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慶
(江西省吉安市中心人民醫院消化科,江西 吉安 343000)
內鏡下金屬鈦夾和噴灑藥物治療上消化道出血臨床研究
王延慶
(江西省吉安市中心人民醫院消化科,江西 吉安 343000)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應用內鏡下金屬鈦夾和噴灑藥物治療的效果。方法:選擇2014年12月-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4例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兩組,對照組采用內鏡下噴灑藥物進行治療,觀察組選擇內鏡下金屬鈦夾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效果。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86%,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1.43%,兩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嘔血消失時間、引流管液體變清時間、潛血轉陰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即刻止血成功率、輸血量與對照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的再出血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7.14%,對照組為4.76%,兩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上消化道出血應用內鏡下金屬鈦夾治療的效果優于內鏡下噴灑藥物,能夠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減少并發癥,保障治療安全性,值得推廣。
上消化道出血;內鏡;金屬鈦夾;噴灑藥物
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內科較常見的一類急癥,多種不同因素都可能導致消化道出血的發生,一般病情比較危急,嚴重患者甚至會發生休克。針對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療的關鍵在于安全、有效、迅速的止血,以減少死亡,幫助患者預后得到改善[1-2]。當前由于醫學技術的進步,內鏡慢慢成為治療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方法,本研究具體分析比較內鏡下金屬鈦夾和內鏡下噴灑藥物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不同效果。
選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1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4例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2例。觀察組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齡(46.2±6.3)歲;其中急性胃黏膜病變7例,胃潰瘍15例,十二指腸潰瘍20例。對照組男23例,女19例,平均年齡(47.5±6.1)歲;其中急性胃黏膜病變6例,胃潰瘍18例,十二指腸潰瘍18例。兩組年齡、性別、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入院后經胃鏡檢查確診為上消化道出血;伴有黑便、嘔血、低血容量表現;年齡在18歲以上;對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經本院倫理委員會知情并批準。
排除標準:伴有嚴重肝腎心等重要臟器疾病;伴有凝血功能障礙;惡性腫瘤導致的出血;伴有原發性高血壓。
患者如果出現嚴重失血,立即實施升壓、輸血以及擴容處理,確保患者生命各項體征維持穩定,入院后一天內全部患者都通過電子胃鏡實施止血處理。術前連接好心電監護設備,同時準備好急救所需各類用品,如有必要,選擇10 mg安定實施肌內注射。
觀察組:選擇內鏡下金屬鈦夾實施治療。開始前將鈦夾安裝好,接著收回鈦夾到鞘內以備用。確定出血位置以后,選擇濃度為1∶10 000的腎上腺素鹽水實施局部沖洗,每次量為35 mL左右,保持視野最大程度的清晰。連接好持放器以及金屬鈦夾,將鈦夾放置器通過鉗道插入,在與病灶相距3 cm的位置將金屬夾張開,和出血血管兩邊對準,順著垂直方向與后深壓周圍組織靠近對病灶及周圍組織進行鉗夾,迅速將操作桿收緊,將鈦夾閉鎖、血流截斷。按照病灶的大小以及性質確定鈦夾使用數量,并且選擇生理鹽水實施多次沖洗。結束止血之后,經內鏡進行5 min的觀察,如果沒有活動性出血,將內鏡退出。整個治療過程保持常規補液。
對照組:通過內鏡進行藥物注射治療,經內鏡引導確定消化道出血的具體位置以及性質,確定活動性出血病灶之后,選擇濃度為1∶10 000的腎上腺素鹽水實施局部沖洗,每次量為35 mL左右,保持視野最大程度的清晰。于出血點1~3 mm分點通過黏膜注射針將0.6 mL濃度為1∶10 000的腎上腺素生理鹽水經黏膜注射針實施注射,每個點的注射量控制為1.5 mL左右,總量控制在8 mL左右。如果注射之后發現黏膜存在發白、腫脹以及紫紅色情況,應該馬上暫停注射。結束止血之后,經內鏡進行持續5 min的觀察,如果沒有活動性出血,退出內鏡。整個治療過程保持常規補液。
療效評價:顯效:治療24 h以內胃管引流液顏色變得清澈,腸鳴音、脈搏以及血壓恢復正常,沒有黑便以及嘔血癥狀;好轉:治療后72 h以內血壓水平恢復穩定,胃管引流液變得清澈,黑便以及嘔血次數有所下降;無效:治療后72 h以內癥狀沒有明顯緩解甚至更加嚴重。
總有效率=顯效率+好轉率。
即刻止血成功:結束止血后5 min沒有繼續出現活動性出血,患者紅細胞數量、血紅蛋白以及生命體征恢復穩定,胃管引流液沒有血液液體。
再出血:止血后一個星期之內患者血壓降低,血細胞比容、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持續降低,出現便血、嘔血,腸鳴音亢進、心率增快,周圍循環衰竭癥狀更加嚴重。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嘔血消失時間、引流管液體變清時間、潛血轉陰時間、住院時間。
采用SPSS 19.0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86%,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1.4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嘔血消失時間,引流管液體變清時間,潛血轉陰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觀察組即刻止血成功率、輸血量與對照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再出血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觀察組出現并發癥3例,包括1例心律失常,2例心血管意外,并發癥發生率為7.14%;對照組出現并發癥2例,包括1例腹痛,另外1例由于病情加重轉外科接受手術治療,并發癥發生率為4.76%。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645,P=0.213)。
由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存在多種合并癥,增加了病情的復雜程度,如果消化道在短時間內出現大量出血,患者可能出現死亡,所以做好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及時有效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3]。電子內鏡是當前治療消化道出血的主要方法,該方法能夠確定出血發生的原因,還可以直視處理出血部位,具有非常高的治療成功率,一般在內鏡下止血方法包括熱凝止血、機械止血、藥物局部注射,不同方法得到的效果也不同[4]。
有學者進行類似研究發現,內鏡下藥物噴灑止血與內鏡下金屬鈦夾止血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效果明顯,且金屬鈦夾止血效果更優于藥物噴灑止血[5]。從本研究結果可以得知,兩種止血方法在術中輸血量、即刻止血成功率、并發癥發生率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接受金屬鈦夾治療的患者臨床癥狀緩解速度更快,住院時間更短,再出血率更低,均明顯優于接受藥物噴灑止血的患者(P<0.05)。
為保證金屬鈦夾止血最優的治療效果,首先,必須確保視野足夠清晰,將病灶完全暴露出來。如果視野清晰度不夠,在鈦夾放置之前,應該選擇止血劑噴灑在病灶表面[6]。其次,必須對鈦夾接觸出血病灶的角度進行合理調節,完全張開鈦夾,與出血病灶保持垂直,如果無法做到垂直,角度最少要超過45°。同時鉗夾時候要保持合適的力度,操作要迅速,防止由于沒有牢固鉗夾使得術后脫落過早出現再出血[7]。最后,選擇生理鹽水多次進行噴灑以確定是不是徹底止血。因內鏡下金屬鈦夾止血不適用于一些特殊部位的病灶,在治療前應該掌握患者適應證,治療中醫生要保證熟練操作,護理人員要做好密切配合,最大程度提高治療效果[8]。
綜上所述,上消化道出血通過內鏡下金屬鈦夾治療能夠實現有效止血,并且能夠降低再出血率,縮短住院時間,保障治療安全,可用于推廣。
[1]金國源,王立英.應用四種內鏡下止血法治療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療效及預后分析[J].中國醫師雜志,2016,18(1):133-134.
[2]張曉春,陳瑞紅.63例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內鏡治療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5):115-117.
[3]章維,張苗尊.內鏡介入聯合質子泵抑制劑三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J].中國醫刊,2013,48(4):51-53.
[4]吳賽玉,王曉菁,陳瑞珍.上消化道出血內鏡下止血的治療及護理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9):1276-1277.
[5]張東偉,許樹長,王志榮,等.內鏡下金屬鈦夾與注射止血治療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療效觀察[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3,27(9):931-932.
[6]沈永祥,陳軍賢.內鏡下金屬鈦夾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比較[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9):51-53.
[7]梁文京,符應田,黎燕鋒,等.內鏡下套扎聯合藥物注射治療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療效[J].實用醫學雜志,2016,32(12):2017-2019.
[8]李彩麗,孫澤群,王斌,等.超早期胃鏡應用于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價值[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3,22(10):1006-1008.
Clinical Study of Endoscopic Clip and Spray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Wang Yan-qing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Ji’an Central People’s Hospital, Jiangxi Ji’an 343000,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endoscopic metal clip and spray drugs on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Methods:84 cases of the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4 to Nov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ndoscopic spray drug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ndoscopic hemoclip treatment. The curative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86% while that was 71.43%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extinction time of haematemesis, the time of liquid became clear in drainage tube, clearance time of occult blood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0.05). The success rate of immediate hemostasis and blood transfusion amount of two groups have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rate of rebleeding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7.14%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le that was 4.76%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s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The treatment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with endoscopic clips is better than the endoscopic spray drugs, which can shorten the length of stay, reduce complications,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treatment. 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in clinic.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Endoscope; Titanium Clip; Spray Drug
R573.2
A
10.3969/j.issn.2096-3327.2017.10.022
2017 - 05 - 08
王延慶,男,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消化及消化內鏡。E-mail:wyq123.cn@163.com
本文編輯:魯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