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春

摘要:目的 探討急性感染腹瀉的成人患者護理干預措施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從本院門診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收的急性感染腹瀉的成人患者中選取120例,根據患者施行的不同護理方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分別采用護理干預及常規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為100.00%,護理滿意度為98.33%,均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 護理干預是急性感染腹瀉成人患者護理的有效手段,促進患者恢復健康。
關鍵詞:急性感染腹瀉;護理干預;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4-0099-02
臨床上的急性感染腹瀉疾病由多種病原體引發,導致患者排便次數、排便量增加,且排便的形狀發生改變,是丙類傳染性的疾病[1],臨床表現還包括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由于人們生活方式與習慣的改變,當前發生急性感染腹瀉的成人患者數量大幅度增加,因此必須引起臨床的足夠重視[2]。本研究選取120例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收的急性感染腹瀉的成人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對比分析,現將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門診收治的急性感染腹瀉成人患者120例,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22~89歲,平均年齡(43.2±6.7)歲;對照組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20~68歲,平均年齡(43.4±6.1)歲。兩組患者入院時經IBS診斷標準均判定其排便稀疏或呈水狀,每天的排便次數異常,超過3次,且伴隨腹痛癥狀,排除其他器質性疾病[3]。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應數據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我院為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采用護理干預措施,具體方法如下。
1.2.1關注病情變化 護理人員要強化對患者病情的觀察力度,觀察組60例患者中年齡超過70歲的有9例,老年患者自身免疫力較低,病情發展快,很容易因為腹瀉癥狀導致血容量不足而發生休克等情況,因此針對所有患者護理人員都應密切觀察有無脫水的情況,同時還要關注患者的精神萎靡、肌肉無力、腸鳴音減弱等反應,一旦出現這些情況要及時告知醫生進行處理[4]。如果嘔吐腹瀉情況嚴重,可將患者休息時的頭偏向一側,預防出現窒息。護理人員還要做好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宣教工作,尤其針對體質較為虛弱的患者是否出現壓瘡。
1.2.2心理護理 臨床實踐證實[5],心理鎮靜的患者能夠減少腸蠕動以及腸黏膜的分泌,針對急性感染性腹瀉患者更要注重心理護理工作,緩解焦慮、恐懼和煩躁的消極情緒。如在日常的溝通中,護理人員要注意交流的語言技巧,積極與患者建立融洽的關系,鼓勵患者說出不滿之處,并幫助患者解決問題,尤其是在告知急性感染性腹瀉的病情時,需要強調這種疾病治愈的高概率,幫助患者建立信心,并提高治療與護理工作的依從性[6]。
1.2.3用藥護理 護理人員要嚴格遵照醫囑督促患者正確用藥,同時告知患者出現口干、心動過速或視力模糊時應說出來,以便及時采取措施。由于急性感染性腹瀉患者會因嘔吐較多而出現不同程度的脫水或電解質紊亂的情況,所以要注重為患者進行補液,確保液體量在4~6 h內完成,否則速度過慢會耽誤救治工作。針對老年患者或是患有心臟病的患者,輸液過程更要控制速度,并注意輸液過程中有無呼吸困難等情況,及時進行處理。
1.2.4飲食護理 很多患者對飲食護理的理解存在較大的誤區,如認為“多吃多拉,不吃不拉”,因此護理人員要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與科學指導工作,為患者提供舒適的進食環境,避免刺激氣體的侵入,以清淡、少油少渣、容易吸收的流食或半流食為主,比如米湯等,少吃蔬菜與水果,不能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嘔吐程度嚴重的患者要在短期內禁食,通過靜脈補充營養液體,待進入恢復期時才能進食流質食物。
1.2.5肛周皮膚護理 腹瀉患者會因常排泄而對肛周皮膚產生刺激,導致皮膚潮紅甚至糜爛,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每次大便以后選用柔軟的紙巾擦拭肛周,或采用溫水清洗再擦拭,嚴重的可外涂消毒防潰軟管或是紅霉素軟膏。
1.3觀察指標
采用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為患者進行填寫,結果分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與不滿意,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同時以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為標準,由完全消失、明顯改善、有所好轉及無變化評價患者的痊愈、顯效、有效與無效,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總有效率,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0統計學軟件處理,χ2檢驗,P<0.05表示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1。此外,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非常滿意有52例,一般滿意為7例,1例不滿意,護理滿意度為98.33%,對照組患者不滿意為16例,滿意度的73.33%低于觀察組,P<0.05。
3討論
臨床研究指出[7-8],很多未知的病毒與毒性細菌長期繁殖是導致急性感染性腹瀉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另外,人體免疫系統對其的防御能力以及對外來營養的吸收能力也對腹瀉疾病產生一定的影響[9]。當前這種疾病是我國發生最普遍的疾病之一,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威脅,因此,在為患者提高治療效果的同時,要積極采用有效的護理干預手段,從飲食護理、心理護理、用藥護理、密切觀察等方面提高護理質量,保障治療效果[10]。本研究采用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高達100.00%,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也達到98.33%,明顯高于采用常規護理手段開展護理工作的對照組患者(P<0.05)。
綜上所述,護理干預措施針對急性感染性腹瀉患者具有很好的保障功效,提高治愈率,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謝雅格.成人急性感染腹瀉36例患者的臨床護理對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21):220-221.
[2]姚靜,王文婷,寧巖.感染性腹瀉流行現狀分析及護理管理對策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5(20):119-121.
[3]田玉明,賈田野,曲芬.感染性腹瀉的診治與管理思考[J].中國衛生產業,2014(19):51-52.
[4]劉志剛.36例感染性腹瀉患兒的原因分析及護理措施[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6(2):115-116.
[5]朱妍,朱葉.感染性腹瀉預防控制的措施與實驗室監測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32):138.
[6]劉光瓊.淺談小兒感染性腹瀉的發生原因及防治對策[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21):277-278.
[7]唐小云.急性感染性腹瀉病人的觀察及護理[J].全科護理,2014,12(2):145-146.
[8]郭榮華,郁秀梅.30例老年細菌感染性腹瀉病人的觀察與護理[J].全科護理,2012,10(10):901-902.
[9]趙敏.感染性腹瀉的相關問題[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5):35-37.
[10]張秀,唐永紅,姜天俊.急性感染性腹瀉患者護理需求調查[J].護理學雜志,2010,25(21):85-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