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夢圓
對《觀相》所體現犯罪行為原因理論的分析
秦夢圓
犯罪心理學角度的觀相,是通過觀察一個人的面部特征(五官)、表情和行為舉止,推知犯罪動機。本文從電影《觀相》入手,運用犯罪原因的相關理論,分析政治變革中影響個體犯罪的因素。
犯罪心理學 觀相 犯罪原因理論
在古代,生物科技尚不發達,往往相信相由心生,將犯罪人在生理上的特征總結,作為判斷是否犯罪的依據。通過嫌疑人的面相判斷其是否是兇手,或是否有貪污腐敗之犯罪行為,就是憑借生物學原因判斷犯罪的初步實踐性嘗試。
在那個首次讓觀相師聲名大噪的丈夫殺妻案中,三個犯罪嫌疑人皆不認罪,觀相師憑經驗觀察后,認為妻子眉間寬、耳后頭骨高,本來應當順利活到70歲,但因和丈夫八字犯沖,夫妻不和悄然之間改變了她的面相,傷及五臟六腑,最終造成死亡。有著鳳眼和桂魚之嘴的兇惡面相,就是買賣官職的小人。
小皇帝善良卻又多疑,造成了自己的羸弱之勢;觀相師的兒子剛直不阿,初出茅廬就直言權貴,最終遭到打擊。再加上他們各自的面相都印證了他們的結局,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性格決定命運。所以,個體犯罪與否,與生物學方面的原因并非毫無關系。當然一個人的面相并不具有決定因素,而是其背后所體現的不同性格,才是影響犯罪的重要生物原因。
(一)弗洛伊德——性沖動說
精神分析理論認為,犯罪行為的發生是由于自我對超我的隨從減弱、趨向本我的傾向增強而引起的,是幼兒時期就有的性沖動和超我控制之間不均衡的表現。
早在他們還是鄉野之夫時,觀相師就叮囑小舅子,謹防因為沖動做錯事,但其卻在外甥被左相教訓至失明之后,沖動之下跑到敵方首陽處,將左相的刺殺計劃和盤托出,導致一切平叛之計付諸東流,不僅沒保住自己外甥的性命,還導致首陽大君大開殺戒,掃平反叛障礙,因此改變了國家的命運。沖動性犯罪類型中,因為一時沖動或犯罪人本身的性格沖動,是引起犯罪產生的重要因素。
(二)利欲性說
人追求生存的需求欲望是犯罪心理的原動力。在正常欲求受到妨礙時,謀求不正當的補償性滿足的行為就成為犯罪行為。韓明澮,受利欲驅使,成為首陽背后的謀士,步步為營,成為殺人劊子手犯罪背后的唆使人。
(三)權欲性說
人具有保存自己、追求優越的本能,即權力欲。當這種欲望得不到適當滿足時,就會對環境采取敵對的態度,從而推動人為追求優越目標、獲得過度補償而選擇犯罪行為。
首陽大君是豺狼之貌,野心大、手段狠,他有著超乎想象的權力欲望,視生命如草芥的犯罪傾向,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正是這種權欲驅使其最終選擇用犯罪的方式,屠殺眾多無辜異見者,改朝換代。
(一)不同接觸理論
薩瑟蘭在《犯罪學原理》①一書中寫道,犯罪行為是習得的,犯罪行為是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習得的,犯罪行為主要是在與個人關系密切的團體內習得的,犯罪行為的習得內容包括犯罪方法、技巧與動機、態度。
一個人之所以成為犯罪人,是因為他認為犯罪比不犯罪有利,也是他與特定類型的犯罪經常接觸,而與反該種犯罪的行為相疏遠的結果;
(二)社會學習理論
攻擊行為不是與生俱來的,是通過觀察學習后天習得的,也可以通過對自身攻擊行為結果的體驗而形成。
對比首陽大君與小皇帝,二者雖然都是出生于皇家貴族,但由于兩人后天的生存環境不同,小皇帝一直處于深宮之中,活在父親的庇護之下,年紀尚輕幼稚且多疑,而首陽自小打獵,在軍隊中摸爬滾打,天生氣勢威武,喜殺生,自然更容易犯罪。
個體犯罪原因是一個整體系統(母系統),這個整體系統是由若干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主體內、外因素(子系統)所構成的,形成多層次、多維度的原因網絡結構。首陽謀朝篡位,大開殺戒也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結果。
(一)首先,時事造梟雄,環境是影響個體犯罪的重要因素
在影片結尾處觀相師說,改朝換代,是大勢所趨,非個人觀相卜筮之力所能抗衡。在古代,政治權力斗爭會讓無辜枉死之人作陪葬品,個體犯罪在改朝換代的大環境下無足輕重,亂世之中,首陽無疑是一位好的領導者和決策者。
(二)其次,性格定命運,性格是影響個體犯罪的根本因素
首陽大君是不惜踩著別人肩膀也要登上王位,可以毫無顧忌卑鄙無恥殺生的豺狼之相,從小喜打獵殺生,有手段實力。首陽身邊有誓死效忠的好戰之人,背后有善使各種陰謀詭計的謀士,所以才有后來通過反政登上王位,視生命如草芥的犯罪傾向。好殺生的性格是其犯罪的重要原因。
(三)最后,機會決成敗,時機是影響個體犯罪的關鍵因素
對于成敗,從古至今都沒有定論。古語曰: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長江后浪推前浪,歷史永遠是公正真實的。成功與失敗是同進存在的,就像一對雙胞胎。幼主繼位,無法支撐王朝命運,本來就會被強者所取代,首陽大君只不過是把握時機采取行動而已。
環境、個人和行為三者相互影響,存在交互作用。多種影響因素綜合,才最終導致首陽的殺戮。
注釋:
①美國犯罪學家E.H.薩瑟蘭.犯罪學原理(第三版),1939.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