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西部地區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也是我國發展重要回旋余地。西部發展起來,拉動了就業,國家的就業就更有希望。西部發展是提升全國平均發展水平的巨大潛力所在。西部開發要增強可持續發展支撐能力,必須緊緊抓住基礎設施和生態環保兩大關鍵;要培育重點城市群,突出持續推進民生改善。
又是一年春來早。
轉瞬之間,熱熱鬧鬧的春節過完了,緊接著就迎來了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氣——立春,這標志著冬天就要過去了。雖然乍暖還寒,但感覺到春的氣息已是星星點點的飄然而至……空氣里、土壤中,仿佛也聽到萌芽勃發的躁動,自然界的春天正從眼際外的原野漸漸漫開而來。早春,開始了。早春,是孕育生機的時節,是推陳出新的季節,它象征著活力、創造力、生命力,正所謂“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告別,2016年的“十三五”的開局,我們該以怎樣的姿態,去迎接2017,擁抱西部發展的又一個春天呢?
西部地區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屏障和能源資源接續地,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難點和重點,更是我國發展重要回旋余地和提升全國平均發展水平的巨大潛力所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西部大開發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邊疆開放開發步伐,拓展支撐國家發展的新空間,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李克強總理強調,西部大開發是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要繼續把西部大開發放在區域協調發展總體布局的優先位置,對西部地區實行差別化的經濟政策。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相繼實施了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中部崛起和東部沿海開放等區域戰略,形成了我國區域發展的“四大板塊”。可以看到,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已經有16年的時間,在中央不斷加大傾斜和支持力度之下,西部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從經濟增長來看,2016年,西部省份增速較快,其中重慶、西藏以10.7%的增速并列第一,貴州以10.5%的增速名列第三。從投資增速來看,2000-2016年,西部大開發累計新開工重點工程300項,投資總額達63515億元,其中2016年,國家新開工西部大開發重點工程30項,投資總規模為7438億元。重點投向西部地區鐵路、公路、大型水利樞紐和能源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領域。
不過,與東部等地區相比,西部地區發展仍然相對滯后。目前,西部地區仍然不具備完整的產業體系,缺乏經濟發展的“造血”功能。客觀而言,西部地區改革紅利的釋放應該來自于產業轉移和城鎮化,還來自西部地區的投資空間和基礎建設空間。過去由于區位和基礎設施的原因,在出口導向的經濟模式下,西部扮演的是資源供給者的角色。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調整,以及近幾年西部不斷加大的基礎設施投入,這種格局在發生改變。目前,中國正在進行著由東向西的產業梯度轉移,西部無疑是這次轉移的受益者。在此基礎上,積極推進西部地區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大力發展西部中小城市。
誠如李克強總理所言,西部地區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也是我國發展重要回旋余地。西部發展起來,拉動了就業,國家的就業就更有希望。西部發展是提升全國平均發展水平的巨大潛力所在。西部開發要增強可持續發展支撐能力,必須緊緊抓住基礎設施和生態環保兩大關鍵;要培育重點城市群,突出持續推進民生改善。這都為西部地區的發展提供了方向。
毋庸諱言,當前,隨著我國區域經濟和產業的結構性調整,西部地區成為未來一段時期國家重點加快發展的區域。根據近期發布的西部大開發“十三五”規劃,未來西部地區將由過去沿著少數鐵路沿線的開發模式,改為以“五橫兩縱一環”的格局,圍繞現有5條高鐵路線以及相關城市群布局。由于大力發展沿邊地區的開發,對西部地區經濟促進作用大,因此隨著上述格局的出現,必將成為我國經濟版圖的新亮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