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鳳娟,令狐穎,胡德峰
(貴州省人民醫院,貴州 貴陽 550002)
--論著--
個性化健康管理對中老年人群腦卒中危險因素的干預效果研究
岳鳳娟,令狐穎,胡德峰
(貴州省人民醫院,貴州 貴陽 550002)
目的觀察個性化健康管理對中老年人群腦卒中危險因素的干預效果。方法 將經過納入與排除標準篩選出來的1126例腦卒中高危人群按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個性化健康管理組(觀察組563例)和普通宣教組(對照組563例)進行干預,剔除失訪病例48例,最終1078例納入統計,其中觀察組554例,對照組524例。對比經不同健康干預方式3年前后兩組的腦卒中危險因素改善情況以及兩組的腦卒中發生率。結果經Χ2檢驗,干預后兩組在血壓、血糖、血脂、體重指數、吸煙等危險因素的控制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腦卒中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結論個性化健康管理對腦卒中危險因素的干預有明顯效果,因其顯示的固有優勢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建議體檢中心推廣。
個性化健康管理;腦卒中;危險因素干預
腦卒中是由于腦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腦卒中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以及并發癥多的特點,是嚴重威脅人類生命與健康的疾病之一,已成為當今世界范圍內人類第二大致死因,幸存者中也有超過50%的人生活不能自理[1]。
腦卒中已成為威脅人類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如何有效的預防腦卒中的發生成為臨床研究中的一大難題[2]。一旦發生腦卒中,70%的患者可遺留有一定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且腦卒中復發率高,所以應對腦卒中,更應重視對危險因素的提前干預,即一級預防。一級預防即針對具有腦卒中危險因素的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應積極控制及干預危險因素,同時定期監測其他危險因素的發生發展并采取針對性防治措施,減少疾病發生。而個性化健康管理是實現
腦卒中一級預防的重要途經。本研究擬對課題組篩查出的腦卒中高危人群進行個性化健康管理,觀察其干預效果,探索更適于本省實際情況的腦卒中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
1.1 臨床資料 本課題組對2012年和2013年來本院體檢的人群中年齡在50~75歲者發放腦卒中評估表,由內科醫師對此類人群的腦卒中八大危險因素[高血壓病、高血脂、糖尿病、心臟疾病(瓣膜病或房顫)、吸煙、肥胖或超重、缺乏體育鍛煉、卒中家族史]進行評估,如果具備有3個或3個以上上述因素,即屬腦卒中高危人群。最終,篩查出1162例腦卒中高危人群,按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個性化健康管理組(觀察組581例)和普通宣教組(對照組581例),剔除失訪的84例,最終1078例納入統計,觀察組554例,對照組524例。其中,男性697例,女性381例;年齡50~75歲,平均(64.32±13.35)歲;高血壓病患者502例(占46.57%),糖尿病患者169例(占15.68%),高脂血癥患者532例(占49.35%),肥胖者135例(占12.52%),吸煙者 348例(占32.28%)。
1.2 納入標準 ①自愿接受健康干預者;②年齡:50~75歲的中老年人群;③符合衛生部“十二五”醫改專項中關于腦卒中高危人群的篩選標準,即有高血壓病史、糖尿病史、血脂異常、心臟疾病(瓣膜病或房顫)、吸煙、很少進行體育活動(體育鍛煉的標準是每周鍛煉≥3次、每次≥30 min、持續時間超過1年。從事農業體力勞動可視為有體育活動)、體重指數(BMI)≥26 kg/m2、有腦卒中家族史8項危險因素中≥3項危險因素者。
1.3 排除標準 ①既往發生過腦卒中者;②合并有惡性腫瘤、嚴重器質性病變、精神障礙等不能配合完成此次調研者。1.4 教育方法
1.4.1 普通健康宣教 免費提供腦卒中防治手冊,包括介紹腦卒中的危險因素、腦卒中的先兆和早期癥狀,如何在發病早期及時就診以贏得救治時間。
1.4.2 普通健康宣教+個性化健康管理 除了提供腦卒中防治手冊,還通過填寫健康調查問卷對參與調查的對象建立健康檔案,進行健康危險因素評估與分析。具體包括:①強化宣教:不僅通過開展腦卒中預防知識講座來提高大家對腦卒中危險因素防控的意識,還針對其危險因素的不同來進行一對一個性化健康教育。②飲食管理:結合問卷調查、體重指標、血脂結果等,通過健康軟件處理數據,計算出每天的熱卡攝入量,制定營養比例均衡而多元化的個性化飲食方案。③運動管理:基于健康管理軟件數據,計算出每日消耗的熱卡量,制定個性化運動方案,有規律地進行身體鍛煉、維持正常體重指數,并鼓勵其多去安靜舒適的環境以放松情緒。④戒煙限酒:對有吸煙史的患者,建議其到本院心理科門診進行干預治療。⑤短信平臺:通過短信平臺,定時發送短信提醒四時養生注意事項;并針對每個人存在的不同危險因素提醒其定期復診,積極控制及治療原發疾病。⑥定期回訪:由本科室主治醫師對患者進行家庭訪視或電話回訪(每月1次),給予健康生活方式的調整,此期間,如患者有任何問題,可隨時來電咨詢。
1.5 隨訪方法 以距初次體檢日期3年為時間節點(前后不超過1個月),電話通知患者1個月內返院復查,復查有困難的,由專人上門家訪和抽血,不配合者按失訪予以剔除。
1.6 觀察指標及判斷標準 觀察管理前及管理后的血糖、血脂、血壓、體質量及吸煙等情況。判斷標準為:空腹血糖≤6.1 mmol/L為正常,血脂(總膽固醇<5.18 mmol/L,甘油三酯<1.7 mmol/L)為正常;血壓<140/90 mmHg為正常,體重指數(BMI)18.5~26為正常。由于納入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心臟疾病(瓣膜病或房顫)的僅有12例,人數較少,故未納入統計。
1.7 統計學方法 全部資料錄入數據庫,使用SPSS 20.0統計軟件(中文版)進行數據分析。失訪病例不納入統計。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1 高血壓 以隨訪時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140/90 mmHg)為標準,在502例高血壓患者中,觀察組仍有181例患者血壓控制不好,對照組則有212例,經Χ2檢驗,二者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3),見表1。

表1 健康干預前后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情況對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pressure control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health intervention
2.1.2 糖尿病 以隨訪時空腹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6.1 mmol/L)為標準,在169例糖尿病患者中,觀察組仍有69例患者血糖控制不好,對照組有71例,經Χ2檢驗,二者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4),見表2。

表2 健康干預前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況對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blood glucose control in diabetic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health intervention
2.1.3 高脂血癥 以隨訪時總膽固醇和甘油三脂控制在正常范圍(總膽固醇<5.18 mmol/L,甘油三酯<1.7 mmol/L)為標準,在532例高脂血癥患者中,觀察組仍有201例患者血脂控制不佳,對照組有248例,經Χ2檢驗,二者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2),見表3。

表3 健康干預前后高脂血癥患者血脂控制情況對比Table 3 Comparison of blood lipid control in hyperlipidemia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health intervention
2.1.4 肥胖 以隨訪時BMI指數控制在28以內為標準,在135例肥胖患者中,觀察組仍有52例患者體質量控制不佳,對照組有61例,經Χ2檢驗,二者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18),見表4。

表4 健康干預前后肥胖患者體重控制情況對比Table 4 Comparison of weight control in obes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health intervention
2.1.5 吸煙 以隨訪時完全戒煙為標準,在348例吸煙患者中,觀察組仍有121例患者沒有戒煙,對照組有160例,經Χ2檢驗,二者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3),見表5。

表5 健康干預前后吸煙患者戒煙情況對比Table 5 Comparison of smoking cessation between smoking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health intervention
2.2 干預3年后兩組的腦卒中發生率比較 經Χ2檢驗,P=0.00,二者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見表6。

表6 干預3年后兩組的腦卒中發生率比較Table 6 Comparison of stroke incid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3 years of intervention
腦卒中是我國心腦血管疾病中的常見病、多發病,起病急驟,病情兇險,一旦發病,致殘率、致死率極高,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3]。全球腦卒中的疾病負擔大多來自于發展中國家。全球疾病負擔(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2013研究顯示:發展中國家的腦卒中死亡率占全球75%,腦卒中所導致的傷殘調整壽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占全球81%[4]。作為發展中國家和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中國腦卒中的疾病負擔尤為嚴重。2013年全球腦卒中所導致的DALY占所有疾病的4.62%,而中國卻占9.71%,中國腦卒中的疾病負擔占比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多[5]。我國人群腦卒中的死亡率在總死亡中所占比例,農村為19%,城市為20%。25~75歲年齡組人群急性腦卒中事件的平均年齡標化發病率男性為270/10萬,女性為161/10萬,平均年齡標化死亡率男性為89/10萬,女性為61/10萬,平均年齡標化病死率男性為33%,女性為38%[6]。有研究顯示,通過降低流行病學病因的構成比例理論上可以降低疾病的發生危險[7-8]。衛生部原副部長王隴德提出“高危篩查+目標干預是盡快降低我國腦卒中發病、死亡和傷殘之策。課題組前期研究發現,高血壓病、COPD史、心臟疾病(瓣膜病或房顫)、糖尿病史和高脂血癥史是腦卒中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9],高翔[10]在研究中指出,腦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險因素主要有糖尿病、高脂血癥、高血壓病、腦卒中的家族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吸煙和缺乏必要的體育鍛煉。這與《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11]的結論也基本吻合。《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還指出,控制腦卒中的有效方法是社區健康宣教,通過社區健康宣教,控制甚至降低腦卒中發病的危險因素,能夠對腦卒中早期識別、快速診斷、及時治療,降低腦卒中的發病率,改善患者的預后和生存質量。而個性化健康管理是建立在健康宣教基礎之上的,是通過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體檢數據相結合而得出的一套針對個人的健康管理方式,是一種比健康宣教更全面、更完善、更個性化的干預手段。尤其是加入了家庭訪談及電話回訪,醫護人員不僅可以了解患者在遵醫行為控制疾病方面存在的問題,患者也可以隨時來電話咨詢等強化生活方式干預,能及時的給予針對性指導和幫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本研究結果表明,與普通健康宣教的方法相比,經過3年的個性化健康管理,雖然在肥胖的危險因素控制上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但肥胖人數明顯減少,且在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吸煙等危險因素控制上優于對照組;觀察組3年后的腦卒中發生率也低于對照組。可見,個性化健康管理能夠有效降低腦卒中危險因素,控制腦卒中發病率,其效果明顯優于普通健康宣教。但由于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在基礎藥物的治療上有所差異,因此,結果可能出現偏倚,課題組將在后期的研究中進一步分析。
本科室建立在體檢工作基礎之上的個性化健康管理模式已實施多年,能夠對腦卒中高危人群進行系統的危險因素篩查,并對高危因素患者實行健康干預及管理,幫助其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遵醫行為依從性,從而降低腦卒中危險因素水平,控制腦卒中發病率。個性化健康管理對腦卒中危險因素的干預顯示出其固有的優勢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值得體檢中心推廣。
[1] Bloom fiels RH,Rubins SJ,Col l ins D,et al.Gemfibrozil for the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oronary hear t disease in men with low levels of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J].N Engl J Med,1999,341:410-418.[2] 錫友蘭.腦卒中高危人群護理干預措施及效果評價[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9):550.
[3] 王特,劉運海,趙秋,等.社區健康宣教在腦卒中危險因素干預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學術版),2012(25):294-295.
[4] Feigin VL,Krishnamurthi RV,Parmar P,et al.Update on the Global Burden of Ischemic and Hemorrhagic St roke in 19902013:The GBD 2013 Study[J].Neuroepidemiology,2015,45(3):161-176.
[5]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3.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3(GBD 2013)Results by Location,Cause,and Risk Factor[D].Seattle,United States:Institute for Heal 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IHME),2016.
[6] 吳兆蘇,姚崇華,趙冬.我國人群腦卒中發病率、死亡率的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3(3):71-74.
[7] 王軍,田歌艷,朱曉暉,等.社區老年人群腦卒中危險因素及預警癥狀知曉率調查分析[J].南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3):187-190.
[8] 李偉萍.青年腦梗死的危險因素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國傷殘醫學,2013(8):218-219.
[9] 胡德峰,苗燕,謝楓,等.社區老年人群腦卒中危險因素篩查及分析[J].貴州醫藥,2016(1):91-93.
[10] 高翔.腦卒中的高危人群的危險因素[J].當代醫學,2016,22(28):60-61.
[11]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王文志.《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節選[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6(2):143-145.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health management on risk factors of stroke in middle aged and elderly population
Yue Feng-juan,Linghu Ying,Hu De-feng
(Guizhou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Guiyang,Guizhou,550002,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health management on the risk factors of stroke in middle aged and elderly population.Methods The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selected 1126 patients at high risk of strok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personalized health management group(observation group 563 cases)and general education group(control group 563 cases)intervention,48 cases were excluded,the final 1078 were included in the statistics,includ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554 cases,the control group of 524 cases.The risk factors of stroke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health care for about 2 years.Results After Χ2test,the difference of blood pressure,blood glucose,blood lipid,body mass index,smoking and other risk factor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he incidence of strok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Personalized health management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risk factors of stroke,because of its inherent advantages and broa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it is suggested that medical examination center promotion.
Personalized health management;Cerebral apoplexy;Risk factors intervention
貴州省衛計委科學技術基金資助項目(gzwkj2014-1-054)
通訊作者:胡德峰,E-mail:bx430@126.com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