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軍
創造高水平自貿試驗區,既是國家賦予陜西的重大使命,更是陜西對外開放的戰略機遇。今年4月1日,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揭牌運行。從2013年提出申請,到2016年獲批,再到2017年揭牌,陜西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持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推進投資、貿易便利化及金融制度創新,努力成為全面改革開放試驗田、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一帶一路”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點。
融入“一帶一路”經濟外向度不斷提升
以開放倒逼改革,以改革激發內生增長動力。搶抓自貿區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陜西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積極融入全國乃至全球經濟循環體系,在更高水平的開放格局上實現合作共贏,為陜西追趕超越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
搶抓自貿區機遇,陜西努力構筑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速從內陸省份向開放前沿轉變,經濟外向度不斷提升。開放的陜西擁抱世界,越來越多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相互聚集疊加,“走出去”的大通道愈加寬廣,“引進來”的強磁場越發有力。陜西自貿區各個功能區利用各自優勢,大踏步前行。
在各個片區,國際貿易、現代物流、金融服務、旅游會展、電子商務等蓬勃興起,阿里巴巴、京東等一大批跨境電商企業成功入駐,不僅拓寬了陜西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路徑,也大大提升了陜西人民的生活品質。西安高新區以全球思維打造半導體全產業鏈,打造“一帶一路”能源裝備制造業基地,構筑有強大支撐的創新性服務業、生物醫藥、網絡空間安全、機器人和數控制造業等新興產業競爭優勢。依托楊凌示范區片區這個目前國內唯一的現代農業自貿區板塊,陜西為中亞、西亞國家在旱地作業、設施農業、綠肥種植等方面持續提供技術支撐。始發自西安國際港務區的“長安號”貨運班列,已從最初的中亞五國,開到了華沙、漢堡以及莫斯科。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的國際航線目前已達41條,通達18個國家和地區……
4月26日,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推介暨陜港金融合作交流會在西安舉行。這次會議是陜西自貿區揭牌運行以來,面向境外金融機構舉辦的第一場主題推介活動,陜西自貿區打響陜港金融合作“第一槍”。
自貿區不是傳統意義上開發區、經濟特區的升級版,也不是海關特殊監管區或保稅區的升級版,它是集金融、投資、貿易等領域開放與創新于一體的綜合改革區,是全面對標國際通行規則、全面檢驗綜合監管能力的壓力測試區,是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徹底改變行政理念、大幅提高行政效率的政府再造區。
擴大金融領域開放、深化金融制度創新,是陜西自貿區建設的重要內容。陜西金融機構種類、數量和市場規模均居西部地區前列。2016年,金融資產規模達到4.74萬億元,實現金融業增加值1176.59億元,占當年全省GDP比重的6.14%,社會融資規模增量3516億元,金融業對國民經濟貢獻率達8.6%。
陜西立足自貿區特色定位,從深化金融領域開放創新的角度,確立了服務實體經濟、踐行國家戰略、堅持改革創新、守住風險底線的四大原則,同時圍繞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深化外匯管理改革、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區域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完善金融服務功能、加強風險監測與管理等五大領域提出27項具體舉措。
陜西推動金融機構以自貿區建設為契機,找準定位、突出特色,在對外產能輸出、文化產業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不斷創新,強化服務。支持符合條件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金融機構在自貿試驗區內以人民幣直接投資設立或參股區內金融機構;鼓勵自貿試驗區內銀行業金融機構為能源、科技、文化、綠色環保等領域提供高效優質金融服務;允許外資股權投資管理機構、外資創業投資管理機構在自貿試驗區發起管理人民幣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基金……一系列金融創新舉措,助推著陜西實體經濟不斷追趕超越。
與世界高效聯通 實現多領域互利共贏
自貿區這一四年前的抽象概念,如今已逐漸成為親切可感的現實,為陜西的企業和人民打開了“筑夢空間”。
陜西企業將在全球范圍內展開新竟合。自貿區由于減少了審批、稅費以及若干現行法律法規限制,將在很大程度上縮減區內企業對外貿易的中間環節,降低企業的各項成本,提高企業在整個市場上的競爭力。自貿區以其特殊政策、區域優勢和豐富的產業資源,將會吸引更多的跨國公司參與到陜西資源轉化與價值鏈升級當中。
陜西將在全球產業鏈中實現再定位。自貿區的投融資便利化和人民幣跨境使用等改革,將吸引國外高端生產要素聚集陜西。陜西的航空航天、商貿物流、文化旅游、能源金融等特色產業,也將借助自貿區更深地融入到全球價值鏈體系中。
陜西人民將在全球視野下享受到更多的新便利。如果你是海淘愛好者,將能買到更豐富的進口商品,而且價格會比目前更低;如果你是追星族,將能在自貿區看到更多原汁原味的海外文藝演出;如果你是理財達人,將能獲得更便利的全球配置資產的機會;如果你正在求職,隨著更多外資企業的設立,將有更多國際化的職業發展平臺等著你……
未來,陜西將積極融入世界經濟發展大棋局,以自貿區建設為契機,打造“一帶一路”上新的經濟聚集區和增長極。
西安:陜西自貿區建設的“西安樣本”
作為聯接“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樞紐,陜西處于“向西開放”的戰略前沿,而西安又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起點和中國幾何中心,也是西北地區門戶城市。總面積119.95平方公里的陜西自貿區,西安區域涵蓋了中心片區、國際港務區片區兩大片區,包括西安高新區、經開區、國際港務區、滬灞生態區等4個功能區。
自貿區籌建工作開展之初,西安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先行先試.在組織機構設置、發展路徑探索、實施方案編制等方面優化頂層設計,為順利推進自貿區各項試點任務奠定基礎。西安將全面落實好各項試點任務,進一步探索形成一系列惠及企業的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舉措,為建設好陜西自貿試驗區提供“西安樣本”。
西安市堅持以準則立異為中心,以可仿制可推行為基本請求,已在立異政府管理形式、推動出資交易便當、深化金融范疇敞開立異、擴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協作、人文溝通等方面推出了26項立異行動,包含自貿區人才大市場、自貿區本錢大市場、投貸聯動、集群注冊、大包過機、艙單歸并等立異行動。endprint
僅5月份,陜西自貿區內西安片區新增注冊公司711家,新增注冊本錢139.1608億元。自4月1日揭牌以來,自貿區內累計新增注冊公司1441家,累計新增注冊本錢222.206億元。
在自貿區演示股動影響下,高新、經開、港務、滬灞四個開發區新增注冊公司數量和注冊本錢較去年同期均呈現大幅增加。澳大利亞陜西商會等國內外商協會高度重視陜西自貿試驗區,近期密布到訪西安尋求自貿區開展商機。
陜西自貿區西安管委會將持續推動各項施行方案的修正完善,要點是做好施行方案,各功能區實際情況的連接;做好自貿區出資推動作業,推動自貿區工業集聚開展;持續推動立異行動的提煉總結,盡力推動準則立異作業構成機制,盡早構成一批可仿制可推行的西安經歷,已初步形成了具有西安特色的改革試點新模式,著力打造自貿區建設的西安樣本。
在全力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合作,著力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文交流中,全面落實各項試點任務,按照省總體方案中的165項試點任務,認真做好復制類任務的落實,積極探索非復制類任務的創新,扎實做好“雙試聯動”任務的試點,力爭盡快取得成效。
西威新區:絲路經濟帶自由貿易新特區
2017年,西咸新區在迎來“史上最強”政策供給的關鍵時刻所激發出的強勁發展動力,以及西咸新區在面對這一發展新機遇時所表現出的發展決心,正如當年浦東新區對上海發展的強勁驅動,西咸新區也在不斷為大西安發展注入能量,彰顯著“東有浦東,西有西咸”的發展決心。
身處陜西自貿區中心板塊的西咸新區,涵蓋了空港新城、秦漢新城、灃東新城、能源金融貿易等四個區域,不僅僅是陜西自貿區的地理中心,更是陜西自貿區和大西安建設和發展的驅動引擎的核心。西咸新區完整地對接了自貿區賦予西咸板塊的承載功能。而自貿區所提供的強大的政策供給與國家級新區定位的優勢在這里形成了1+1大于2的“雙試”聯動效應,讓“大特區”的影響輻射進一步放大,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自由貿易新特區。
2014年西咸新區獲批國家級新區。2017年,以建設現代化大西安新中心為定位的西咸新區交由西安托管。不久后,陜西自貿試驗區批復,西咸新區成為同時擁有國家級新區與自貿試驗區兩大超重量級品牌的品牌“改革先行者”。
陜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強調,西咸新區是“大西安”新軸線、新中心、新形象的核心承載區,要做到“五個百分之百”,把西咸新區建成“大西安”的“大特區”。
西咸新區融入大西安發展格局,最明顯的就是“身份”變了。原來的國家級新區、創新城市發展試驗區、17項國家級試點示范區的“身份”讓西咸新區充滿了“國”字頭的“神秘感”,頗顯高端大氣。在國家級“政策集群”的帶動下,西咸新區敢想敢干,在西安、咸陽之間開創了新城開發建設的全新格局,不僅讓西咸新區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地緣“紅利”,也讓西咸新區在大西安新中心建設過程中倍感有勁,成為大西安發展新的增長極。
“身份”的轉換也帶來了“朋友圈”的擴展。在大西安格局下,西咸新區原有的18個國家級新區成員組成的俱樂部成為了最核心“圈子”,對標圈內一流新區追趕超越,是西咸新區現階段的主要圈內目標。同時,隨著與西安融合程度加深,西咸新區還將迎來另一個由15個副省級城市組成的更廣泛的“朋友圈”。這個“圈子”是以副省級的行政級別定義的城市圈,西咸新區首先要做的就是融入,與西安同步形成大西安發展格局,躋身圈內頂尖城市行列。
在新中心、大特區的全新定位下,融入大西安發展格局,為西咸新區的發展帶來了“乘數”效應,政策、資源、信息、人才、產業的全面融合,讓西成新區正式步入了大特區時代。
此外,19項國家級試點、示范區在功能承載上與陜西自貿區精準對接,“雙試”聯動效應漸顯,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和“走出去”一站式服務平臺的搭建形成了西咸新區對外開放的兩個特色窗口。由國家級新區和陜西自貿區形成的“史上最強”政策供給,讓西咸新區獲得了全新的發展空間,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自由貿易新特區。
西咸新區將按照“建設現代化大西安新中心”的發展定位和“追趕超越”的發展要求,四大板塊聯動發力,開啟大西安建設新篇章。楊凌:全國唯一的農業自貿區
楊凌,是我國最早設立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隨著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成立,楊凌示范片區作為全國唯一以農業為特色的自貿區,依托“示范區+自貿區”的政策疊加優勢、堅持“走出去”和“請進來”兩條腿走路,進一步擴大國際農業領域的交流合作。
在陜西自貿區的三個片區中,楊凌片區雖然體量不大,但卻是毋庸置疑的最大亮點。從成立伊始就肩負著國家使命的楊凌示范區,在20周歲這年春天接過了國家交予的新的歷史使命。
楊凌作為“支撐和引領干旱半干旱地區現代農業發展”的我國唯一的農業高新產業示范區,就要承擔起建設世界一流農業科技特色鮮明自貿區的重任,在前人從未涉足的領域改革攻堅,讓標志性自貿試驗綻放“農科之花”。
在唯一的國家級農業高新區建設全國唯一的農業自貿片區,楊凌示范片區成為陜西乃至全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加分項”,從一開始就承載著黨中央、國務院和陜西省委、省政府的殷切期望。
擔綱“雙料唯一”的建設任務,對楊凌示范區來說是一次全面深化改革的機遇。在楊凌示范區,楊凌自貿片區的建設實踐,正在催生以現代農業科技為特色的新型產業集聚,為陜西帶來更多跨越發展的新契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