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蓓 阮玉潔
夫妻間財產贈與和撤銷問題研究
劉 蓓 阮玉潔
夫妻間的贈與是婚姻關系中無法避免的內容,這種贈與會導致夫妻間財產關系的變化,容易引起財產糾紛。學界關于夫妻間的財產贈與主要有三種觀點:定義為普通贈與,適用《合同法》;適用夫妻財產約定的規定;作為特殊贈與,適用特殊規則。本文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及離婚時兩種婚姻狀況下,夫妻間財產的贈與和撤銷進行分析。在實踐中,婚姻關系未締結時當事人雙方以結婚為期待的財產贈與和撤銷也常發生,故放入夫妻間的贈與和撤銷中來一起分析。
財產贈與撤銷 婚姻關系存續 婚姻未締結
夫妻間財產問題是婚姻中的重要內容,夫妻間財產贈與的糾紛在司法實踐中一般采用《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六條(下文簡稱:解釋三第六條)解決或依合同法關于一般贈與合同的規則予以處理,該條規定:“婚前或者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當事人約定將一方所有的房產贈與另一方,贈與方在贈與房產變更登記之前撤銷贈與,另一方請求判令繼續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的規定處理。”
夫妻間財產糾紛以婚姻關系為基礎,是此類糾紛和其他糾紛不同的地方,這種特殊關系中包含的是眾多的感情因素[1],所以此種財產贈與在實踐中便會有許多問題,如在法律適用上“贈與”一詞總遭到爭議。另外我國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規定過于剛性,易導致結果不公。再者,我國對夫妻間贈與關系特殊性缺乏完整認識,導致對夫妻間財產贈與制度的構造問題缺乏更好研究等。[2]
總言之,夫妻間財產糾紛按照時間段分為:第一種是贈與人于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內請求撤銷贈與,第二種是當事人離婚時請求撤銷贈與。另外,當事人未能締結婚姻時財產贈與的撤銷問題也常出現糾紛,因此也將其和夫妻間的財產糾紛進行共同討論。
夫妻間財產贈與和夫妻間財產約定以及普通贈與之間都有關系,因此在法律適用上的分歧,學術界三種觀點:適用《合同法》、適用《婚姻法》以及作為“以婚姻為基礎的特殊贈與”適用特殊規則。在司法裁判中主要存在前兩種,下面主要對學術界三種觀點進行討論。
(一)普通贈與,適用《合同法》
這種觀點認為,我國《婚姻法》關于夫妻間財產約定行為主要規定了三種模式,即分別共有、共同共有以及部分共有,對于贈與未作特別的規定,[3]根據解釋(三)第六條,因此有的學者認為,應將夫妻間的財產贈與行為視作普通贈與適用合同法的規定,在房屋所有權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
此觀點主要是對贈與人有利,能達到平衡雙方利益的目的,不過這種觀點的相關內容即在房屋所有權轉移之前贈與人享有撤銷權,房屋所有權轉移之后贈與人不享有任意撤銷權,即贈與人要么完全享有房屋產權要么完全不享有,被贈與人要么完全返還贈與財產要么完全不返還,導致結果過于剛性。[4]另外,這種將全部財產贈與和部分財產贈與區分開的方式導致贈與數量的不同將會影響撤銷的效力。如丈夫將婚前自己所有的財產約定妻子所有,妻子將夫妻共有財產約定對方所有。如未進行登記,根據解釋(三)第六條的規定,則丈夫享有撤銷權,妻子則不享有撤銷權,這顯然對妻子不公平。
(二)夫妻財產約定,適用《婚姻法》
此觀點認為夫妻間的贈與適用夫妻財產約定的相關規定。婚姻關系是一種特殊關系,不便將夫妻間的贈與和一般贈與一樣對待,夫妻財產約定如果適用贈與合同關于撤銷權的規定,就將導致夫妻間的財產約定無效,該觀點認為應適用《婚姻法》,夫妻作為婚姻這種特殊關系中的成員,只要兩個人之間財產約定的意思表示是真實的,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且不違反公序良俗,這種約定就應該認定為有效,即使只進行了贈與,沒有進行過戶登記,離婚時一方主張撤銷贈與的請求法院不應支持。
這種觀點雖然可以避免第一個觀點中贈與數量對撤銷效力產生影響的弊端,但是,對于夫妻間財產贈與的處理結果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剛性,容易被違背誠信原則的受贈方利用。如甲以結婚為借口,誘使乙向其簽訂婚前財產贈與協議,贈與大額財產,結婚后甲制造狀況要求離婚,根據此觀點,對甲乙之間的贈與適用《婚姻法》,此時乙請求撤銷贈與的請求法院不予支持,對乙來說不公平。
(三)作為以婚姻為基礎的特殊贈與,適用特殊規則
此種觀點在夫妻間財產贈與行為的性質和法律適用方面,將夫妻間的財產贈與行為區別于一般贈與合同和夫妻間財產的約定制,認為夫妻間的財產贈與行為是一種特殊贈與行為,此行為中符合一般贈與的部分可適用一般贈與合同的相關規定,其他部分以《德國民法典》相關規定為依據,提出無論贈與合同是否已履行完畢,均應當適用情事變更原則,允許贈與方變更或者撤銷贈與,法官應當在綜合考慮具體情況之后作出合理判決。
此觀點強調適用情勢變更原則,的確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前兩種觀點在實務上的弊端,且解決了更大范圍上的問題,例如不僅解決了離婚時的財產撤銷問題,還能解決未結婚時的彩禮問題。但是此觀點將婚姻作為夫妻間財產贈與的基礎,意味著婚姻的結束就能導致贈與合同的可變更以及可撤銷,這沒有否定了夫妻在贈與財產約定上的意思自治,另外,此觀點提出以《德國民法典》為依據,采用法律行為基礎障礙的理論,而我國在婚姻家庭領域沒有關于“以婚姻為基礎的贈與”的相關規則制度的內容,顯然顯現出了與我國現行法律脫節的弊端。
這種觀點在我國只限于學術界的爭議,實務界主要圍繞前兩種觀點。
婚姻關系是一種特殊關系,夫妻間的財產贈與也不同于普通贈與,意味著在處理夫妻間的財產贈與和撤銷問題上不能單純按照合同法規定,而為了避免適用《婚姻法》出現裁判結果過于剛性的情況,在這個問題的處理上,我提倡法官在裁判中根據誠實信用的原則,運用自由裁量權,在撤銷問題上保持調整態度,以達到雙方利益的平衡。夫妻間的贈與根據不同階段以下內容根據通常出現的夫妻財產贈與和撤銷的類型進行分別探討,其中婚姻關系締結之前財產贈與情況也常出現,故將其與其他兩種一起探討。
(一)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間財產贈與的撤銷
采用觀點二。婚姻關系是一種特殊關系,不能將其和一般贈與同樣對待[5],應將夫妻間的贈與適用夫妻財產約定的相關規定,適用《婚姻法》。只要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間的贈與是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且不違反公序良俗,就應該認定此贈與有效。
(二)離婚時夫妻間財產贈與的撤銷
采用觀點三。夫妻間的贈與是建立在婚姻基礎上的贈與,這種贈與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婚姻關系的穩定而發生的,這種行為作為夫妻間來往的內容之一,可以適用誠實信用原則,如果在贈與行為發生以后,受贈人即提出離婚或故意制造夫妻矛盾,會有違誠信原則,也會導致雙方利益不平衡。因此,法官在解決夫妻離婚時對財產贈與的撤銷問題時,應根據誠信原則,加以考慮婚姻關系存續時間的長短、贈與時的真實意圖、雙方有無子女以及子女由誰撫養、雙方的收入情況等等因素,(特別注意的是,如果贈與方贈與后收入劇減,甚至可能出現經濟狀況難以維持生活的情況時,可以按照《合同法》第195條的贈與人貧困抗辯權的立法精神進行處理),對此類贈與進行調整,最后選擇變更或者是撤銷贈與,撤銷贈與只能用于婚姻持續時間較短,沒有子女且贈與數額巨大的情形,并且應給予受贈方一定的補償。
(三)未締結婚姻關系時雙方當事人財產贈與的撤銷
采用觀點一。未締結婚姻關系時的財產贈與和撤銷問題放在夫妻間的財產贈與和撤銷這一部分來探討,就意味
著贈與人是以婚姻的締結為期待向受贈方進行的贈與行為。
這種婚前贈與附加了結婚這一條件,所以如果后來雙方結婚,即受贈方履行了結婚義務,則贈與不能被輕易撤銷,由于夫妻間婚前簽訂的贈與協議附有約定義務的,受贈方應當依照約定履行約定的義務,否則贈與人有權撤銷該贈與,如果受贈方沒有履行結婚義務,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最后,無論是在婚姻存續期間還是婚姻關系未締結還是離婚時,合同法對贈與人的法定撤銷權的規定都能適用8,
法定撤銷權體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92條上,根據該條的規定,在受贈人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以及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的情形下,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由于該規定是建立在贈與的道德性和互惠性的基礎上,故對夫妻間贈與也同樣適用。9但對該條所涉行為應當結合夫妻間的特殊關系而予以認定。
[1]劉蓓.“家庭伴侶結合”位階概念體系厘定與規范[J].社會科學戰線,2017(1).
[2]田韶華.夫妻間贈與的若干法律問題[J].法學,2014(2).
[3]祝英.夫妻間贈與的房產能否被撤銷[N].江蘇經濟報,2012-3-7.
[4]裴樺.也談夫妻間贈與的法律適用[J].當代法學,2016(4).
[5]許莉.夫妻房產約定的法律適用——基于我國約定夫妻財產制的考察[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15(27).
(作者單位:長春工業大學人文學院)
本文系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中青年課題(課題編號:15SFB3025)階段性成果。
劉蓓,女,漢族,長春工業大學法學研究所所長,長春工業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阮玉潔,女,長春工業大學人文學院民商法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