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一文
中國成為國際軍貿市場一顆冉冉上升的明星
文/石一文

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各國相互聯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國際力量對比更趨平衡,和平發展大勢不可逆轉。同時,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人類面臨許多共同挑戰。
當今世界,局部沖突此起彼伏,戰爭危險依然存在。大多數國家在軍用裝備方面難以完全自給自足,因此每年全球軍貿交易額非常龐大且利潤可觀。
作為崛起的大國,中國也在積極開展軍貿。近年來,中國軍貿正在由傳統的小批量產品逐步向批量產品出口轉變;貿易對象由相對貧窮的國家向較為富裕的國家轉變;軍貿產品從低檔逐漸向中高檔轉變;市場開拓模式由簡單的產品貿易向技術、服務以及產品方案體系等方向轉變。
過去,對于中國制造的軍工產品的認識就是價格便宜量又足。現在,隨著技術不斷升級,我們的產品不僅價廉,也開始物美。這種技術升級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中國制造進入國際軍貿市場。
更重要的因素是國際軍貿市場需要中國制造。軍貿是一個很特殊的領域,長期以來,國際軍貿市場一直被少數國家所壟斷。特別是冷戰結束之后,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成員國產品可以說是一家獨大。正是這種高度的壟斷造成了現在國際軍貿市場上,很多畸形的狀態,或者說不同于普通市場的狀態。
首先,高度壟斷造成了價格的高昂。壟斷是為了獲取最高額的利潤,所以這一類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價格很高,利潤率驚人。同時,這種壟斷也造成了傳統制造商不去過多關注用戶的真正需求。
同時,因為這種壟斷,軍貿這樣的一個正常的商業活動越來越多的被一些在這方面具有壟斷地位的國家,作為政治、外交、經濟的手段在運用。
比如,現在許多國家面臨恐怖武裝的威脅,在反恐作戰當中,察打一體的無人機作用明顯。然而,某些強國不顧國際法的限制,利用無人機強行進入別國空域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以及所謂的反恐作戰;但在這類產品的出口方面又加以嚴格限制。換句話說,真正需要的、時刻面臨威脅的國家,買不到相應的產品;而擁有這些裝備的強國,卻利用它們來達成自己的一些戰略訴求。
這種賣方市場顯然是一種畸形的狀態。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向這個市場提供更多用戶需要的、買的起的,同時不附帶政治、經濟和其它條件制約的裝備產品,顯然會受到歡迎。
可以說,國際市場需要中國制造。這也是中國制造最有利的條件。
沙特阿拉伯就是個典型范例。
2016年初,習近平主席訪問沙特,將兩國的戰略性友好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2017年3月15-18日,81歲的沙特國王薩勒曼親自率領千人規模的代表團對我進行了國事訪問,宣布再次提升此關系,同時簽署了14項諒解備忘錄和意向書,包含35個項目的合作,價值650億美元。
3月16日,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董事長王玉普與沙特基礎工業公司董事長薩烏德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合作協議覆蓋多項戰略項目。項目產品將主要針對下游的汽車、電子、照明、建筑及建造、包裝和醫療器械等重要市場。
同日,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總經理顧軍與沙特能源城主席哈希姆(HashimA.Yamani)簽署了《沙特高溫氣冷堆項目聯合可行性研究合作協議》。
同日,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尹家緒與沙特朱拜勒和延布皇家委員會主席薩烏德親王在人民大會堂簽署了《中國北方工業公司與朱拜勒和延布皇家委員會合作框架協議》。
根據《合作框架協議》約定,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將通過北方公司與沙特在軌道交通建設、發電和輸變電建設、可再生能源應用、通訊網絡建設、市政基礎設施、房建和石油礦產建設、物流一體化等經濟技術合作領域攜手深化合作,特別是雙方將進一步推動實現商用車、乘用車和鐵路機車車輛等方面的產能合作、技術合作和投資合作。
與此同時,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交建”)董事長劉起濤與薩烏德親王簽署了《沙特基礎設施領域合作備忘錄》。中國交建將發揮全產業鏈優勢,積極參與沙特物流樞紐等項目的投資、設計、建設和運營,參與配套基礎設施項目和提供全方位服務。
沙特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科技城(KACST)主席圖爾基·阿勒沙特親王與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簽署《沙特參與中國“嫦娥四號”的合作備忘錄》。嫦娥四號將于2018年發射,挑戰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繼續更深層次更加全面地科學探測月球地質、資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檔案資料。
同時,阿勒沙特親王與中國CASA董事長簽署《無人機制造合作協議》。
意料之外卻又情理之中的是最后一項。據外媒消息,我國在2014年向沙特出口了“翼龍-1”型察打一體無人機。作為沙特裝備的第一款中國無人攻擊機,翼龍早已投入也門戰事。而在2015年7月曝光的一張衛星照片顯示,一架疑似中國制造的彩虹-4無人機也出現在了沙特吉贊地區機場上。之后坊間不斷流傳各國無人機在阿拉伯半島的戰績與競爭故事,各種小道消息煞有介事亂花迷眼。
而在今年2月的阿布扎比國際防務展期間,中國航天長征國際貿易有限公司(ALIT)和沙特公共投資基金(PIF)旗下設立的沙特技術開發和投資公司TAQNIA就已低調達成一致,在沙特制造全系列彩虹無人機,并向中東地區推銷;加上此次兩國簽署的《無人機制造合作協議》,無形中厘清了傳聞,也為中國“彩虹”系列無人機生產線落戶沙特徹底鋪平了道路。
2016年4月25日,在習主席出訪這個石油王國的三個月后,沙特發布了《愿景2030》。這一文件被沙特官方定位為未來1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綱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愿景2030》(以下簡稱“愿景”)確定了沙特社會、經濟、國家建設等方面的中期發展目標。
“活力社會、繁榮經濟、雄心國家”。該計劃的志向是三大目標:阿拉伯與伊斯蘭世界心臟、全球性投資強國、亞歐非樞紐。在經濟領域,這份計劃的目的是推進經濟多元化,途徑是改善商業環境、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國家投資、發展非石油產業、發展私營企業,特別是要發展采礦、制造、旅游休閑、金融投資等非油氣產業,最終實現沙特國王薩勒曼在當天電視講話中宣稱的目標:“到2030年,我們將不再依賴石油。”
美國強權控制下搞單一石油經濟,滋味不好受。增產保利潤就違背減產協議,油價下跌,原油收入就減少。不增產就失去市場份額,原油收入還是減少;周邊國際環境威脅常存,不得不拿出大筆美金從美國手里購買昂貴的暫時性安全。這逼迫石油霸主不得不尋找新的出路。
“愿景”具體目標概括是,2020年前在零售業為沙特公民新增100萬個就業崗位,將現代貿易方式和電子商務占比提升至80%;在礦業創造9萬個就業崗位,礦業為GDP貢獻259億美元;于2030年前將失業率從11.6%降低至7%,將中小企業GDP貢獻率從20%提高至35%,將勞動人口中的婦女占比從22%提升至30%;實現可再生能源發電9.5吉瓦;將軍工行業本地化水平從2%提高至50%。
注意最后一句。
沙漠中的輝煌王朝,終于要邁出改革開放、實行工業與信息化的步伐了。而這個目標,恰恰契合一帶一路的合作共贏宗旨。
細看多年沙特與我合作,中國軍工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長久以來,無論是兵工還是船舶,也無論是航空還是航天,中國軍工人都在默默增加中國這兩個字在西亞軍政天平上的砝碼。
從“賣糧食”到“種莊稼”,從賣裝備到教技術;從輸出殺傷力、說明書到輸出戰術、戰法甚至戰略,從坦克火炮到空天技術、基建運輸,中國軍工人已經開始將我們的需求牽引、項目管理、節點品控、相關標準、軍民融合等等工業文化有效傳遞到萬里之外的友邦。在裝備工業上油霸們雖是一張白紙,但以古老文明的智慧,通過技術轉化提升國家整體產業變革,道路明確、目標可期。
這些合作對于沙特綜合國力的推動,三千億美金的高價裝備能否給予?
這些合作對于我國國家利益的潛在意義,六百五十億美金能否衡量?


遙想當年,新生的共和國百廢待興。1954年10月,中蘇簽訂《關于蘇聯政府幫助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新建十五項工業企業和擴大原有協定規定的一百四十一項企業設備的供應范圍的議定書》。協議包括蘇聯協助我建設軍事工業企業44個;冶金工業企業20個;化學工業企業7個;機械加工企業24個;能源工業企業52個;輕工業和醫藥工業3個。這156個項目及其配套項目的建設,使中國建立起了較為完整的基礎工業和國防工業體系框架,奠定了工業化的初步基礎。
至今,我們都在享用當年這個工業基礎帶來的紅利。
至今,我們還在感受當年這種伙伴關系的深遠影響。
撫今追昔,今天,沙特工業化、信息化改革的進程中,誰來扮演當年蘇聯的角色?
在風起云涌的世界軍貿市場上,觀眾們往往只看到察打一體,只看到軍事對抗,只看到億萬生意。
從沙特的中國故事中,我們應當看到什么?
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
以彩虹為代表的中國裝備是一件禮物。這件禮物,凝聚了我們的軍工理念、工業標準乃至華夏文化和中國故事;它是一顆堅定的種子,注定要讓公平、正義的理念在世界各地生根、開花、結實;它是一只強有力的臂膀,終將攜手合作伙伴,讓中國與世界、現代工業技術與古老文化和諧共存。
翱翔在高空,我們遠望阿拉伯半島、非洲大陸,近看東南亞、南亞。俯瞰世界,中外軍工的競技與博弈無處不在,而無論山河戈壁、黃沙藍水,風雨后總有七彩霓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