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世英
基于轉型期高校校園廉政文化建設的對策思考
鄧世英
高校校園廉政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載體和具體表現。要充分發揮校園廉政文化建設優勢,營造風清氣正校園氛圍,為人才培養“保駕護航” 。
地方高校 校園廉政文化建設 對策思考
地方高校在全國高校規模發展浪潮中,經歷教育資源整合、合并升本;新校區建設、基建規模大;生源擴招、生均經費逐年增加;教學科研經費加大投入等過程,由此滋生的腐敗行為和現象頻發。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把紀律挺在前面,開展高校廉政文化研究,推進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對加強高校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凈化高校育人環境,促進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一)廉政文化建設缺乏規劃性、系統性、針對性
沒有把廉政文化建設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性的系統工程來抓,廉政文化建設缺乏統籌規劃下的主動性和針對性,對建設工作的內容、時間、方法、要求等沒有系統周密的總體規劃。廉政文化教育不分層次,重點不突出,針對性不強,籠統式的教育多,針對性的分類教育、專題教育少,千篇一律,無法做到因人施教、對癥下藥,其感化力、滲透力較弱,只圖表面形式,教育實際效果不理想。教育的內容缺乏針對性,因人、因崗實施教育做的不夠,存在一劑藥房防治百病現象,有針對性對癥下藥做的還不夠。
(二)廉政文化建設形式單一,缺乏創新
工作方式方法比較古板、單一,說服式、灌輸式、填鴨式教育仍然是一項主要的宣傳工作方式,被動接受教育多,互動、啟發教育少。一些部門存在對廉政文化建設工作的要求比較低,讀文件、念條例,一味簡單地采用填鴨式灌輸的辦法,往往是效果不佳。創新不夠,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強,廉政文化活動缺少活力,貼近基層、貼近群眾、貼近實際的宣傳教育形式偏少,利用網絡、微信公眾平臺等新媒體手段宣傳反腐倡廉的形勢、做法、成果不夠,在入腦入心、真學實用上仍有差距。
(三)廉政文化建設工作成效不明顯
缺乏引發工作對象思考與共鳴,也缺少感染性,入腦、入心、入行還不夠。一些黨員群眾對廉政文化建設工作認識不清,重視不夠,對基礎性作用缺乏正確理解,認為可有可無,是一項務虛的軟工作,對宣傳教育工作抓而不緊,落實不力。有的部門甚至認為廉政文化建設與己無關,是紀檢監察機關的事,使廉政文化建設工作沒有落到實處。還有少數黨員干部覺得反廉政文化建設是搞花架子,得不償失,勞而無功,不如監督和懲治的收效大,對宣傳教育工作的熱情不高。有的干部不愛學習,不注重系統的理論學習,學習效果不佳,沒有長期的學習計劃,甚至借口工作繁忙,讓學習“靠邊站”。有的干部學而不思,學用脫節,對上級精神吃不透,對基層情況摸不準,對形勢任務不熟悉,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開展工作時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面對工作難題束手無策。
(四)校園廉政文化建設督查考核機制不完備
在實際工作中,對整個校園廉政文化建設還沒有整體規劃和格局設計,對工作開展落實情況沒有常規督導檢查,對工作成效沒有考核,造成以材料應對文件要求,以材料應對工作檢查,以材料應對考核評定的形勢和局面,所以難免造成廣大師生對校園廉政文化建設的“假、大、空”理解。
(一)理順機制,形成校園廉政文化建設的強大合力
高校黨委要高度重視校園廉政文化建設,要將其與辦學定位、辦學理念、辦學宗旨完整的結合起來,充分體現高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與高校所有工作完美結合,形成工作統一規劃、統一部署、統一落實、統一管理、統一檢查的格局,使廉政文化成為高校校園文化粘合劑和凈化劑。一是紀檢監察部門發揮“牛鼻子”作用,組織協調好整個高校的校園廉政文化建設的規劃、統籌、指導、督促及檢查工作;二是宣傳部門發揮“播種機”作用,是高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宣傳員”,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挖掘高校豐富文化資源,堅持正確的價值和輿論導向充分發揮了校園媒體的教育和引導作用,不斷增強廣大師生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意識、使命意識和崗位意識;三是高校的組織人事部門發揮杠桿作用,嚴格按照《條例》和《準則》,強化選人用人標準,加強干部選拔任用、黨員教育、師資培訓、人才選撥等廉政教育,開展黨員領導干部作用和師德師風建設活動,倡導和引領黨員領導干部和廣大教師廉潔從教、廉潔從學、廉潔從政;四是團學部門充分發揮“青年先鋒”和輔導員、班主任隊伍作用。通過開展健康向上的校園活動,引領清風氣正的校園風氣;加強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強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把廉政教育融入日常學生教育和管理,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成才,使自己努力成為青年學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導師。
(二)搭建平臺,鍛造校園廉政文化建設品牌
通過建立校園廉政文化建設研究中心,進一步加強廉政文化理論研究,組織引導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學者專家,面向學校、面向師生、面向社會通過課題研究、專題講座、廉潔論壇、廉潔課堂等形式,下基層宣講;通過進一步加強廉政文化示范點建設,創作優秀廉政文化藝術作品,發揮好藝術學專業的優勢和特點,組織開展大學生廉政文化藝術演出,面向師生,面向學校、面向社會公益匯演,不斷擴大校園廉政文化建設的輻射面,形成校園廉政文化建設品牌,打造廉政文化精品工程,培育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民風、社風。同時發揮好互聯網的作用。抓住其傳播速度快、信息量大、效應大的特點,整合各種資源、內容和形式,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建設好紀檢監察網站,開設專欄,開設互動平臺,讓廣大師生參與,聽到大家的聲音。要通過紀檢監察網站、開展主題教育和專項清理、治理活動宣傳活動,全面展現紀委各項重點工作的開展情況。特別是發揮新媒體作用,建立廉政文化微信公眾平臺,推送各類廉政文化教育的圖文信息,將學校特有的廉政文化建設標簽化。
(三)隊伍建設,培養校園廉政文化建設主體
校園廉政文化建設抓好黨員領導干部和廣大師生這兩大主體。全面從嚴治黨、黨員管黨,關鍵抓好黨員領導干部黨風廉政教育,抓好“四風”永遠在路上。把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從教的正面教育、警示教育納入高校黨課教育、干部黨員培訓體系和中心組學習。高校進一步規范和健全了黨員領導干部評價考核制度,進一步開展黨員聯系群眾、黨員示范崗、黨員警示教育、黨員革命傳統教育、師德師風建設、簽訂黨風廉政責任書等工作;同時,抓好每一個主體作風建設,其實就是抓住黨風、政風、教風、學風、工作作風等五風建設,在作風建設中做到了無縫對接,有什么樣的黨風、政風,就有什么樣的教風、學風、工作作風,同樣,好的教風、學風、工作作風又促進黨風、政風建設,促進黨風、政風、教風、學風、工作作風協調發展,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園廉政文化良性“生態圈”。另外學校、教學院(校直各單位)、學生團體三者都應履行各自職責和充分發揮各自作用,三者既是自上而下的層級關系,也是自下而上遞進關系,三者有機統一起來,形成層級聯動機制。
(四)評價體系建設,建立校園廉政文化測量機制
在校園廉政文化建設工作中,引入廉政文化測量機制。在高校引入廉政文化測量機制具有現實意義和可操作性,可以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借鑒政府機構廉政文化測量機制,制定高校廉政文化測量機制,依據定編定崗的情況,從測量主體、測量內容以及表現形式三方面出發,植入涉及單位年度綜合考評、教師年度考核、學生評獎評優等因子,設計了一套綜合性的“高校廉政文化評價指標體系”,對學校校園廉政文化整體情況進行測量,防止高校這個綜合體“病變”。在日常工作方式中,強化原始數據、工作臺賬、活動開展等痕跡意識,運用“大數據”概念,通過數據統計分析,對工作開展情況進行量化考核,提出整改提高建議,確保工作實效性、針對性、科學性。
[1]教育部.關于在大中小學開展廉潔教育試點工作的意見(教社政廳[2005]3號[Z].
[2]中共江西省教育紀工委、教育工委宣傳部[J].崇廉尚潔——大學生廉潔教育讀本,2011(2).
[3]孫飛.重點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設——學習第十七屆中央紀委第五次全會精神體會(一)[J].中國監察,2010(4).
(作者單位:宜春學院美容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