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飛, 尚 娜, 王延軍
(陜西省延安市人民醫院, 陜西 延安 716000)
胸腔鏡胸膜纖維板切除術治療包裹性胸腔積液的療效研究
李鵬飛, 尚 娜, 王延軍
(陜西省延安市人民醫院, 陜西 延安716000)
目的探討胸腔鏡胸膜纖維板切除術治療包裹性胸腔積液的療效。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入院的100例包裹性胸腔積液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給予胸腔閉式引流,實驗組患者則給予胸腔鏡胸膜纖維板切除術,比較兩組患者相關臨床指標、并發癥、總體治療效果、疾病相關參數與生活質量。結果實驗組患者總引流量、引流時長與并發癥率均顯著性低于對照組;治療后ADA、LDH、CA125與胸膜厚度組間比較均顯著性低于對照組,有核細胞計數、單核細胞比例、VC、TLC與FEV1均顯著性高于對照組;治療后SF-36各維度評分與Karnofsky評分組間比較均顯著性高于對照組,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存在明顯差異(P<0.05)。結論胸腔鏡胸膜纖維板切除術治療包裹性胸腔積液的療效顯著,具有借鑒意義。
胸腔鏡胸膜纖維板切除術; 包裹性胸腔積液; 并發癥; 生活質量
包裹性胸腔積液泛指在胸膜炎發生之后,臟器與壁層胸膜發生粘連,使積液局限于胸膜腔某一部位的一種臨床癥狀,屬于臨床上常見呼吸科疾病,如不給予及時治療,則可導致嚴重并發癥,可危及肺部功能,因此臨床上應予以高度重視[1,2]。胸腔鏡胸膜纖維板切除術是治療該病的新型治療方案,但臨床上的研究卻相對較少,因此本研究為探討胸腔鏡胸膜纖維板切除術治療包裹性胸腔積液的療效,將我院100例患者進行臨床觀察,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入院的100例包裹性胸腔積液患者按照簡單隨機法隨機分為兩組,每組50例。所有患者均經X線片、胸部CT或B超確診,同時排除[3,4]:①合并感染或電解質紊亂患者;②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患者;③合并手術或引流禁忌癥患者等。其中,實驗組患者男29例,女21例,年齡12~81歲,平均年齡為(42.5±17.3)歲,發病時間1~40月,平均發病時間(17.2±6.7)月;對照組患者男31例,女19例,年齡17~78歲,平均年齡為(41.6±15.8)歲,發病時間4~42月,平均發病時間(18.9±7.6)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與發病時間等一般情況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胸腔閉式引流,即B超定位后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并連接一次性引流袋,并注入尿激酶溶解纖維分隔。實驗組患者則給予胸腔鏡胸膜纖維板切除術,即患者雙腔管氣管插管麻醉并取健側臥位,胸腔穿刺作觀察孔,并位于積液包裹腔最下緣;于腋后線至肩胛下角線中點、腋中線至腋前線中點作操作孔,胸腔鏡洗啊洗凈積液后清除纖維分隔、壞死、炎性組織與膿苔,生理鹽水沖洗后準備行剝脫纖維板術;采用22cm大彎血管鉗撕破正常肺表面,以吸引器向四周進行條狀撕脫,完全剝脫纖維板至肺復張,并游離下肺部與膈肌的粘連組織,剝離包裹腔與側胸壁纖維板,氬氣刀噴灼止血,并放置引流管與沖洗皮管。
1.3檢測方法[5,6]:總體治療效果中規定臨床癥狀緩解4周以上,積液完全消失為完全緩解(CR);癥狀緩解4周以上,積液消失50%以上為部分緩解(PR);積液減少50%以下為穩定(SD);積液增加25%以上或出現新病灶為進展(PD),其中總有效率=(CR+PR)/總人數×100%。生活質量參考生活質量量表(SF-36)與Karnofsky評分,分數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高。

2.1兩組患者相關臨床指標與并發癥率比較:實驗組患者總引流量、引流時長與并發癥率均顯著性低于對照組,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相關臨床指標與并發癥率
2.2兩組患者療效比較: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存在明顯差異(χ2=4.762,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總體治療效果
2.3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疾病相關參數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ADA、LDH、CA125、胸膜厚度、有核細胞計數、單核細胞比例、VC、TLC與FEV1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實驗組患者治療后ADA、LDH、CA125與胸膜厚度組間比較均顯著性低于對照組,有核細胞計數、單核細胞比例、VC、TLC與FEV1均顯著性高于對照組,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疾病相關參數
注:組內比較,*P<0.01;組間比較,#P<0.01
2.4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SF-36各維度評分與Karnofsky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實驗組患者治療后SF-36各維度評分與Karnofsky評分組間比較均顯著性高于對照組,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
注:組內比較,*P<0.01;組間比較,#P<0.01
胸腔積液可繼發于胸膜炎、上腔靜脈受阻、惡性腫瘤等疾病,其發生率高達10%~27%,表現為胸腔內大量液體聚集,其中包裹性胸腔積液區域性較強,可造成局部壓迫性肺不張與限制性通氣障礙,可進一步影響患者肺部功能,嚴重威脅患者生活質量,因此需要及時治療[7]。
胸腔閉式引流是治療該病的常規對癥方案之一,是將引流管放入胸腔內,并連接位置較低的水封瓶,從而收集胸腔內的多于液體,達到肺復張的目的,在臨床上關于膿胸、血胸、氣胸等疾病的治療中應用極其廣泛[8]。胸腔閉式引流在引流胸腔積液的過程中通過注入尿激酶溶解纖維分隔,但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與不穩定性,可造成各種并發癥,如胸痛、發熱與藥物不良反應等,已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因此臨床上需要更為高效與科學的治療方案[9]。
胸腔鏡胸膜纖維板切除術是在胸腔鏡技術的不斷完善下所衍生的胸腔積液治療方案,是在胸腔鏡良好顯像的基礎上,確定病變位置,對增厚粘連部分進行更為直接的松解操作,通過有效的剝脫纖維板促進肺復張,并有效清除纖維分隔、壞死組織或膿苔,并具有低創傷、恢復快等優點,適用于任何年齡段,尤其是體質相對較差的患者,通過有效縮短病程,從而提升患者的治療舒適度,改善遠期預后與生活質量[10]。
為探討胸腔鏡胸膜纖維板切除術治療包裹性胸腔積液的療效,將我院100例患者進行臨床觀察。數據顯示,實驗組患者總引流量、引流時長與并發癥率均顯著性低于對照組;治療后ADA、LDH、CA125與胸膜厚度組間比較均顯著性低于對照組,有核細胞計數、單核細胞比例、VC、TLC與FEV1均顯著性高于對照組;治療后SF-36各維度評分與Karnofsky評分組間比較均顯著性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可以看出,胸腔鏡胸膜纖維板切除術可明顯縮短引流時間,提高引流效率。減少胸腔積液并發癥,緩解疾病嚴重程度,調節炎性指標,并提高肺部功能,提升總體治療效果,從而改善遠期患者的生活質量。綜上所述,胸腔鏡胸膜纖維板切除術治療包裹性胸腔積液的療效顯著,具有借鑒意義。
[1] 韓連奎,梅宏,許川,等.胸腔鏡在肺癌并胸腔積液診治中的應用[J].貴州醫藥,2015,40(11):998~999.
[2] 李清賢,王慧林.內科胸腔鏡對胸腔積液診斷和治療的臨床價值[J].國際呼吸雜志,2016,36(4):262~264.
[3] 梁彥,鐘宏,鄭貴雄,等.胸腔鏡胸膜固定術與胸腔閉式引流術治療大量惡性胸腔積液療效比較[J].海南醫學,2016,44(12):1968~1971.
[4] 高輝,管媛.內科胸腔鏡冷凍與高頻電刀技術治療結核性包裹性胸腔積液臨床研究[J].臨床肺科雜志,2016,21(2):307~309.
[5] 吳小勤,張廣云,薛瑞,等.全胸腔鏡下包裹性胸腔積液的處理[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3,12(10):799~800.
[6] 劉鑫,金慧芳,張碩,等.尿激酶治療結核性包裹性胸腔積液不同時間后手術治療的療效分析[J].臨床外科雜志,2016,24(11):859~861.
[7] 閆迪,馬衛霞,姜淑娟,等.胸腔鏡治療聯合尿激酶局部應用在急性包裹性胸腔積液中的療效評價[J].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2016,54(11):32~35.
[8] 王作飛,王傳兵,石銀龍,等.可曲式內科胸腔鏡在不明原因胸腔積液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江蘇醫藥,2015,41(2):228~229.
[9] 姜廷樞,李航,毛琦善,等.內科胸腔鏡在老年包裹性胸腔積液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21):5378~5380.
[10] 朱澤浩,邵燕兒,周磊.尿激酶注入聯合內科胸腔鏡治療結核性包裹胸腔積液的療效[J].中國醫院統計,2017,24(1):44~46.
1006-6233(2017)11-1874-04
延安市科學技術研究發展計劃項目,(編號:2015HM-06-02)
A
10.3969/j.issn.1006-6233.2017.1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