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馬愛平
彭勵:扎根回鄉 傾心為民
文/本刊記者 馬愛平

寧夏同心縣地處寧夏中部干旱帶核心區,是全國建制縣中回族人口最多的縣,也是一個典型的“老、少、貧”的國家級貧困縣。全縣總面積4464km2,人口39.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8.46萬人,占74.6%,回族人口34.16萬人,占85.8%。由于受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文化與科技水平等多種因素限制,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農業產業化水平偏低,先進實用技術推廣應用滯后,農民生活水平低。
就是在這樣一個自然條件差、經濟落后、貧困人口多、回族聚集地區,寧夏大學教授、自治區中藥材產業專家組成員彭勵,辛勤耕耘多年,與當地農技人員、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被大家譽為“接地氣”的女教授,“論文寫在大地上”的踐行者,為少數民族地區發展中藥材產業、助推科技扶貧做出了突出的成績,被同心縣人民政府授予“同心縣優秀人才”稱號。
2012年以來,彭勵被同心縣政府聘請為同心縣中藥材產業發展首席專家和自治區“三區”科技服務人才,先后在同心縣預旺鎮、馬高莊鄉、張家塬鄉和下馬關鎮等東部旱作農業區,圍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針對自然條件差、旱災頻發、生態移民的科技文化水平低、增收能力有限等難題,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廳、縣政府、縣農科局等有關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以“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為目標,發揮科技創新與引領作用,完善服務機制,在中藥材規范化種植技術推廣、基地建設、適宜新品種的引種、“節水+機械化+農藝”的生產模式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彭勵創建了以機械化為核心的“銀柴胡機械覆膜精量播種一體化種植技術”,選型配套了深松、整地、施肥、覆膜、播種、采挖等機械設備,解決了中藥材小粒種子機械精量播種難的問題,實現了從種植到采挖的田間機械化作業,提高了作業效率,提升了當地藥材規范化種植技術水平。
此項技術的集成創新銀柴胡種植產量平均提高31.5%,每畝純收益達到1600元,年均畝收益530元。此外,針對不同藥材生長習性,彭勵總結提出了“秋覆膜、秋播種”、“秋覆膜、春播種”以及“水地育苗、旱地移栽”等生產模式,降低春季旱情造成的損失。
為了加快成果的轉化,帶動更多農戶增收,彭勵在同心縣預旺南源村、馬高莊邱家渠村、石獅鎮丁塘村建立了中藥材規范化種植、種子種苗繁育生產示范基地3個,試驗示范面積2261畝。2016年-2017年,僅銀柴胡機械覆膜精量播種一體化種植面積達到了2萬畝,推動了全縣中藥材種植規模擴大和規范化種植技術提升。
截止到2016年底,同心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6.3萬畝,比2013年提高4.2倍,創造產值近1.35億元,形成了以特色道地藥材銀柴胡為主(占82.8%),甘草、黃芪、紅花、板藍根、紅柴胡、黃芩等為輔的品種布局。
為了加快成果轉化和應用,幫助農民掌握和應用先進技術,提高增收能力,彭勵堅持每月1-2次深入同心縣藥材種植基地調研,了解生產中的問題,積極開展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熱情為合作社、種植大戶、企業等提建議、謀發展,無私地將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經驗與農戶分享,還將自己的電話號碼留給老百姓,隨時接受電話咨詢,耐心解答農民的問題。
她聯合同心縣預旺農業服務中心創建了1所農民田間學校,采取以“農民為中心、田間為課堂”、“理論教學+基地示范”的方式開展培訓,讓學員們“學得會,記得牢,用得好”。2015年到2017年,先后在3個示范基地,組織培訓班28期,印發各類培訓資料近7000余份,覆蓋同心縣預旺、馬高莊,張家塬三個鄉鎮11個村1400人次,培訓農民技術員306人。
彭勵還采取走出去學習的方式,組織預旺鎮、張家塬鄉和馬高莊鄉的多名農業技術員和骨干去安徽亳州、河北安國、隆德中藥材加工基地和隴西文峰、首陽中藥材市場參觀學習,通過觀摩和實地操作,他(她)們開闊了眼界,增強了信心。
技術骨干虎登斌說:“這些實踐活動對我們受益很大,回去后一定努力把種植和加工技術做好,發揮合作社的積極作用”。通過多種形式強化技術培訓,帶動了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目前已發展中藥材專業合作社32家,培育年收入20萬元以上合作社達到10余家,輻射帶動3600農戶種植中藥材,農戶平均年收入達到7508元。
同心縣潤源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注冊資金28萬元,主要業務范圍為中藥材種植(種苗培育)、收購、銷售、新技術新品種引進示范推廣、技術培訓、信息咨詢服務等。在彭勵的倡導和支持下,該合作社流轉土地1602畝,規劃建設了同心縣中藥材種植技術科技示范園。
兩年來,彭勵先后為合作社引進了13個中藥材新品種,從中篩選出6個適宜同心縣旱作區的中藥材品種;幫助合作社爭取到了自治區科技惠民計劃項目、重大專項技術推廣、科技特派員創業等項目資金扶持,指導建立了“銀柴胡機械覆膜精量播種一體化種植技術”、“中藥材秋季覆膜春季穴播技術”、“同心縣旱作區水地育苗旱地移栽種植技術”等示范基地,成為當地群眾“看得見、摸得著、學得會”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實訓教學基地。
目前該合作社已發展到擁有社員128戶,年銷售額達到320萬元,合作社純收入80萬元,帶動建檔立卡戶52戶脫貧,輻射帶動預旺鎮、張家塬鄉、馬高莊鄉中藥材種植3萬多畝,被授予吳忠市優秀專業合作社、同心縣科普示范基地。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彭勵作為一名自治區中藥材種植技術專家,她心系中藥材事業,扎根鄉村,無私奉獻,充分發揮自身技術優勢和專業特長,為同心縣的中藥材產業發展和科技脫貧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贏得了廣泛好評和贊譽。

彭勵(右二)田間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