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燦
9月是許多學生解開高考的緊箍咒,正式開始大學生活的月份,可是軍訓還沒結束,全中國就迎來了一則重量級的大新聞。隨著部委的一紙通知,“雙一流”的坊間傳言終于結了果落了地,幾家歡喜幾家愁。有的人拍手稱快,為自己的母校躋身“雙一流”而叫好;有的人為自己的母校“不入流”而慷慨陳詞,據理力爭;更多的人則是在這份名單中云里霧里,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我想,“雙一流”于高中生而言不應該是一場辯論或演講,如何在新政策下讀懂這份嶄新的高考報考指南,才是高中生的題中之義。
什么是雙一流?
“雙一流”的概念并不復雜,其全稱是“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其中,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有42所,包括A類36所和B類6所;原39所“985工程”高校全部入列,另新增鄭州大學、云南大學、新疆大學3所高校。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有95所,原“211工程”高校基本入列,新增25所非“211工程”院校。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雙一流”指的不是已經是世界一流大學或者世界一流學科了,而是國家需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特地 “派出”這些學校去爭奪世界前幾的位置。能奪下桂冠固然好,若是奪不下呢?我們繼續往下看。
“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
1. A類36所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武漢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四川大學、中山大學、吉林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東南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同濟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東師范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重慶大學、西北工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蘭州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央民族大學
2. B類6所
東北大學、鄭州大學、湖南大學、云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疆大學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
北京化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上海海洋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貴州大學、西藏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廣西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石油大學……
“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
北京大學: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基礎醫學等
清華大學:數學、力學、機械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筑學、工商管理等
河北工業大學:電氣工程(自定)
太原理工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自定)
內蒙古大學:生物學(自定)
上海海洋大學:水產
天津中醫藥大學:中藥學
東北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
江南大學:輕工技術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
廣西大學:土木工程(自定)
……
剖析雙一流
乍看之下,“雙一流”似乎和“985工程”“211工程”并無二致,只不過新添了若干所大學,果真如此嗎?
當然不是!如果真如傳言所說“雙一流”是“985工程”“211工程”的翻版,那國家還絞盡腦汁評選出來干嗎!誠然,“985工程”“211工程”的建設為國家的高等教育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也應該看到它們的缺陷——固化。只進不出的評選標準造成了中國高等教育的“馬太效應”,被選上的大學得到支持,錦上添花;落選的大學處境艱難,每況愈下。“雙一流”作為兩大工程的繼承者,正是為了打破這一僵局而來。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說,“雙一流”不是“985工程”“211工程”的升級版,更不是山寨版,它是一個全新的計劃。
“985工程”“211工程”的繼承者
“雙一流”繼承了“985工程”“211工程”的良好基礎,但是它是一個全新的起點。今后,“985工程”“211工程”會逐步淡出人們的視野,國家給予的優惠政策與補貼也會逐漸減少。
非終身制,有進也有出
優勝劣汰。“雙一流”制度的出臺其實是高校參與了一場國家命題的考試,在五年的時間里,若是做出了成績,國家就會繼續支持入選的高校;若是表現平平,那么將被剔出名單,讓表現好的高校增補進來,成為新的“雙一流”。五年之后,這份名單一定會有所變化,這是不爭的事實。動態的“雙一流”機制讓入選高校迎來了機遇,也面臨著壓力和挑戰。
學科,學科,學科!
還記得我們以前是怎么評判一所大學的優劣的嗎?“你是‘985工程畢業的?好學校!”“我考上‘211工程了!”對,坊間粗暴地把高校劃成“985工程”“211工程”“其他”三等次,殊不知哪怕是在名不見經傳的“其他”高校里,也有著實力強勁的一級學科,卻因為巷子太深,難以讓世人領略它的香氣。
“雙一流”的出現則把學科帶到了人們面前。許多學校既不是“985工程”,又不是“211工程”,也從來不是全國重點大學,結果這次一舉逆襲,成為“雙一流”中的黑馬高校。比如,上海海洋大學帶著它的水產學走進人們的視野,天津工業大學則是帶著紡織科學與工程款款而來。它倆的知名度和不少全國重點大學相比,并不高。然而,這次它們都紛紛帶著自己的強勢學科躋身“雙一流”,可想而知,這門學科必定是學校中王牌中的王牌,而且,在學科涉及領域內,它也擁有長期的歷史積累和不凡的實力。
想要成為世界一流大學,整體水平必定是超、高、強的,那么,它必定是由多個高水平學科支撐起來的,每一門學科的整體水平都十分強勁,人才培養、科研成就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客觀地說,中國高校除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少數高校組成的“第一縱隊”,尚未有其他高校能達到這一要求。“雙一流”的名單確立了465個一流學科,就是為中國各所大學埋下的第一顆種子,我們更應該關注學科的名氣,而不是名校的光環。endprint
我們還在“雙一流”中發現許多“一招鮮”的行業類高校,比如中央音樂學院,這些專業性極強的大學在基本面上跑贏了眾多老牌綜合性高校,其中藝術類高校和中醫藥大學得到了最為明顯的扶持,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 “雙一流”將會開創嶄新的局面。
唯“雙一流”是尊?
既然“雙一流”這么好,很多高中生尤其是2018年就要參加高考的學生就已經開始動腦筋了:“我報考高校是不是按照這個標準就可以了?”也不盡然。“雙一流”高校會吸收更多的優秀學生,優秀的學生選擇“雙一流”高校,這些都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是,選擇專業與學校時更重要的是考慮自己的興趣和自己的特長,寶劍再鋒利,也要稱手才好。“雙一流”更多的是從眾多大學中篩選出了一份清晰的名目,為你指引高校的門,而門里究竟是滿山的花野,還是遼闊的海洋,還需要你自己去探索。
“雙一流”擇校坐標系
讓我們以高校為橫軸,以學科為縱軸,建立一個“雙一流”的平面直角坐標系。在這個坐標系里,每一個象限都值得我們重視。坐標系外,更是有佳肴。
第一象限:一流高校里的一流學科
既是一流高校,又是一流學科,這可謂是名副其實的“雙一流”了。一般而言,第一象限里的學校和學科通常都不會令你失望。它們大多聚集在傳統的教育大省(區、市)里,例如北京、江浙、陜西一帶。
但是,我們也發現了有些令人費解的現象,復旦大學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復旦大學是強勁的一流高校自是公認,但是它本次被評選出來的學科卻有些讓人看不懂——復旦大學素來以文科為倚重,這次被評選出來的一流學科中卻冒出了機械及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要知道,航空航天的招牌人們歷來只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和西北工業大學這些老面孔,復旦大學的名字倒是少有聽說。諸如此類令人不解的評選還有很多,在這里我們不做過多的解讀,只希望你能明辨一二,多方考慮,不要盲目地做出選擇。
【名師推薦】
北京大學的哲學、清華大學的法學、同濟大學的土木工程、浙江大學的化學等。
第二象限:其他高校里的一流學科
其他高校,指的自然是未入選一流大學建設的高校了。這些高校由于錯過了“985工程”“211工程”的黃金發展期,其發展狀況并不太如意,但是仍然依靠優秀的歷史資源和主觀努力,在某些領域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成都理工大學。成都理工大學沒有“985工程”“211工程”的頭銜,本次卻能帶著它的地質學入選一流學科,可想而知其實力。事實也的確如此,早在建國初期,成都理工大學就是由重慶大學、西北大學和南京大學地質系的精英教師重組而成的,最早提出“大洋紅層”概念的王成善院士、中國大洋科考史上第一位女首席科學家韓喜球都是成都理工大學的優秀學子,我們有理由相信,搭上了“雙一流”的順風車,成都理工大學的地質學將迎來全新的一頁。
【名師推薦】
成都理工大學的地質學、廣州中醫藥大學的中藥學、上海體育學院的體育學、南京林業大學的林業工程、西北大學的地質學等。
第三象限:其他高校里的其他學科
其他學科,指的是未入選“雙一流”建設的學科。同學們在碰到第三象限的高校和學科時難免會皺皺眉,又不是一流大學,又不是一流學科,這到底有什么好的呀?從另一個層面上說,“雙一流”的選與不選是教育資源大洗牌之后的又一次博弈,如果單純地用這份名單去衡量全中國的大學,那是非常不明智的。例如,中國唯一以“審計”命名的高等學府南京審計大學是中國審計高等教育的發源地之一,它的審計學更是響當當的招牌,錯過了“雙一流”實屬遺憾,卻也掩蓋不住它的光輝。再如西南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都曾在中國法學的教育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們的法學學科卻都遺憾落選。我們堅持前文的那句話,“雙一流”只不過是一個參考,并不是標準,不能強硬地生搬硬套。
【名師推薦】
南京審計大學的審計學、西南政法大學的法學、華東政法大學的法學、中北大學的軍工類學科、浙江工業大學的化工學科、南京工業大學的生物工程、江南大學的輕工類學科等。
第四象限:一流高校里的其他學科
一所高水平大學的建設,需要一定的經費支持,這是基本常識,一流大學也逃離不了這條鐵打的規律。財力是有限的,一流大學肯定優先花錢建設一批一流學科,這也就意味著必然有一些學科會落選,這些其他學科也同樣值得我們關注。比如中國藥科大學入選的一流學科是中藥學,但實際上它最牛的學科是藥學,一字之差卻謬之千里;比如廈門大學入選了一批理工類的一流學科,但實際上廈門大學的財經類學科很強,尤其是會計學、金融學、國際貿易等。這些被一流學科掩蓋著的學科,同樣是你理想的選擇,千萬不要因為它們不在“雙一流”的名單之中而無視了它們。
【名師推薦】
中國藥科大學的藥學、廈門大學的財經類學科、上海財經大學的財經類學科、復旦大學的新聞傳播學、四川大學的文學等。
學海遺珠:“雙一流”之外的第五象限
那些原本有機會闖進“雙一流”的高校和學科,最終因為種種因素與名單失之交臂。這樣的高校與學科數目眾多,我們無法在此一一列舉。想要找到這些高校和學科,除了關注《求學》的招考資訊,最重要的是關注學校的國家重點學科和國家級特色專業,哪怕這些學科或者專業未入選“雙一流”,其多年的實力沉淀也是板上釘釘的事實,用這一維度去考量大學和專業依然很有效。例如上文提到的復旦大學新聞傳播學,就是復旦大學里實打實的重點學科;還有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的航空航天專業,也是這兩所傳統理工強校的特色專業之一。
總之,信“雙一流”,但不迷信“雙一流”,同時借助國家重點學科、國家級特色專業等名單的力量,雙管齊下,才能又保險又準確地篩選出心儀的專業與大學。
【名師推薦】
北京語言大學:名門正統的語言類高校,奈何北京高校如云,強鄰環伺,遺憾落選。
燕山大學:坐落于河北,機械工程領域內的一方之王,小有名氣。
南開大學:南開大學的名號自不必多提,它的經濟學科雖然“不入一流”,但卻是中國經濟學的發源地。
華南理工大學:大名鼎鼎的“建筑老八校”,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就是該校建筑學院院長何鏡堂的作品。
最后,“雙一流”說到底不過是一張白紙、幾行黑字,作為普通學生的我們只要懂得不盲目地以之為尊,靈活地為我所用,那就足夠了。畢竟,選擇大學和專業還需要考慮到個人興趣、家庭環境等諸多因素,絕不是一份文件就可以左右的,及時地學會適應“雙一流”,向著“雙一流”的方向而努力,才是新形勢下的正經事。
·番外篇·
對于娛樂至上的段子手們來說,他們才懶得管自己的學校是不是“雙一流”,這不,“雙一流”的名單剛剛出來,他們又坐不住了……
@林落落:我建議,落選的西南政法大學和東北財經大學正式合并,成為“東西南北財經政法大學”,如此狂拽酷炫的校名一定能在下一次“雙一流”的評比中掀起波瀾!
@華南理工大學:熱烈慶祝我校化學、農學等學科入選“雙一流”!撒花!放鞭炮!哎,等等,農……農學?
@華南農業大學:我想一個人靜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