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能迎來數字化時代
——2017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盛大開幕
2017年10月16日,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中國農機工業協會風能設備分會、全球風能理事會和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五大權威機構聯合主辦的2017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 2017)在北京隆重開幕,來自政府機構、行業協會、風電企業等的近700名代表參加了開幕式。

CWP 2017以“風能的數字化時代”為大會主題,在中國能源革命的大背景下,重點討論如何著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建立多元供應體系,如何從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發展思路,轉向清潔無污染的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如何以能源互聯網發展和新一輪電改為契機,建立適應于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機制和體制等。
致辭環節中,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 、荷蘭駐華大使高文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主任姚興佳教授、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主任王仲穎等嘉賓對產業政策、發展經驗、下一步展望等進行了解讀和分享。在主旨發言中,來自全球風能理事會、三峽集團、金風科技、丹麥能源署以及國際能源署的代表則主要針對全球風電發展情況、國外經驗、數字化時代風電的發展等進行了深入闡釋。隨后還進行了兩場重量級企業家論壇,分別由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與國際合作中心原主任李俊峰以及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主持,國外內多家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圍繞平價上網、未來科技創新方向、低風速與分散式風電開發前景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今年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實施的指導意見》,既指明了未來幾年的發展方向,也反映出國家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決心。方案指出,風電和光伏的年度新增建設指標均在2000萬千瓦以上。據此計算,到2020年,風電累計裝機將達到2.8億千瓦,光伏則接近1.64億千瓦,遠遠高于“十三五”規劃設定的目標。但同時也看到,今年國家能源局首次下發《關于公布風電平價上網示范項目的通知》。這意味著,我國風能行業經過十余年的高速發展,即將迎來平價上網時代。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平價上網時代的到來,對于行業企業在風能智能化、數字化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突出“風能的數字化時代”的主題,本屆大會設置了創新劇場,來自中國及全球領先的行業企業將展示和介紹業內頂尖的前沿產品和技術。此外,大會還要邀請了多位全球風能企業CTO,暢談未來風電以及現代風電前沿技術等。除大會主題論壇外,還設置有企業家論壇以及與海上風電、風電場運維、風電場微觀選址、風電機組、分散式風電與微電網等有關的市場論壇和技術論壇,帶給大會聽眾不一樣的思想碰撞。
與大會同期舉辦的北京國際風能展,今年迎來了十歲生日。本次CWP展覽規模為近年來最大,整機企業齊聚,全球頂尖配件廠商悉數亮相。中國風電市場的蓬勃發展,為國內外風電廠商及其它相關行業帶來巨大商機,因此全世界風電企業都在關注中國市場,也希望借助CWP這一平臺,展示自己的產品、技術和尋找商機。
在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舉辦的同時,2017中國光伏大會暨展覽會也將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舉辦。一場可再生能源的大會和展覽會將會吸引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聚焦中國能源革命的未來。
2017北京國際風能大會專家觀點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 梁志鵬
能源變革正在對全球生活、經濟發生深刻的轉變,風電產業作為全球能源轉型的先行者和引領者正在發揮著重要的引領性作用。可以說風電以及其他新能源在中國已經是無處不在,在全球也是如此。
過去的五年風電產業取得快速的發展和成長。中國2012年總的風電裝機容量是6千萬千瓦,到今年已經接近2012年的3倍。全球的風電產業發展也取得了重大的進展,2012年全球風電總裝機是2.8億千瓦,現在已經接近5億千瓦,是過去的2倍。
風電技術取得了重大的進步。過去的風電葉輪直徑在80米左右,現在已經達到了120米左右,風電塔架的高度也從過去的80米到現在的110米甚至120米的高度。可以用在海上風電開發的5兆瓦的機組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其他國家都已經在大量地使用,而且有的企業已在研制10兆瓦級的機組,現在的發電量比五年前的技術提高了20%左右,這些技術的進步帶來了度電成本的降低。風電在過去可以說是一種昂貴的能源。但是現在在很多地方它已經是價格最低的一種新能源。
同時,風電產業的發展也面臨著很多的問題和挑戰。第一就是限電問題。我國三北地區風電的規模已經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但我們的限電的比例在世界上也是最高的,這就是我們最大的一個問題。第二個挑戰就是我國風電價格還是比較高的。如何降低風電的價格是中國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風電是清潔的,全社會都應該支持風電產業的發展,在早期這樣的道理是大家認可的。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新能源發電的裝機,加上水電的裝機已經占到了全部新增裝機的70%。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我們不能降低價格而是嚴重地依賴社會補貼,這是不合理的。所以我們必須盡快把風電的成本降下來,把價格降下來。
在今后一段時間我國風電發展肩負著重要的任務,面臨著艱巨的挑戰,需要解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要解決限電的問題。在今年的中國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提出要解決機制和技術問題,有效地保障清潔能源發電上網,有效緩解棄風棄水棄光狀況,這是第一次在中國的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把解決可再生能源利用作為一項重要的任務。所以說今年以來中國的有關部門、各級地方政府、電網企業、發電企業還有廣大的電力用戶都把消納利用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而且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從前三季度的情況來看,風電的棄風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個百分點。在今后大概兩年的時間還要繼續把限電作為一項重要的任務,我相信到2020年的時候,中國棄風、棄水、棄光的問題將會得到基本解決,我們將會為風電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
第二,風電需要走出一條新的模式,在新能源當中率先擺脫社會補貼。已經形成較大規模的陸地風電要通過技術進步,通過市場化的機制創新,率先使部分資源優越地區的風電能夠盡快不依賴補貼發展;海上風電技術難度最大,而且中國還面臨著標準不健全、產業體系不完善、政府管理服務不到位等問題,目前還需要繼續扶持。
第三,要大力推進分布式風電的發展。我們都知道歐洲風電的發展最早都是以分布式為主,但是中國走了一條以集中式風電為主率先發展的道路。現在在加快分散式風電發展的時候,我們發現實際上分布式風電在中國發展是比較難的,比集中式風電的發展難度要大。首先是土地條件的制約,還有就是在接入電網方面面臨的一些困難。再有就是我們還不擅長對非再生能源進行管理和提供相應的公共服務。所以說在可再生能源發展方面我們最近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完善有關的政策和有關的政府服務,使可再生能源風電獲得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但不管怎樣,其實政府在退出補貼方面已經有了一個基本的思路:那就是分類型、分領域、分區域的逐步退出。要在2020年到2022年基本上實現風電不依賴補貼發展。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主任 姚興佳
十年來我國能源轉型的進程不斷加快,作為重要推動力量的風電產業也取得了引領全球的發展成就,2008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只有1200萬千瓦左右,上網發電量僅為120多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中的比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到2016年底我國風電的裝機規模已經達到了1.69億千瓦,發電量為2410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的4%,電力消費結構不斷得到優化。同時業內還培育出了一條完善堅強的產業鏈,研發和技術創新能力,走在世界前列。設備出口30個國家和地區,風電在拉動投資、帶動就業等方面的效益日益顯現,作為行業發展狀況的晴雨表,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的規模和影響力,也得到質的提升,成為全球三大頂級風能展會之一。2008年首屆北京風能大會的參會和參展人次只有1.5萬,展館面積也僅有1.6萬平方米,到今年根據組委會的初步統計參會和參展人次將達到3.6萬,展館面積也擴大到5.5萬平方米。共有來自23個國家和地區的650家企業參展覆蓋了風能開發和利用的完整產業鏈條。
在每年的大會上我們都會根據產業發展的新形勢和新要求,以主題論壇的形式對政策、市場、技術等方面的熱點話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希望為相關問題找到破解之道。讓全行業在下一步發展方向上形成共識。今年基于數字化技術將成為未來風能發展主推動力,組委會將風能數字化時代定位本屆風能大會的主題。期待通過與會專家的共同討論探討出一條依托數字化技術手段,實現風電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的路徑。圍繞這一主題我們在議程設置和呈現形式上進行了大量創新,除了眾多內容精彩的政策、市場和技術專題論壇外,本屆大會還首次引入了創新劇場活動。希望為全球清潔領域的企業搭建起一個集中展示、各自創新理念發布新技術、新產品、推介金融和商業模式的平臺。
本次創新活動上將會有八家國內知名風電企業進行新品發布和演講。此外我們還將舉辦多場與光伏大會共享的論壇就可再生能源共性問題進行探討。著眼目前形勢雖然還有棄風限電的問題亟待解決,但是風電發展的基本面向好,加速能源轉型成為全社會的共識,電力體制改革在不斷的深化,可再生能源電力全額保障性上網政策逐步落到實處。綠色電力認購交易已經啟動,因此我們有充分的理由對我國風電未來的發展充滿期待。此次大會的召開勢必會進一步掃除產業發展道路上的障礙,促進風電更好、更快地發展。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原主任、中國能源研究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李俊峰
以風能和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在過去的十年中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產業為全球的清潔能源規模化、商業化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2017年我國風電保持平穩增長勢頭,到6月底累計并網容量達到1.5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上半年,全國風電發電量149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平均利用小時數984小時,同比增加67小時;風電棄風電量235億千瓦時,同比減少91億千瓦時,棄風限電形勢明顯好轉。
作為全球風電規模最大的國家,我國風電產業在堅持自身技術創新、管理優化的同時也應該看到能源行業的外延性,思考如何實現從一個新興產業向成熟產業過渡。一個產業的成熟首先需要明確的定位,作為清潔能源,風電產業要明確產業在能源、環保、甚至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講好自己的故事,讓全社會全面地認知風電產業的價值;其次,需要提升自身的用戶體驗,當產業還處在幼年時期,我們可以期待更多的包容,隨著產業的成長,角色定位應該逐步從“人人為我”轉換到“我為人人”,用更好的用戶體驗爭取更大的發展權;第三,需要更加完善的行業發展規劃,規劃需要更加全面地考慮經濟性、發展速度、發展潛力、相關產業規劃的契合度等相關問題,要有全國一盤棋的思想,力求實現綜合社會價值的最大化發展。
誠然,我們在修煉內功的同時,也期待目前既有的問題,如電力的送出和消納問題,補貼資金缺口問題等能夠盡快得到解決。正如19世紀英國政治家威廉·格拉德斯通說過“遲到的正義是非正義”,同理,遲到的扶持政策也將如同遲到的正義一樣讓產業甚至是未來的社會背負更高的代價。在全社會沒有給到可再生能源行業客觀、全面的價值評斷之前,風電產業仍然需要產業政策予以一定的支持。
今年是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的第十個年頭,首次舉辦至今,越來越多的風電業界同仁通過CWP關注最新的產業發展動態。我們是新能源發展的經歷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希望CWP 2017一如既往地給大家帶來更有價值的經驗心得,期待風電產業未來更加美好。

中國農機工業協會風能設備分會理事長楊校生

當今世界,綠色低碳發展成為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作為最重要可再生能源之一的風能,其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不斷完善。項目開發規劃設計更加科學,資源監測和分析更加準確,風電機組設計制造不斷提升性能、質量和服務,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更加合理、精細化。大數據和云計算應用讓機組設備和風電場的效率、可靠性得到了極大提升,并且更加電網友好。風電在我國電力市場中的發展勢頭強勁,前景十分光明。
盡管如此,目前風電發展所遇到的困難仍然很多。國家能源主管部門在不忘初衷的同時,適時完善和調整政策,不斷優化開發布局,將近期風電發展力量引導到離電力負荷中心較近的中東部和南方地區,為風電業指出一條柳暗花明的蹊徑。
我國中東部和南方地區風能開發潛能巨大;接近負荷中心,不存在遠距離送出,有利于減少棄風限電;區域經濟發達,電價承受能力強,風電盈利空間較大;網架結構堅強,配電網用電負荷高,適合分散式或分布式風電接入;我國風電技術特別是低風速風電技術已經取得長足進步。大葉片、高塔架、智能控制技術日趨成熟,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完全可以支撐低風速風電的發展。因此,南方地區風電發展增長很快,雖然也有新的挑戰,但相信將來幾年,中東部和南方地區很可能成為我國風電發展的新樂園。我們要正確理解國家政策取向,及時轉變觀念,克服困難,積極創新,開創風電發展柳暗花明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