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公司法》于2014年3月1日正式實施,其修改的一大亮點之一便是關于公司注冊資本制度的一系列調整,如除法律、行政法規及國務院決定外,取消對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的要求。這看似簡單的條款卻對我國市場經濟產生巨大影響。本文通過對虛假注冊資本犯罪行為的對比分析,結合目前公司法修改對市場交易風險的影響,提出應對注冊資本制度調整的可行性措施。
關鍵詞 新《公司法》 虛假 注冊資本 市場影響
作者簡介:邢敏,青島市市南區人民檢察院。
中圖分類號:D922.2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042
一、虛假注冊資本案件規律分析
第一,從犯罪行為具體表現上看,犯罪成本低,線索發現難,具有行為隱蔽性。一方面,驗資過程中驗資機構與出資人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虛報注冊資本犯罪行為人在公司設立之初明知自己無符合規定的注冊資金,但90%都會通過借款或通過專業的代理公司籌集所需的注冊資金,以實打實的貨幣資金進行驗資,在騙取驗資證明后,幾天內甚至當天便將錢轉走。而驗資機構僅能通過行為人所提供的材料進行驗證,不能獲知行為人驗資所用資金的來源等具體信息,導致犯罪嫌疑人外在行為的“合理性”掩蓋了內在目的不正當性。另一方面,交易相對方受有限理性的限制,僅能借助該公司的工商登記信息在其可獲知范圍內判斷公司的實力,并不能窮盡該公司自成立以來的其他細節信息,因此,虛假注冊資本行為對于交易相對方而言也是不易被發現的。同理,對外界而言,同樣因信息不對稱造成此類犯罪行為發現難、線索少。綜上,騙取驗資的證明材料獲取容易,成本低的特點也讓該行為成為犯罪“高收益”行為,為此類犯罪行為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第二,從犯罪行為社會危害性上看,易增加市場交易風險,誘發其他犯罪行為。我院辦理的案件中,不難發現其中一個突出的特點:犯罪行為人成立公司并非是最終目的,通過公司形式實施其他經濟犯罪行為才是其初衷。一方面,從虛報注冊資本的單一行為來看,該行為抽空了公司最基本的風險承擔能力,讓公司在“有皮無肉”的狀態下與其他交易方進行交易,徒有空手套白狼的交易風險,這不僅增加了交易相對方的經濟風險,而且破壞了自由、平等、有序的市場經濟秩序。另一方面,該犯罪行為經常是犯罪行為人實施其他犯罪行為的前提、基礎,犯罪行為人通過公司這一看起來正規的跳板謀劃更大的“發財”夢。
第三,從犯罪目的上看,原因呈現復雜化,單一目的與多重目的交叉存在。通過調查發現,虛假注冊資本行為人部分是在公司設立之初,因資金受限不能達到他們理想的注冊資本額,或者公司成立后,為壯大公司實力虛增公司注冊資本。經虛假注冊資本的公司獲取注冊后,部分公司正常運營并能進行相應的交易活動,在交易背后,若無重大民事糾紛或其他犯罪行為產生,該公司曾經虛假注冊資本的行為并不容易被外界所發現。我院辦理的多起虛假注冊資本罪中,虛假注冊資本行為東窗事發的原因都是因為有民事糾紛給交易方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或存在詐騙等其他犯罪行為,如辦理的高某某虛假注冊資本案,便是通過其虛假注冊資本所設立的青島眾合集運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以簽訂合同、開具空頭支票等方式騙取山東世榮國際物流運輸代理公司與其進行業務往來,造成舉報人經濟損失80余萬元人民幣后案發。
二、公司注冊資本制度調整對市場交易的影響
(一)有利的方面
一是激發市場經濟活力。本次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力度是空前的,為民間資本的投資渠道開辟了綠色通道,對盤活民間經濟的意義不言而喻。而已有的實踐證明,取消注冊資本的限制,將極大促進人們創業的熱情。注冊資本制度調整為白手起家的創業者提供了好契機,煥發了市場經濟發展的又一個“春天”。
二是刺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取消對貨幣出資額的要求也為技術出資提供了更大的發揮空間,有利于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有利于促進我國知識產權市場的繁榮。近幾年,國家強化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扶持力度,我市一直非常重視該行業的發展,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刺激和快速推動該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市南區軟件園是軟件及動漫文化產業的集中營,其成功運行也為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供了一個可資借鑒的模式。《公司法》對于技術出資的大力支持,為技術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將進一步促進該產業的長足發展。
三是促進市場發展理念新變革。此次注冊資本的調整體現了市場監管理念由“嚴進寬出”轉變為“寬進嚴出”,減少了政府對市場自治事項的干預,讓權力的歸權力,讓市場的歸市場。《公司法》的修改也充分體現了公司法立法理念的轉變,即由迷信資本信用轉向崇尚資產信用、由側重交易安全轉向注重交易效率、由依賴行政干預轉向尊重公司自治。這是我國法律法規順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表現,同樣也意味著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理念不斷變革創新。理論的創新變革將有力推動市場經濟邁向新的發展時代。
(二)不利的方面
其一,刺激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發生。設立門檻比較低,公司數量就會增加,市場經濟的競爭度就會相應提高,有利于優化產品服務。同理,市場競爭者增多,讓市場本身有限的“蛋糕”份額分配變得更加緊張,良性競爭者會通過提高自身產品服務質量來提升市場占有率,但不乏惡性競爭者通過不正當競爭等非法手段獲取一定的市場份額,壓縮市場整體的利潤空間,從而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市場,欺詐消費者行為時有發生,進而破壞了公平、自由、有序的市場秩序。
其二,埋下經濟類詐騙行為爆發的隱患。在現行的法律和社會背景下,并不能完全否認“皮包”公司的合法性,其不必然會對債權人的利益造成損害,但沒有任何資金支持,公司在市場交易中的風險無疑是加大的。當然,任何交易都有一定的風險,區別僅是風險系數的大小,市場交易本著自由、自愿的原則開展,民事經濟合同的成立也尊崇意思自治原則。在交易過程中,除欺詐、脅迫等因素之外,交易雙方具有基本的交易自由,選擇了交易相對方,必然要對自己所做出的選擇承擔風險,這是市場交易的基本準則。但遺憾的是,現實中的“皮包”公司不僅是交易風險的代名詞,更是實施詐騙等其他犯罪行為的“擋箭牌”,其背后隱藏的其他犯罪目的及行為更應引起我們的注意和防范。endprint
其三,增加對社會信用體系的挑戰及壓力。公司的注冊資本雖然與其今后的盈虧并不能成正比,但是相比較,注冊資本高的比注冊資本低的更容易讓人產生信任感。當大量的注冊資本較低的公司進入到市場交易中,對于我國市場信用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一個挑戰。同時,公司登記時,不需要提交驗資報告。取消驗資后,資本的真實要寄望于行為人的誠信意識、自覺自律以及相互間的監督制約。目前我國的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并不十分健全,市場上各類市場主體魚龍混雜,徒增了市場交易過程中交易相對方的調查成本,也讓市場上阿諛敲詐等行為更為便利。
三、應對注冊資本調整的舉措
(一)加大新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
其一,要善于運用新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工具。近幾年,檢察機關積極探索做好群眾工作的有效方式,不斷推進信息化建設,官方微博、微信已成為各級檢察機關檢務公開的主要渠道。因此,我們可借此平臺與其他司法機關一起對密切涉及群眾利益的法律法規加大宣傳和解析力度,引導有投資意向的群眾及時享受新法律法規的實惠,進一步吸收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市場實體,激發市場活力,優化市場的投資結構。
其二,注重宣傳登記制度改革對市場主體所造成的影響。正所謂利益與風險是并存,我們在宣傳《公司法》新規定的同時,也應該適當提醒市場主體增加對交易風險的認知度,讓其在可承受范圍內進行交易選擇。
其三,《公司法》將實繳資本制改為認繳資本制,其改變的僅是股東(發起人)履行出資義務的時間,并不是對公司股東(發起人)出資義務的解除,出資期限的不確定也不代表股東(發起人)出資義務的隨意性,股東(發起人)仍應對其認繳的資本額承擔出資義務,因此要積極引導公司股東(發起人)正確認識注冊資本認繳的責任,理性作出認繳承諾。
其四,對于已成立的公司,要注重引導他們正確認識新《公司法》,明確其在新的法律制度環境下,所享有的權利及應當履行的義務。
(二)強化各行政職能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
一是推動形成社會化監督格局。市場主體及其經營行為呈現多態性,特別因網絡交易的興起、電商發展的壯大、跨國貿易的頻繁,政府對市場主體經營行為監管將變得更為復雜,涉及部門越來越多,涉及面越來越廣。此次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體現了由行政監管到社會監管的轉變,強調了信用監管、行業自律、主體自治在其中的重要作用。這些變化,更需要強化部門協作,相互配合,切實形成監管合力。因此,各行政職能部門要加強對市場主體、市場活動的動態監督管理,各自嚴格落實監管責任,并強化協調配合,共同維護統一開放、公平誠信、競爭有序的市場秩序。
二是推動建立信息公開、共享機制。目前,在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之間關于信息共享機制仍不健全,如由于對企業可以公開的信息,并沒有一個信息共享平臺,雖然司法機關可根據案情需要通過網站查詢某公司工商登記的基本信息,但所查到的信息不能作為證據使用,司法機關仍需要到企業注冊地的工商部門開具相關證明文件,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利于提高辦案效率。注冊資本制度改革在強調企業享有改革賦予更多便利條件的同時,也要依法承擔相應的信息公示等義務和責任。這些措施的實施必將增強市場主體經營活動相關信息的透明度,推動社會信息共享機制的建立與完善。建議工商、稅務、司法機關以及銀行之間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在保護商業秘密及個人秘密的前提下,盡可能擴大信息公開范圍,促進各類信息能夠在較大范圍內進行公開。
(三)強化司法救濟維護經濟秩序的作用
一方面建立行政機關與司法機關的聯席會議機制,暢通打擊經濟犯罪的綠色通道。對擾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違法犯罪活動,要依法嚴厲懲處。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門在監管執法中發現市場主體違法行為涉嫌犯罪的,要及時移送司法機關立案查處,同時也要積極配合司法機關履行職責,嚴厲懲治各種違法犯罪行為。檢察機關對于涉企的經濟犯罪,可與各有關行政職能機關之間建立涉企案件快速反應、快速協調聯席會議、妥善處理機制,努力為企業提供法律服務,使涉及企業的犯罪活動得到明顯遏制,矛盾糾紛和群體性事件得到有效預防,相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得到及時維護。另一方面是推動司法機關之間建立聯席會議機制。建議公檢法建立聯席會議機制,共同探討辦理此類案件的有效途徑及方式,及時了解掌握虛假注冊資本案件的犯罪行為態勢,以便統一執法標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