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長明
試論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民警察的職業道德教育
趙長明
警察職業道德,簡單來說就是警察在實際工作中所應具備的道德規范,以及根據此類道德規范所進行的工作實踐。警察作為國家的公器,是一個非常特別的組織機構,其基礎是國家權力,其行為也代表著國家權力,因此其職業道德從本質上來說應該是“權力道德”。由此可見,在我國當前市場經濟形勢下,如何加強警察這個特殊群體的職業道德教育,事關重大,意義深遠。
市場經濟 人民警察 職業道德教育
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所必須遵守的職業道德規范,警察也不例外,作為國家權力的執行者,警察必須嚴格按照警察職業道德的規范和原則,執行國家公共權力。而警察職業道德規范和原則,追根究底其實是我國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在警察這個職業中的具體表現,并且是人們對警察行為產生評價的標準。
相對來說,我國大部分警察都能根據職業道德規范的規定,認真行使維護人們生命、財產安全的職責,為維護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國家的穩定和民族的團結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第一,警察的首要責任就是維護社會穩定,因為只有在穩定的社會環境下,經濟才能順利發展,社會才能發展、進步,人們才能安居樂業,民族才能團結穩定,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才能快速發展;第二,警察的第二職責是做好社會治安管理工作,消除違法行為,將各種隱患消滅于萌芽狀態,為人民創造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第三,以人民的滿意為最高準則,堅決貫徹以人為本,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保障人民的權利不受侵害。積極推進公安系統的行政改革,切實為人民做實事,急群眾所急,處理好與廣大人民群眾的關系,實現警民團結如一家人,從而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添磚加瓦。
然而,當前我國警察行業中仍有一部分人職業道德水平不高,具體工作中仍存在破壞警民關系的行為,這表明我國警察的職業道德建設仍存在很大的進步空間,并需切實采取措施,提升警察職業道德。
(一)道德規范體系建構還不夠完善
自新中國建立至今,我國一直在不斷地完善與警察行為有關的規范、制度,事實也證明,此類規范和制度強有力地保障了公安機關執法行為的公正廉明。但是我們必須看到,當前此類規范還存在不足之處,仍需進一步完善:第一,警察職業道德規范不夠系統。目前我國既有的警察職業道德規范、標準,其約束力不夠強,并且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進一步完善這個體系的有關規定,使其形成一個系統的約束體系。第二,現有的職業道德規范針對性不強,且其實際操作性差,最主要的是沒有與警察的經濟待遇和政治升遷緊密聯系起來,這就導致現有規范無法形成強有力的約束力,形式化相當嚴重,且無法形成長期約束,當前普遍存在的現象就是發現問題開個會解決了,而沒有痛定思痛,采取強有力的預防措施,形成有效的預防機制。
(二)監督機制有待于進一步健全
當前我國憲法以及法律中雖然頒布了一些具體條例來監督、約束警察行為,但此類監督條例還存在很多不足。第一,警務督察制度的落實還需進一步加強。自1997年我國建立警務督察制度,該制度至今已走過了二十個年頭,其工作成果有目共睹——服務態度逐步改善,執法行為變得更加強有力。然而,其中存在的問題也值得我們正視,那就是監督工作落實不到位,表面化、形式化嚴重。警務督察制度是在公安機關內部實行的一種監督制度,主要就是為了監督警察的行為,一旦發現不符合規定的行為要及時予以處理。但正是由于這是一種內部監督制度,因而有些督察人員在發現了不良行為后,往往礙于情面,予以從輕處罰,甚至是隱瞞不報,躲避處罰,這就導致警務督察制度流于形式,無法真正發揮監督作用。第二,外部輿論監督的力度有待于進一步加強。目前,我國各部門、人民群眾對公安機關的監督作用雖然比以前有了較大進步,然而作為外部監督力量,其能發揮作用的深度和廣度是遠遠不夠的,對于那些涉及法制、民生的問題,仍需進一步充分發揮外部監督的輿論作用。
(三)職業道德教育不夠深入
當前,我國公安機關的職業道德教育不夠深入,仍有很大進步空空間:第一,要以啟迪為主,想方設法激發民警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了不耽誤民警的日常工作,公安機關在發現問題時通常采取開會的形式,以灌輸教育代替思想啟迪,這就導致民警無法真正從思想上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并主動加以改善。第二,沒有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我們經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正說明人們的向善心理和對進步的不斷追求。因此,公安機關一旦發現優秀人物和優秀事跡,應采取多元化的形式,像巡回報告、錄制成影像資料等,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做好榜樣的宣傳工作。然而,當前這些非常有效的宣傳形式并沒有被很好的利用,傳統的開會形式和文件傳達模式仍是當前職業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民警無法感知榜樣的力量,無法從內心深入接受職業道德教育。
(一)完善人民警察職業道德規范體系
通常來說,職業道德觀的形成,都是從他律到自律,是一個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警察職業道德也不例外。因此,當前我國要想提高警察道德,首先必須加強與其有關的法制建設,構建成熟的規范體系,從而以法制、制度等外部力量,形成對警察強有力的約束,長此以往,必然能提升警察的職業道德水平。第一,采取從上而下的策略,從管理者入手,建立領導責任制。如果管理者的管理工作做得到位、嚴格、高效,那么其具體執行人必然也會執法嚴格、工作效率高。因此,建立領導責任制,在道德規范中加入領導的責任,以責任狀、責任報告等方式,一旦出現問題,實行責任倒查,從下往上,層層檢查,從而明確責任人,同時領導也需對問題予以負責,承擔管理失職的責任。這種做法不但可促使管理者嚴格要求自己,還能充分發揮領導的表率和模范作用。第二,細化警務工作規范,將要求落到細節。職業道德規范不應該是又大有空的,而應該是詳細、具體的,應該是能與工作中的每個環節相對應的。因此,細化的警務工作規范,則非常便于警察在實際工作中予以對照,并加以貫徹執行,從基本的用語、態度,到具體的工作處理,如警務工作規范中能有詳細的規定,那么警民關系必將和諧、融洽,警察工作的開展必將更有成效。
(二)強化人民警察職業道德行為的監督
1、完善內部監督
當前,我國公安系統內部也設有紀檢、監察部門,以形成對公安系統的有效監督、約束。因此,警察職業道德教育的進一步發展,離不開充分發揮內部監督機制的作用。首先,內部監督要嚴格、持久開展,要保持對警察執法工作的全面監督,做到一旦有反饋要立即處理,一旦有違規行為要及時處理,一旦做出處理意見要嚴格執行,從而樹立警察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和形象。第二,建立一支作風嚴明、工作高效的監察隊伍,確保監督人員業務素質水平高、思想品質硬,從而充分發揮監察部門的內部監督作用。
2、完善外部監督
國家機關和社會各界也應做好做公安機關的外部監督工作。當前,我國公安機關的外部監督仍需進一步完善:第一,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人民群眾有權監督國家工作人員的工作,因此,公安機關應實行警務公開,保持具體執法工作的透明化,從而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像有些公安機關所推行的“警務開放日”等,不但能打破公安機關以往的神秘形象,使人民群眾對警察工作有一個具體了解,還能調動人民群眾發揮監督作用的積極性。第二,發揮新聞輿論的監督作用。一旦發生重大事件,公安機關可根據具體情況,授權新聞媒體報道事件真相,并對報道的真實性和客觀性予以嚴格要求,同時,新聞媒體也應注意把握好尺度,注意輿論導向問題,以避免群眾情緒受到不法人員的煽動,出現不良作用。
(三)強化人民警察職業道德教育
1、加強警察學院學校教育
加強警察學院的學校教育,從源頭上做好警察職業道德教育工作。第一,警察學院應做到課程設計的科學、合理。在具體課程設置上,應通過警察倫理學、警察廉政概論等,引導未來的警察們樹立科學的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養成自覺遵守警察職業道德的習慣。第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加強警察職業道德教育。警察學院可實行普通教育與特例教育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通過邀請模范代表來現身說法,充分發揮榜樣的力量。第三,組建一支專業性強、思想素質高的師資隊伍。學生本是一張白紙,而教師則是藍圖的直接勾畫者。因此,警察學院在教師的配置上,既要考慮到教師的專業水平,還要具體考察其政治思想水平的高低,擇優選取兩者都突出的教師來警察學院任教。此外,學院也應采取定期考核、基層鍛煉等方式,不斷提升教師的業務素質和理論水平。
2、加強人民警察在職教育
警察學院的學校教育是有時間限制的,而在職教育則不受時間限制,因此,警察道德教育必須長期、持續不斷地開展。第一,將普遍教育與重點教育有機結合。一方面,必須全面提高公安系統的職業道德水平,通過在警察隊伍中實行普遍、系統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升整個警察隊伍的思想道德水平。另一方面,職業道德教育需根據每位警員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靈活機動地實行職業道德教育。第二,實行理論教育與事實教育相結合的方式,推進警察職業道德教育的發展。在理論教育方面,除了基礎理論的學習,還要將愛國主義等與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有機結合,從而在思想、認識水平上提高警察職業道德。在事實教育方面,可通過參觀、報告、心理疏導等多元化、多樣化的方式,通過事實、真實人物,使教育活動的說服力更強。此外,要充分發揮警示教育的教育作用,將腐敗等反面事例作為教育素材,在警察隊伍中展開自檢,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警察隊伍中的新情況層出不窮,而公安機關作為國家權力的具體執行者,其行為代表的是國家權力,因此,必須加強警察隊伍的職業道德教育,加強對警察隊伍的約束,從而建立更加和諧的警民關系,維護我國社會的安定。警察職業道德教育的推行,其方式、方法是多元的,除了加強制度建設,充分發揮內部和外部監督機制的作用,還可通過警務公開、模范的示范作用等,提高我國警察隊伍的職業道德水平。
[1]趙長明.法治理念下新時代刑警隊伍人才流失問題研究[J].福建質量管理,2016(05).
[2]趙長明.法家法治思想及其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啟示[J].陜西教育(高教),2015(09).
[3]趙長明.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公安法學教育目標定位[J].山海經,2016(03).
(作者單位:陜西警官職業學院)
本文系陜西警官職業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項目《“忠誠、為民、公正、廉潔”——人民警察核心價值觀研究》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