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轉輝,董梓玨,田成元
(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汽筑工程系,甘肅 蘭州 730070)
工程機械專業群建設探索
張轉輝,董梓玨,田成元
(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汽筑工程系,甘肅 蘭州 730070)
工程機械專業群建設是我國教育部門進行教學改革創新的發展目標之一,隨著工程機械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催生了工程機械專業群的構建,想要成功建設工程機械專業群就必須要有配套的課程體系和教師隊伍。工程機械專業群建設就是以提高工程機械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構建核心課程群體系,以加快實訓基地建設、加強教師團隊建設、加大教學資源庫建設為重點,積極探索和優化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
工程機械;專業群;高職院校
Abstract: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group is China's education sector are one of the goal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gineering machinery of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training mode,has given ris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machinery group, to be successfu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chinery professional group, there must be form a complete set of course system and teachers. Engineering machinery is a professional group of construc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ngineering machinery professional 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as the goal, to build the core course group system by means of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base,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increase teaching resource as the key point,actively explore and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mode of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Keywords: engineering machinery; Professional group;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LC NO.: G718.5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 (2017)18-217-04
與其它專業群性質相同,構成工程機械專業群的含義、專業框架、建設思路等都是錯綜復雜的。對于如何優化機械專業課程體系,如何合理建設工程機械專業群,如何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工程機械技能型人才這些問題,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時要躬行,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復雜問題終須由切身實踐來解決,這就要求我們通過縝密考慮并且充分實踐后針對這些問題給出合理的答案。
宏觀而言,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的專業分類有著本質不同,在高等職業教育中,專業是面向不同的職業分工來設置的,而普通高等教育的專業則是以學科作為基礎,其專業結構建立在現有學科結構之上,現我國正在使用的是1998年國家教育部門頒布的本科教育專業目錄,暫時作為最新版本高等教育本科專業目錄以及學科分類存在,其中共有11個學科門類,249種專業化,再此基礎上,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體系就稱之為學科群。從專業目錄學科分類體系來看,學科群即若干具有相同級次的學科點集,其大小并非固定不變,而是與所含的同級次學科數量、學科的類目級次等息息相關,隨著學科類目、級次的上升,學科口徑也相應擴大,學科群的容積也就不斷擴張。
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在專業上的本質區別使得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有著明顯的自身特性,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的專業群指的是由若干個辦學實力較強、學生就業率較高的重點培養專業作為核心,若干個工程對象相同、技術能力領域類似或專業學科基礎相近的相關專業組成一個集合。我國 2004年公布的高職院校專業目錄的分類就是堅持“以職業崗位群或行業為主,兼顧學科分類”的原則,進行劃分的,分設19大類,下設78個二級類,共有532中專業,其中專業大類中的二級類專業體系可稱為專業群,但高職院校專業群如何規劃和建設是由學院的行業背景、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學院自身的辦學條件和專業發展過程確定的,各院校專業群內專業的數量和分布并不與專業目錄中的專業劃分一一對應。高職院校專業群有著明顯的特征:
(1)專業群內的“類專業”往往圍繞著同一領域的某一行業形成,“類專業”中的各專業又具有相同的工程對象和相近的技術領域。這些反應在教學實踐上就是“類專業”下的各個專業在同一片領域中的同一行業中進行實訓,不僅是地域,甚至其中許多實訓設備和實訓項目都是共通的,試想不同專業的學生在某一行業的同一片領域,用著同樣的工程設施,進行著同一項工程項目的實踐,這對于高等職業教育教學實訓基地的開發和建設而言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2)專業群內專業師資力量普遍較強。高等職業教育中的專業群內專業是在學校長期辦學過程中,基于某一學科基礎較扎實逐漸發展而成的一類專業。由于各個專業擁有相同的學科基礎,因此有相同的專業理論課程也就在情理之中,相應地也就需要有一部分共通的強大師資力量來支撐這些專業性學科,這就要求組成師資專業團隊,形成某類專業建設的良好師資隊伍環境,故有了專業群內專業師資力量強的特色。
工程機械專業群建設是以工程機械專業建設為核心的資源整合活動。
首先,工程機械專業群建設是高職院校工程機械專業發展規劃的重點工程,科學合理規劃工程機械專業群的布局,是促使工程機械專業適應社會發展趨勢的重要措施,是工程機械專業建設科學化和專業結構優化的重要過程,是工程機械專業建設和發展總體規劃的重要內容。合理建設工程機械專業群有利于優化高校以及社會資源配置,發展高職院校工程機械專業的集群優勢,全面提升學院工程機械專業在區域和行業領域內的專業性人才水平及能力,使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更好地為國家提供便捷。
其次,工程機械專業群的建設是形成和發展高職院校工程機械專業教學特色的重點。學院有限發展工程機械專業,促使該專業成為學院重點培養專業,即辦學底子好,師資力量雄厚,社會需求量大,輻射作用強的專業。這類專業會形成專業的師資隊伍,強化師資力量,發揮專業優勢,加強工程機械專業的教學實力,并在教學過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并不斷發展,進而產生強大的輻射作用帶動其他相關專業的發展以及社會上相關產業的優化以顯示工程機械專業教學特點和教學實力,最終達到發展學院工程機械專業特色和品牌優勢的目的。
最后,工程機械專業群建設是高職院校工程機械專業提高專業教學水平的捷徑。由于工程機械專業中有大量“類專業”,其課程互相交叉甚至重疊,這就促使學院在建設專業群過程中基于發展教學優勢,把分散不均的實驗資源最大程度整合為專業化實訓基地,圍繞專業群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從師資和實訓等各個方面有效降低教學成本,降成本不降質量,在總成本不變的情況下,實訓資源的交叉共享使學生有了更多的機會接觸不同的實踐內容,學院盡可能為相關專業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訓環境,從而豐富自身閱歷,在降低專業建設成本的同時也加強了學生自身素質,可謂兩全其美。
綜上,工程機械專業群的建設對于高職院校工程機械專業建設而言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以工程機械專業群作為基礎,可以不斷調整專業發展方向,可設計或增設相近相關課程,以更好地適應市場多重需求,發揮專業群輻射效應,提升學院總體教學水平。
據中國工程機械網調查,截至2015年底,中國工程機械主要產品保有量為663至718臺。從工程施工企業工作實踐可知,為了保證工作機械設備正常運行和維修,每臺設備平均配0.7個人員,配備設備維修人員約0.3人,從這些數字來看,當前我國范圍內所需要的工程機械操作和維修人員在750萬人左右,加之工程機械裝配、調試、銷售與售后等過程所需要的人才,則遠不止750萬人,如今的工程機械行業專業性人才供不應求,也就注定了工程機械專業行業有著巨大的就業市場。
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高增長,大規模工程建設頁正在應景地持續進行中,同時工程建設效率和質量也不斷呈攀升狀,加之新產品、新技術、新經濟環境對于節能環保的高要求,促使工程機械也相應地不斷投入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以適應市場變化,大量工程機械成為了集機械、液壓與液壓傳動、電工與電子、自動控制等于一體的技術密集型設備,相較于傳統型工程機械,現如今已經發生了革命性轉變,這一轉變,一方面提高了機械設備本身對于行業的適應能力、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能力,但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也使普通操作和維修人員對設備本身的了解難度進一步加大。因此,新技術的使用和新設備的應用,對工程機械專業型人才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據調查,工程機械的使用和維修人員主要有以下組成部分:一是進城務工的農村人口;二是專業技工院校的畢業生;三是復員的部隊軍人;四是工程機械專業職業學校的畢業生。針對以上人群的具體培養方式有三種,其中企業內部師徒形式培訓的約為79%,在社會上參加報名后參加短期培訓的占7.4%,正規工程機械專業畢業生大約占13.6%。在這么些許操作與維修人員的技術構成中,中級技工占比14%,高級技工占比8%,技師占比2%,剩余皆是中級以下。綜上所述,工程機械行業從業人員技術水平低下與機械設備操作難度日益加大、施工過程日益復雜化的矛盾與日俱增,這就導致目前工程機械行業人才結構與企業需求嚴重脫節的社會現狀。
工程機械行業人才供需結構性矛盾已經成為制約行業發展升級的瓶頸,這一宏觀社會背景,促使高職院校進行工程機械專業群的構建,以推動就業為導向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從傳統的單一型專業化人才向多元化知識結構人才轉變,這就需要建設相關配套課程體系和教師隊伍,來有效保證工程機械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順利實施。
高職院校的工程機械專業群建設應圍繞行業產業鏈來展開,立足于工程機械產業鏈中應用型人才需要的具體狀況,構建與該產業鏈發展要求相一致的專業群體系,形成鏈條式專業產業群,使高職院校畢業生擁有更完備的職業性,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這里所提到的職業性,即高職教育的本質屬性,從微觀角度來看,職業性是通過專業建設來應對企業發展需要的崗位群,而從宏觀角度來說,職業性則是通過專業群建設來應對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產業鏈。具體形成專業產業群并且構建高職院校工程機械專業群的措施如下:
(1)創建以工程機械技術為核心的課程,以工程能力、創新能力作為引導,以機械基礎課程作為主要內容,以工程技術和工程素養作為輔助,簡稱工程機械專業群網絡架構,來強化工程機械專業群的理論與實踐能力,對機械原理、機械具體零件設計等內容設置相關專業課程,按社會現代化科技發展水平開發工程機械專業群的先進技術,一招科技進步和產業機構升級來設置結合了人文和工程等多方面的課程,全面加強學生自身素質。
(2)優化教學模式,在扎實專業基礎的前提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現行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大多為理論和實際操作的結合,迫于各種條件限制,學生實訓所投入的資金、場地、設施、時間等普遍未達到教學所希冀的標準,因此,增加教學投入,對現行教學模式進行優化變變革便迫在眉睫。具體各高職院??膳ⅰ罢n堂教學+實際操作+E-Learning”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對相關核心專業課程體系的教學模式進行探索,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力,使學生逐步具備新知識的學習能力、新技術的運用能力和市場適應能力,為高職院校工程機械專業群下的學生奠定了良好的就業和創業能力。
(3)創建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F階段以有了不少與工程機械專業有關的教學資源庫,但是高質量的卻很少。高職院校可以按照一定的家屬規范和專業課程的內在邏輯關系構成專業教學資源庫,它包含全方位的數字化內體素材、知識點素材以及教學實例等教學基礎素材,可以不斷擴充開放式的教學系統,建設相關專業教學資源庫,其目的是整合優秀的教學資源,進一步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凸顯專業的輻射效應,也使教師不局限于課本,使學生能夠了解到更多與本專業有關的知識,拓展學生視野。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程,需要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共同投入參與,他們可以同相關高職院校按照專業群分類,在原來資源庫的基礎上共同研制和開發新的教學資源,形成共同建設、廣泛分享的良性循環機制。同時教學資源庫的建設也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高層領導投入充分的重視,保障必要的資金成本;需要教師的密切配合;需要資源庫網站技術人員的精湛技術和技能。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4)培養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中國高職院校以“擁護黨的基本方針路線,努力培養生產生活第一線所需的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綜合發展的高等應用型技術人才”作為自身培養和發展目標,對整個社會而言有鮮明的實際性,而這些高職院校的高目標和高職院校與社會經濟基礎、上層建筑緊密結合的性質就要求學校必須配備優良的師資隊伍,以確保其目標的完成。這些教師必然是雙師型人才,即能夠做到理論聯系實際而非主觀唯心主義,并且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以及較強的工作能力,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有助于院校工程機械專業群的建設,同時,這也是提高工程機械專業群建設質量和水準的根本因素,是高職院校工程機械專業群發展的必由之路。
(5)完善校內外實訓基地。教學實訓和社會實習是高職教育培養社會應用型人才的關鍵所在,尤其是以培養技能型仁愛為主的工程機械專業群,該專業群的特殊性要求高職院校盡可能完善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在總成本固定的基礎上讓學生接觸到更多不同的項目以提高學生實戰水平,這不但加強了學生對未來工作環境的認識和了解程度,使學生能夠梳理自身職業道德觀,將在課堂中所接觸到的理論知識付諸實踐,訓練他們實際操作的能力,鍛煉其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增強團隊意識,積極培養團隊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讓他們更好的適應即將面對的企業工作模式,同時也在最大程度上實現了資源的共享,優化了資源配置結構,更好的促進了社會發展。
(6)校企合作,以構建高職院校核心課程體系,實現多元化教學目標。這種發展模式增強了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即為企業培養人才。校企合作是大多數高職院校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謀求高校自身較快發展,大力提高學校教書育人的質量,更好地促進學校與市場接軌,為社會提供一線實用型技術人才,實現企業與學校雙贏的重要舉措,同時通過校企合作的模式來培養專業型技術人才,突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校與企業的利益大體上趨于一致,同時也大大拓寬了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渠道了,這也是加強高職院校推動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校企合作的多重意義體現了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更新高職院校教學發展理念,在依靠企業的行業優勢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建立校企之間的深度合作、優勢互補機制,進一步提高和突破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水平以及人才培養質量,努力規劃高職院校工程機械專業群的藍圖。
工程機械專業群建設不能脫離高職院校賴以生存的客觀環境以及自身所具備的各種要素,因此它的建設必須發揮自身優勢,立足于專業群所處的行業背景和區位優勢、社會和行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將專業群眾的核心課程作為建設重點,構建起一個以重點建設課程為龍頭,相關專業為支撐的別具一格的專業體系,努力做出特色,提升專業群的品牌優勢,逐步建立優秀的專業群,切勿好高騖遠。同時,工程機械專業群的工程機械專業群建設關系到高職院校工程機械專業群教學特色的形成發展以及該專業教學實力的提升,對高職院校工程機械專業的未來和該專業學生的未來有著重大影響,需謹慎而腳踏實地為之。
[1] 袁洪志.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07(4): 52-53.
[2] 黎佳,寧朝陽,謝筱麗.工程機械制造專業群構建與教師團隊建設[J].機械職業教育,2016(6):45-48.
[3] 劉霞.基于產業鏈的高職專業群建設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2):36-39.
[4] 張龍,陳文湘,王軍,鄧宇翔.關于機械工程學院專業群建設的思考[N].昆明冶金高等??茖W校學報.2010.11(6).
High vocational colleges of engineering machinery professional group of exploration
Zhang Zhuanhui, Dong Zijue, Tian Chengyuan
(Gans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Department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Gansu Lanzhou 730070)
G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988 (2017)18-217-04
10.16638/j.cnki.1671-7988.2017.18.075
張轉輝,就職于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汽筑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