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岱寧
河南大學中原發展研究院副教授
河南新型城鎮化人口流動分析
劉岱寧
河南大學中原發展研究院副教授
城鎮化是伴隨著非農產業發展而發生的要素用途轉換、流動與聚集的過程。其中最突出的表現就是農村人口向城市遷徙,以及原有城市不斷擴張和新城市不斷誕生成長。人口流動越來越構成城鎮化的重要動力,同時流動人口已經成為城市常住居民的重要組成部分。
由于河南省人口流動的時間序列數據比較缺乏,對于河南人口流動現狀與特點的呈現,一方面運用全國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與河南省統計年鑒,另一方面通過實地調查數據進行分析。其中調研數據來自河南大學中原發展研究院“百縣-千村-萬戶”工程(2014年、2015年、2016年)三年的問卷調查。問卷選取了河南省具有代表性的208個村鎮,這些村鎮分布于全部18個地市下轄的63個縣(市),共調查了7699戶家庭、9774口人。
全國“五普”和“六普”數據資料顯示,2000年“五普”全國流動人口規模14439.04萬人,河南省總流動人口為779.42萬人,其中河南省內流動人口規模520.04萬人、外省流入河南47.62萬人、省際流出人口168.74萬人;2010年“六普”全國流動人口26093.80萬人,河南省總流動人口急劇上升為1965.54萬人,其中河南省內流動人口規模為976.4萬人,外省流入河南的人口增加到59.21萬人,河南省省際流出人口規模為1048.35萬人。2000年到2010年河南流動人口總量明顯增多,比例大幅度升高。河南省內流動人口來源以省內為主,占省流入人口的93.9%。2010年“六普”數據顯示,雖然河南人口流動仍然以人口流出為主,但河南省內轉移人口規模達到了917.19萬人,占全省農村轉移人口的46.67%,省內流動人口規模已然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勢能。從總體發展趨勢來看,流動人口總量增速,省內流動增長快于省外流動,跨省流出人口趨于穩定。

河南農村務工人員近三年流動方向
農村勞動力流動狀況主要反映農村勞動力的流動方向與分布特點。實地調研顯示,河南農村勞動力主要流向中心城市,河南省內以鄭州為首的中心城市流動勢能明顯,調研的農村人口中外出務工人員的流向,可以看出河南農業轉移人口主要流向中心城市,省內農村勞動力轉移超出向省外輸出。以2016年為例,其中三大都市圈吸納了樣本人口的31.6%,流向三大都市圈以外的省外城市占9.78%;流向省內省轄市市區(除鄭州)占了20.11%;流向鄭州市區占12.14%;流向縣級市(縣)占了26.42%。這證明了河南農村轉移人口流動方向首選大城市、特大城市和發達地區,次選省轄中心城市。省內流動人口流向以鄭州市為中心聚集趨勢最為明顯。
根據圖表近三年河南農民工外出務工地點數據,2014年河南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流向鄭州大都市區占比為19.94%,2015年河南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流向鄭州大都市區占比為27.17%、河南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流向鄭州大都市區占比為33%,其中,2014年—2016年河南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省內流動人口占比分別為11.05%、16.08%、19%。根據近三年河南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流向的變動,可以明顯看出鄭州大都市區對于流動人口的聚集勢能強勁。未來河南新型城鎮化的重點應放在省轄中心城市以上大中城市,重點培育以鄭州為龍頭的鄭州大都市區,并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發揮鄭州大都市區的極化效應。
根據圖表,河南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持續向城鎮聚集,其中農村勞動力流向“縣級市(縣)”的僅占26.42%,雖然中心城市之外的小城市和縣域面積占比較大,但聚集人口的能力有限。在調研中發現,農村勞動力流向“縣級城市(縣)”一級的樣本主要集中在當地工業基礎較好的地區。說明“就地城鎮化”適合工業化基礎比較好的地區。因此,調研結論為,河南農村轉移人口主要是被中心城市吸納,而且省內以鄭州為首的中心城市及鄭州大都市區對農村勞動力的匯聚勢能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