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鈉離子電池陽極的氮摻雜納米多孔碳材料研究
鈉離子和鋰離子具有相同的理化性質,相應的鈉離子電池和鋰離子電池具有相同的充放電原理。與鋰離子電池相比,鈉離子電池具有鈉資源豐富、價格低廉且分布廣泛等優點。但是,鈉離子半徑約大于鋰離子半徑55%,這導致鈉離子從陽極材料中脫嵌(鈉離子從陽極材料中脫出來的過程)緩慢,影響電池的循環和倍率性能(不同電流值的放電性能)。對于常規的陽極材料,鈉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低于鋰離子電池。因此,通過增加鈉離子電池陽極活性表面積來解決該問題。
由于納米多孔碳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能夠形成較大的活性表面積,且生產成本較低、耐酸堿腐蝕強,因此其可作為鈉離子電池陽極材料最具潛力的材料。為了進一步增強納米多孔碳與外來分子的結合,常采用氮原子摻雜(又稱氮摻雜)對材料表面處理,并依此調節納米多孔碳的電子結構。
在制備氮摻雜納米多孔碳時,首先采用德國(Merck)集團生產的1-乙基-3-甲基四氟硼酸咪唑(EMIM-BF4)和美國瑪奧德里奇(Aldrich)公司生產的乙醇鉀作為原料,混合反應生成納米多孔碳;之后利用韓國大宇(Daewoo)公司生產的微波反應爐,在功率700W的條件下對生成的納米多孔碳進行300s的微波處理,實現氮摻雜,最終得到氮摻雜納米多孔碳材料。
采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和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對制備的氮摻雜納米多孔碳材料進行形態分析。結果發現,制備的氮摻雜納米多孔碳材料具有球形納米孔,且分布均勻。對氮摻雜納米多孔碳材料的電化學性能進行分析發現,其作為鈉離子電池陽極時,初始理論容量為268mAh/g,且在充放電循環200次后仍能保持初始容量的93%,同時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
刊名:RscAdvances(英)
刊期:2016年第6期
作者:SridharVadahanambi
編譯:李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