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起點城市,西安最大的優勢之一便是豐厚的文化底蘊。在向西開放的歷史大潮之下,如何做大做強文化產業助力“一帶一路”建設,西咸新區下轄的秦漢新城一直在思考并實踐著。
按照規劃,秦漢新城功能區占地10.85平方公里,包括航空補充區塊,重點發展加工貿易、智能制造;“一帶一路”人文交流區塊,重點發展文化旅游、國際醫療服務、現代高端養老服務、數字文化、動漫設計。
在未來的發展目標方面,秦漢新城根據中省、西咸新區發展要求,依托國家服務貿易創新試點、雙創示范基地以及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為基礎,以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為主題,圍繞文化旅游產業、健康醫療產業、智能制造產業,打造陜西自貿試驗區“一帶一路”人文交流與合作創新平臺、“一帶一路”智能制造與國際貿易互聯互通平臺和國際健康醫療養老服務三大平臺。深入擴大文化、旅游、健康醫療等領域的開放程度,突出重點與整體推進相結合,調整產業結構,創新技術升級,發展高端新型服務業,全力打造具有秦漢歷史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國家對外文化貿易產業基地與國際醫療和養老產業服務新高地。
自貿試驗區秦漢新城功能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國務院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陜西省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實施方案(2014-2020年)》《陜西省漢唐帝陵旅游規劃》等一系列規劃政策密集出臺,都為秦漢新城產業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依托秦漢新絲路數字文化創意產業基地、陜西絲綢之路收藏品交易中心等項目。秦漢新城將建設文物復仿及藝術品中心、版權交易中心,重點打造中國西部面向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文化軟實力口岸,推進陜西自貿試驗區文化貿易高端企業機構總部基地建設,最終打造國家級對外文化貿易產業園區,建設文化產業貿易基地。”這位負責人介紹說。
2017年2月28日,秦漢新城管委會與伊朗國家貿促會簽署合作框架協定。伊朗國家貿促會代表商務參贊阿里·德伽倪先生表示,中國與伊朗文化商貿交流源遠流長,2016年中伊兩國貿易額達到300億美元,希望這個數字可以不斷增加。他同時也希望雙方加快合作內容的落實,并且合作領域不僅僅限于框架協定的內容,特別歡迎建筑、能源化工、新能源、旅游等領域的企業赴伊朗投資興業,伊朗政府會為中國投資者提供優厚政策。
此次簽署的合作意向雙方約定在旅游、金融、電子商務、工業、航空運輸、農業等領域展開全方位合作。同時,雙方將共同推動協商有關部門在兩國分別設立文化交流機構。伊方還表示,希望伊朗的阿爾德比勒市與西咸新區管委會或秦漢新城管委會建立友好城市關系,以及伊朗的馬庫自貿試驗區與陜西自貿試驗區建立合作交流機制。
根據省上和西咸新區對自貿試驗區籌建工作的要求,秦漢新城以立項便捷化、審批高效化、投資多元化、操作規范化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重點從外商投資負面清單擴大開放領域等方面提出多項政策訴求與發展設想。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陜西具有無可比擬的歷史人文優勢,與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跨國交流,不斷增強著兩地的文化凝聚力。通過放寬文化領域投資準入,創新文化輸出渠道和手段,尋求文化融合點,推動文化領域的交流合作,是陜西自貿試驗區探索“向西開放”路徑的重要內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