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體現。
四個全面和五大發展理念都是黨和國家在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下,在科學的總結改革建設經驗教訓實施的治國新方略。兩者必須相輔相成,統攝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人民生活幸福,實現中國夢的偉大進程中。在我看來,全是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是積極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施的關鍵動力,起著排頭兵的作用。
目前已經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如何在2020年實現既定任務,已經趨向于時間緊,任務重的發展態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是全面,關鍵是建成,“這個目標是綜合性的指標體系,是全面、系統的,因而實現目標的過程需要全面、系統、科學的發展理念來引領。”[3]目前小康社會的建設雖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不能否認的是,目前小康社會整體質量并不高,社會生產創新能力不足,城鄉發展差距巨大,生態保護問題突出,人民的政治參與社會管理建設參與積極性大不如以前。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面對解決關鍵問題,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是紙張談兵即可完成的事情,需要更新的理念來沖破舊思想的束縛,用更新的理念來引導發展取得新的活力。五大發展理念的提出對于解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面對的一系列矛盾難題起著關鍵性作用。以創新理念解決社會生產活力不足,以協調理解解決區域差距,以綠色理念解決生態保護,以開放理念強調合作共贏,以共享理念鼓勵人們積極參與。所以說,只有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才能解決目前小康社會關鍵面臨的關鍵性難題并迸發出新的活力。
同樣,五大發展理念對于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就是需要五大發展理念來解決好改革中發展不平衡,地區差距、城鄉差距,環境保護等一系列問題。全面依法治國的實施也需要五大發展理念的保駕護航,以創新來使得法治推陳出新,以協調促使法治全面,以綠色促使法治平等發展,以開放促使法治公開化,以共享促使法治正義化。中國共產黨經久不衰的原因在于其始終保持先進性,始終能做到潔身自好,始終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為了使改革穩定,必須時刻保持憂患意識,時刻以五大發展理念來保證從嚴治黨戰略的實施,五大發展理念也是黨的意志的體現,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體現著黨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的決心。
[1]任理軒.堅持創新發展——“五大發展理念”的解讀之一[N].人民日報,2015-12-18(07).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2~43.
[3]尹漢寧.以多維視角認識把握五大發展理念[N].人民日報,2016-01-12.
(作者單位:云南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朱紋正(1991-),男,漢族,江蘇連云港人,碩士研究生,云南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