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為民
學校因素對中職女生校園暴力產生的影響及對策
陳為民
李克強總理指出:“校園應是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毙@暴力頻發,對校園安全形成威脅。本文分析校園因素對中職女生校園暴力產生的影響,并提出降低校園因素對校園暴力影響的對策。
中職女生 校園暴力 校園因素
中職學校是女生校園暴力的高發區。引發校園暴力的原因有社會、學校、家庭和個體四方面因素,本文著重分析學校因素對中職女生校園暴力的影響,并據此提出相應的防控措施。
近年來,由于中職學校管理存在一些問題,女生校園暴力有了可乘之機。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激發學習興趣方面欠缺
中職學校的一些女生缺乏學習動機和目標,文化基礎薄弱,對自己的專業并不了解,對所開設的課程興趣不大,沒有學習目標和動力。為數不少的中職女生反映,感覺中職生活很無聊。這會使一部分女生產生自暴自棄的現象,會產生比較偏激的思想和行為。
(二)學校管理有待健全
學校應在化解校園暴力中起主導作用。校園管理目標存在輕德育的現象,在強調素質教育的同時,加強對學生道德、法制教育的引導。法制教育的深度和廣度有待拓展。學校法制教育的形式單一,部分學生不知道校園暴力應承擔的法律后果。學校校規校紀的可操作性有待提高。大部分中職學校的校規校紀未明確規定校園暴力的具體類型,學校多以息事寧人為原則處理校園暴力事件,施暴女生為其暴力行為付出的代價很小。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成長的場所,忽視校園文化建設,不利于學生精神家園的建立。此外,中職學校針對青春期女生的專題教育較少。這些問題的存在,有可能成為中職女生校園暴力產生的潛在因素。
(三)德育教育手段相對滯后
中職學校的德育、法律及心理健康課受傳統授課方式的影響,變成了單純的知識傳授和理論上的說教。理論和實踐的脫節,致使青春期女生的很多思想疑惑、負面情緒和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一旦與其他同學發生矛盾,就有可能引發暴力行為。
針對上述問題,可以從以下四方面健全、完善校園管理,以期減少因校園因素引發的中職女生校園暴力。
(一)發揮學校在校園暴力防控中的主導地位
(1)加強家校聯系。學校應幫助家庭預防和治理校園暴力。根據中職生源地區分布較廣特點,可以通過QQ、微信、電話等方式聯系家長,向家長匯報學生在校情況,深入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心理特點,必要時向家長推薦相關書籍、名家教育講座;如果發生校園暴力,對涉事學生和家長及時單獨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家長走出原來家庭教育誤區,促使施暴學生改正錯誤行為,幫助受害學生走出心理陰影。
(2)重視校園安全管理。制訂切實可行的校規校紀并嚴格執行,健全學校安全規章制度,把安全管理提到日程,落實到細節上。2016年11月教育部聯合九部委發布的《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要求“關注學生有無學習成績突然下滑、精神恍惚、情緒反常、無故曠課等異常表現及產生的原因”“禁止學生攜帶管制刀具等危險物品進入學?!薄巴七M校園及周邊地區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全覆蓋”等,把這些要求貫徹到日常教學教育中,才能對校園暴力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控制。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關注教師心理健康
培養一支高素質的中職教師隊伍,有利于有效防控校園暴力。重視教師專業知識、職業技能技巧的提升以及師德的培養,還要及時紓解教師的心理壓力。如果教師具備豐富的知識,堅持以人為本,引導學生做好職業規劃,關心特殊學生,注重對紀律學習“雙差生”的轉化,加強建設良好的學風班風,讓每個學生都受到重視并正確認識到自我價值,這樣,就能減少女生暴力事件的發生。
(三)重視學生的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加強法制教育。法律課程教學應考慮學生的年齡、知識水平和心理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采用多媒體課件、列舉經典案例、組織模擬法庭等。此外,還應開展多樣化的普法宣傳:手抄報、法制專欄、普法知識競賽、法律工作者講座、社區民警宣講等。讓學生切實做到知法守法,并能運用法律自我保護。其次,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應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除了開設心理健康課程,進行心理訓練、心理指導,提高學生自我調適的能力,減少心理障礙及其他心理問題外,還要發生校園暴力后做積極的心理重建工作。
(四)注重校園文化建設,豐富校園生活
中職學校應把代表學校主流文化的校園精神、校園風氣樹立起來,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第二課堂活動,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其中,讓學生在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中找到實現自我價值的目標和途徑,確立自信,減少因頹廢、無聊而產生的消極心理和極端行為。
綜上,探究學校因素對中職女生校園暴力產生的影響,健全學校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是校園成為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的保障。
[1]李文婷.女生群體暴力行為之研究[D].北京:中國政法大學,2008.
[2]邱君.初中女生校園暴力問題及對策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5.
[3]李欣然.中學女生校園暴力事件的成因及校園治理[D].新鄉:河南師范大學,2011.
(作者單位:廣西梧州財經學校)
本文系桂教安穩〔2016〕19號立項課題20162B021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