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
前陣子,機緣巧合下,有幸在一個研討會上聽作家劉一達老師講過這么一個小段子:劉老師受邀在某圖書館舉辦的京味兒文化公益講座擔任主講人。由于聽眾多是年輕人,劉老師準備了幾個頗具老北京特色,但時下年輕人并不太了解的詞語向大家提問作為開場,想以此拋磚引玉,開始當天的演講。誰知,問題剛說完,臺下的聽眾就不約而同地開始低頭查手機。沒過兩分鐘,在場所有聽眾就都從互聯網上查到了這幾個問題的正確答案。就這樣,劉老師精心準備的這幾個問題,被“度娘”(時下年輕人對百度的戲稱)輕易破解子……
時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我們的生活、工作與學習,也與科技聯系得越來越緊密了。遇到不懂的問題,第一反應是“百度一下”;肚子餓了,趕緊打開各種外賣APP;工作溝通,都用QQ、微信和電子郵件,即使對方的工位就在附近;出門買東西根本不帶錢包,全用手機掃碼付款……諸如此類,不勝枚舉。我遇到的最讓人哭笑不得的一件事是,我的一個發小兒結婚,邀請大家參加婚禮的時候,另一個發小兒跟她說:“懶得起床,不想去啦,份子錢給你發個微信紅包吧!”
我們不能否認,互聯網和高科技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的便利,但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或大或小的問題。
手機依賴癥滿街“低頭族”
最近兩三年,隨著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低頭族”也越來越多了。最早,人們還只是在“碎片時間”拿出手機玩一玩。(碎片時間是指未被規劃或預料之外的時間,通常都無所事事)現在,許多人甚至在走路、開車、聚餐的時候還盯著手機屏幕看——仿佛手機的方寸屏幕,已經代表了整個世界。殊不知,經常低頭玩手機,除了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一定影響外,還會威脅到我們的人身安全。這可不是聳人聽聞,下面咱們就來說說。
先說身體健康方面。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感覺,玩手機時間久了——不管是玩游戲、刷微博還是看視頻,就會覺得眼睛刺痛、干澀,甚至還會流淚?許多人認為這個現象的罪魁禍首是電子屏幕的“輻射”,其實并非如此。人類眼睛主要作用是“視遠”,其次才是看近處的物體。如果長時間盯著近處的物體看(比如屏幕),會使眼內肌產生疲勞,進而導致眼疲勞,引發眼睛刺痛甚至頭痛。換言之,假如我們盯著一支鉛筆看一兩個小時,其危害也是一樣的。由此看來,導致視疲勞的“罪魁禍首”不是手機屏幕,而是屏幕后面的豐富多彩的內容。另外,長時間低頭玩手機還有可能引發頸椎疾病。
再來說說低頭玩手機對我們人身安全方面的影響。我每天騎車上下班,路上遇到的行人(尤其是年輕人),有90%都在低頭玩手機,過馬路、走過街天橋的時候,居然都不抬頭看路。更厲害的是,騎車的人群也有50%以上一邊騎行一邊低頭看手機。每次看到這樣的“低頭族”,我都替他們捏一把汗
過馬路被車撞了怎么辦?上天橋不小心踩空了摔下來怎么辦?一只手扶車把本來就不穩當,眼睛還不看路,不小心騎到機動車道上多危險吶!除了對自己的安全有威脅以外,有些低頭族還會影響其他人的安全——我就曾經深受其害。我上班途經國華商場,那里車多、人多,早高峰尤甚。有天早上我被一個騎車逆行還低頭看手機的姑娘撞什結實——好在大家都是自行車,誰也沒受傷。我本想著,提醒她以后注意,就不追究了。誰知那位姑娘卻先發制人:“你怎么不看路啊!就不知道躲V嗎?早上還要開會呢,越忙越添亂!”我一聽也來氣了:“大姐,我從老遠就喊你,你低頭看手機還戴著耳機,根本沒聽見好嗎!再說,我還往哪兒躲啊?我左邊是汽車道,右邊還有一輛快遞車,把我夾在中間!我又不是奧特曼,不會飛!”姑娘白了我一眼,氣哼哼地走了。我到單位一看,腿上青了好人一片……
“讀圖時代”傳統游戲媒體的落寞
2016年底,由于經營等方面的問題,影響80后整整一代人的“泰山北斗”級游戲雜志《大眾軟件》,宣布將于“2017年無限期休刊”。2017年,行業老牌玩家媒體“多玩游戲”轉變了內容經營方式:首頁大規模改版,視頻內容替代文字新聞占據大部分版面。游民星空、游俠網這兩家曾以文字新聞和攻略內容而在玩家中收獲頗高威望的游戲媒體,也紛紛將直播和視頻板塊放到了網站的主要版面。
說到這里,我心里有點五味雜陳。我雖然不敢說是資深玩家,但從紅白機一路玩到智能手機,且在游戲行業從業近10年,也算是半個“老炮兒”了。雖然現在已“退隱江湖”,但看著游戲媒體的集體落寞,還是不免有些傷感。
我第一次接觸游戲媒體是在高中時代。當年互聯網還不是很發達,學校里流行看雜志——女生喜歡買《當代歌壇》和《瑞麗服飾美容》,男生則是《足球周刊》《籃球》和《大眾軟件》。有一次我隨手翻了翻同桌男生新買的《大眾軟件》,瞬間感覺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原來《仙劍》有好多隱藏劇情我還沒觸發啊!原來有這么多以前沒聽說過的好游戲呢!跟著“大軟”,我認識了大航海時代、最終幻想、魔獸爭霸、極品飛車……《大眾軟件》這本雜志,伴隨了我的整個青春。
后來,科技發展了,互聯網進入了千家萬戶,此時我已不滿足于《大眾軟件》所提供的內容。當年,國外很多游戲都沒有漢化版(即中文版),玩家只能對著艱澀難懂的外語望“洋”興嘆。這段時期,游民星空和游俠網堪稱我的“救星”——這兩個網站刊登了許多內容優質、文筆流暢的原創攻略以及游戲評測,對我幫助很大。當年瀏覽這些文章的時候,我總是在想,如果以后我能進入游戲圈,我寫的文章也能兼具專業性、實用性和欣賞性,讓讀者喜歡,那該有多好啊!這也是我進入游戲行業的原動力和奮斗目標。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我們已經慢慢進入了“讀圖時代”。大量的文字讓人厭倦,人們更愿意關注生動而豐富的圖片和視頻——讀圖已經成為一種風尚。誠然,進入“讀圖時代”是科技進步的表現,但它其實也是一把“雙刃劍”。雖然圖像和視頻比文字更加直觀生動,承載的信息量更大,人們理解起來也更加容易,但這些特點同時也會使受眾不再主動思考,想象空間也一點點地消失了。文字是文明的載體和表現形式,它天然具有深刻性和思考性——認真讀一篇文章的感受和深思,是看圖片和視頻所無法代替的。
科技使人進步,也使人“懶惰”
前幾天,我被我媽訓了一頓。事情是這樣的:我媽跟我說,家里沒米了,她一個人去超市(買)拎不動。她的本意是讓我跟她一起去,我的第一反應卻是拿出手機,打開“某東”購物網站……在洗耳恭聽了長達5分鐘的深入淺出、有理有據的思想教育后,我乖乖地拎起購物袋跟“母上大人”去超市了。她老人家的理論是,去實體店買東西更直觀,可以挑好的買,還可以順便鍛煉一下身體。而我卻一路上腹誹不已:直接在網上買不好嗎?快遞送到家里來,省得自己“吭哧吭哧”扛回來。當然,這些話我絕對不敢跟我媽說,不然我的晚飯就只能是一碗粥了。
后來仔細想想,其實我媽說得也很有道理。時下,電子商務和物聯網發展異常迅猛,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的衣食住行,都可以通過它來解決。相對傳統渠道來說,電子商務有著方便快捷、地域限制小、選擇范圍大等優勢。但同時,過度地依賴互聯網和電子商務,也讓我們越來越“懶”:懶得出門購物,懶得做飯做家務,懶得與朋友聚會……
誠然,科技的不斷發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與工作方式,提高了我們的生活品質,但我們也不能太過于依賴高科技。畢竟,科學技術說到底是為人類服務的。我們可以充分發掘它的優勢,但切記不要被它左右——科技,應該以人為本。
(編輯·張子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