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麗

摘 要:該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內容分析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對2007—2016年10年間啦啦操科研文獻從刊物總發表量及核心期刊發表量、年代分布、研究內容幾個方面進行研究,旨在客觀反映啦啦操科學研究的內容和方向,探尋目前啦啦操科學研究中所存在的部分問題,明確啦啦操科學研究的方向,為我國啦啦操進一步發展提供理論指導。
關鍵詞:啦啦操 科學研究 綜述
中圖分類號:G8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7)07(b)-0193-02
啦啦操項目的發展離不開啦啦操科研者的不懈努力和指導,沒有科研就沒有更先進更科學的理論,隨著啦啦操在我國的迅速發展和日益大眾化,啦啦操科研水平也一直處于發展狀態,該文主要通過文獻資料法對2006—2016年CNKI刊載的啦啦操相關文獻進行分析,旨在能夠更準確的把握我國啦啦操的發展趨勢,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明確啦啦操科學研究的方向,促進我國啦啦操科研水平及運動鞋技術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1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采用文獻資料法、內容分析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對中國知網期刊全文數據庫2006—2016年間869篇啦啦操方面科研論文的內容特征進行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對啦啦操論文數量的分析
對2007—2016年共10年的啦啦操相關論文發表情況進行數據統計,統計結果見圖1。
如圖1所示,從總體上,2006—2008年處于平穩增長階段,2008—2011年處于快速穩定增長階段,2011—2012年持平,2012—2015再次直線增長,2016年稍有下降。非核心期刊所發表有關啦啦操的論文數量與啦啦操論文發表總量基本上一致。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學術水平較高的刊物,是我國學術評價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考察論文質量的依據。由圖一課以看出,2005—2006年是啦啦操研究剛起步階段,核心期刊每年均為一篇,2007—2009年間沒有一篇核心期刊論文,2010—2016年我國啦啦操文獻資料發表在核心期刊的數量逐漸上升,核心期刊中啦啦操文章甚少是由于所發表的啦啦操論文水平不高,基本是對之前的研究的重復研究,對前人文獻的學習與總結,沒有新研究及新穎的觀點,近10年啦啦操文章總量從總體上呈現遞增趨勢但核心論文卻一直極少,可看出我國啦啦操論文的質量還有待提高,啦啦操科研還需進一步發展。
2.2 對啦啦操研究方向分析
隨機抽取近10年各期刊收錄的100篇啦啦操相關論文,通過內容分析法,對這些刊物研究的主題進行分析,得出結果如圖2所示。
由圖2可看出,從總體而言啦啦操研究涉及范圍廣,對我國啦啦操的發展有一定推動作用,其中對我國啦啦操運動開展現狀的文章有31篇占總數的31%,對啦啦操與其他項目對比研究的有21篇占總數的21%,啦啦操教學方面的論文有12篇占12%,啦啦操的訓練有10篇占10%,啦啦操編排的有12篇占12%,啦啦操規則的有7篇占7%其余的有啦啦操法律、啦啦操心理、啦啦操生理、啦啦操文化幾個方面總共7篇文章,不超過總數的10%,說明我國啦啦操的科學研究所涉及的內容廣泛,但仍沒有擴展開來,還有很大的研究空間。
2.3 對啦啦操研究具體內容分析
2.3.1 啦啦操現狀的研究
在我國近10年關于啦啦操發展現狀的論文占有最大的比例,說明研究者對此十分重視。孫鐵民通過對我國啦啦操運動現狀的研究,認為我國啦啦操在參賽隊伍整體實力和教練水平為南強北弱,廣東廣西地區發展較好,認為啦啦操項目適合于各類學校及人群,尤其是中小學需要進一步推廣。張慶如通過對我國啦啦操項目的開展狀況的研究及對發展戰略的分析提出,我國啦啦操推廣和普及有了一定的成效,但與世界強國依然有很大的距離,政府應及時對啦啦操項目教育及場地器材等給予一定的資金投入,媒體應加大力度宣傳,促進啦啦操項目在中國的發展。
2.3.2 啦啦操相關內容對比研究
啦啦操與相關專業對比主要是與健美操比較。通過相鄰專業的特征與訓練方法等的研究,對啦啦操項目予以一定的啟示。陳昌雷通過對啦啦操與健美操項目的比較,認為健美操和啦啦操都是以身體素質訓練和基本技術訓練為出發點,啟示我們在啦啦操訓練中可以加入健美操訓練元素,提高啦啦操運動員的技術能力。席宇通過對啦啦操融入健美管操教學對學生技術能力的影響分析,提出將啦啦操訓練元素加入到健美操訓練中,可以提高教學效率。通過對同一項群內的研究,可以有效利用相近項目的訓練手段,優勢互補使項目共同發展。
2.3.3 啦啦操教學研究
啦啦操教學方面的研究能夠為啦啦操教育工作者在教學方面提供參考,對于提高教練員教學水平有極大的幫助,間接提高學生的技術能力水平及比賽成績,因此對啦啦操教學方面的研究應予以高度的重視,羅英梅通過對啦啦操教學中動作示范的研究提出,在啦啦操教學中,動作示范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正確構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王麗娟通過對我國體育院校啦啦操專項訓練教學內容體系的研究,提出體院院校的啦啦操訓練應根據全國高等院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方案為理論,對啦啦操教學所涉及的知識進行選擇與優化,構建出具有啦啦操專業特色的教學內容體系。
2.3.4 啦啦操訓練研究
對啦啦操訓練的研究可以幫助教練員科學合理的組織啦啦操隊員訓練,有效減少運動損傷,使運動員在最好的狀態下逐步提高競技能力。劉小靜通過對近年來國內和國際啦啦操比賽的分析,發現翻騰類難度出現的頻率最高,但我國技巧啦啦操運動員在手翻類技巧動作完成過程中常有動作不連貫,銜接不完美不細膩等問題出現,提出了我國啦啦操手翻類動作訓練中主要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策略。任蓓通過對啦啦操訓練中以賽帶練法的研究,認為以賽帶練的核心是從實戰出發,通過比賽的刺激,能夠有效提高運動員處理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而通過比賽的壓力激發運動員的潛力也需要講究適度。
2.3.5 啦啦操編排研究
一套新穎具有難度和觀賞性的成套是比賽中漲分的關鍵,因此啦啦操編排的研究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視,管麗坤通過對啦啦操比賽新規則的研究,對舞蹈啦啦操自選套路的編排研究給出建議,康思斯通過對舞蹈啦啦操編排藝術的研究,認為舞蹈啦啦操編排藝術可結合戲劇化編排設計,體現出舞蹈啦啦操表演觀賞性的特色,舞蹈啦啦操編排藝術應體現其項目的特色對項目的推廣有現實意義。也使舞蹈啦啦操項目從藝術的角度擴展了編排的內涵與外延。
2.3.6 啦啦操競賽規則研究
李紅運通過對舞蹈啦啦操競賽規則的演變的分析認為,增加舞蹈啦啦操成套的運動負荷,花球啦啦操應該結合花球的抖動,增加手臂的延伸,爵士啦啦操應該提高運動員的定點速度,準確度,街舞啦啦操應該加難度提高比賽得分,技巧啦啦操編排應在保證動作質量的情況下發展難度。孔佳提出制勝因素分為內在因素與外在因素兩方面,內在因素有運動員比賽的臨場發揮、參賽成套的編排、教練員的執教水平組成,是致勝因素中起核心作用。外在因素由裁判員及參賽對手組成,起輔助作用。提示我們要在不斷更新的國際比賽規則下去發現和探索總結啦啦操的制勝因素,更直接的提高運動比賽成績。
2.3.7 啦啦操其他方面研究
王蘆英通過對舞蹈啦啦操的審美藝術取向的研究,提出了提高啦啦操審美藝術價值的建議,為舞蹈啦啦操項目的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撐。王嬌、張琦通過對啦啦操隊在競賽表演市場的法律相關問題的研究,提出隊員需要通過對相關民事法律關系的學習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同時推進我國體育競賽表演市場的法制化。梁亞琪、李先雄通過對我國啦啦操產業前 景的研究提出目前最為重要的問題是推廣和普及啦啦操產業,借助“一校一球一操”對啦啦操進行推廣,使啦啦操項目能夠在全國范圍內被推廣及完善。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我國啦啦操科研論文的總體數量雖有較為迅速的增長,但核心期刊上論文發表量卻一直未增長,也就是說文獻的總體質量提高并不明顯,啦啦操研究文獻總數的增長主要是非核心類期刊發表文章數的增長。
(2)啦啦操各領域的科研論文分布極不平衡,大部分集中在現狀、技術、教學、訓練、編排等基礎層面;很少涉及到生理、心理、保健等交叉學科理論,對于與其他交叉學科的理論研究比較缺乏。
3.2 建議
(1)我國啦啦操論文發表總量在增長,而核心期刊數量卻沒有明顯提高,科研工作者應培養創新精神,不要一直走“文本到文本”的老路,應不斷學習理論模式,提高我國在啦啦操科學研究領域的水平,使我國啦啦操方面的論文不僅有量的變化更有質的提升,為我國啦啦操的發展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
(2)在啦啦操理論研究的廣度方面還有所欠缺,更要注重與其他學科如醫學、生物力學、經濟學等學科的聯系,以擴大啦啦操的研究廣度,使其他學科的知識能夠為啦啦操的發展所用,使啦啦操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管麗坤.新規則背景下舞蹈啦啦操自選套路的編排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
[2] 張慶如.我國啦啦操項目開展現狀及發展策略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149-153.
[3] 王麗娟,呂萬剛.我國體育院校啦啦操專項課程教學內容體系構建[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5(3):75-79,95.
[4] 孫鐵民,李惠娟.我國啦啦操運動現狀的調查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5(4):85-87.
[5] 孔佳.國際接軌背景下我國啦啦操競賽制勝因素探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5.
[6] 劉小靜.技巧啦啦操手翻類難度訓練方法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0.
[7] 任蓓.“以賽帶練”法在技巧啦啦操訓練中的探究[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4):411-413.
[8] 康思斯.舞蹈啦啦操編排藝術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2012.
[9] 王嬌云,張琦. 高校啦啦操隊在體育競賽表演市場中的民事法律關系探究[J].開封大學學報,2013(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