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 達
家庭教育對德育影響的研究
——家校結合對青少年思想道德健康發展的啟迪
霍 達
隨著我國對現有教育制度不斷地進行深化改革,使得素質教育逐漸成為教育體系的主要教學目標。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健康發展,在我國的教育過程中逐漸受到重視,家庭教育作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教學平臺之一,對青少年的德育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來看,我國的家庭教育對青少年智的培養遠遠超過于對青少年德的培養,在應試教育制度下,重養輕教等現象逐漸成為社會的常態。
家庭教育 青少年 思想道德 德育工作
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的成長極為的重要,青少年的成長時期基本上要求依賴于家庭的教育以及學校的教育。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顯而易見,通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有效教學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形成以及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基礎作用。學校是青少年形成良好道德品質的重要途徑之一,在青少年的學習階段,通過學校潛移默化的道德教育,使得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得到健康的發展,但是對著社會的現代化發展,學校的道德教育工作面臨著多重的挑戰,這時家庭教育的作用就顯得極為重要。
(一)隨意性
實際上,我國很多家庭對于青少年的培養與教育理解出現了一定的偏差,單一的認為青少年的成長成才是依靠于學校的教學,而家庭的作用只體現在對青少年的衣食住行上。當然也有一些家庭比較重視對青少年在家庭中的德育培養,但是隨意性較大,很多家庭不具備專業的系統化教學資料,更加沒有構建出科學的教學規范[1],加之家長對青少年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行為都有著一定程度的不規范化,不理性成為家庭教育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當青少年受到來自家庭的不理性責備,內心的承受能力較弱,容易使得很多不良的因素侵蝕到青少年的內心,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健康成長有著消極的影響。
(二)錯誤的理解家庭教育
我國的傳統文化對于家庭的結構作用顯得極為的固化,在儒家思想下,父母之命對于孩子的成長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導致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展現出一種至高無上的權威性。即便是現代社會,思想的解放以及社會結構的變化,對家庭結構的改變還處在較為基礎的階段,很多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教育還停留在傳統的觀念里,孩子是家長的“私有財產”,對孩子自身所具備的社會屬性極為忽視[2]。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脫離了“尊重”、“平等”以及“公平”,使得家庭教育偏向了強制性以及服從性的方向,這從根本上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成長不利,極易出現偏差。
(三)復雜性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制度的改變,改革開放一方面帶來了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帶來了全新的教育理念。雖然現代化的教育觀念給家庭教育帶來了生機,但是在我國幾千年延續下來的傳統教育理念下,很多家長面對多樣化的教育模式,無所適從,不知道該選擇哪個才是對孩子真的好。這種現象使得家庭教育極為復雜,不同家庭選擇的不同教育理念,對青少年的成長有著不同的作用,加之社會經濟發展的差異性,家庭之間存在的貧富差距,都使得青少年的心理成長受到一定的影響。
(一)構建氛圍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青少年時期正是孩子們成長的重要時期,無論是孩子身體的成長還是心理的成長,家庭以及學習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在世界觀以及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家庭教育應當時刻的準備好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家長在其中的作用不可言喻。首先家長要營造出和諧的家庭環境,讓青少年可以有一個輕松的成長空間,其次,在青少年家庭教育的重要時期,比如寒暑假,家長可以與青少年積極的溝通,對青少年出現的問題,做出適當的引導等。
(二)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
社會的發展,使得先進的教育理念被廣泛的應用,傳統的教育理念已經無法滿足家庭教育的需求。因此,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首先要對青少年的整體發展進行全面的關注,而不是單一的對青少年的成績重視,其次要引導青少年自己做出事物的理解和思考,并給予肯定和支持,增強青少年的自信心,最后,改變傳統的棍棒教育理念,要與青少年做朋友,積極地與青少年進行心靈的溝通,了解青少年的需求,幫助青少年成長。
(三)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溝通
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并不是家庭或是學校一方的教育工作,而是需要家庭與學校的聯合教育。因此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的聯系,通過雙方的溝通,發揮學校與家庭的道德榜樣作用,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道德意識,從而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成長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總而言之,隨著社會現代化的建設發展,網絡的普及使得不良信息的傳播途徑更為廣泛,青少年的心理成長還處在基礎階段,對不良信息的侵蝕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對青少年世界觀以及價值觀的形成有著消極的影響。因此加強家庭教育,通過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意識,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
[1]劉丙元.家庭教育及其對學校德育的啟迪和支持[J].教育導刊,2005(02):17~19.
[2]馬曉.家庭教育對中學生德育的影響[D].煙臺:魯東大學,2014.
(作者單位:常州市新北區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