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濤,王榮
(包頭市中心醫院泌尿外科,內蒙古 包頭 014040)
--臨床研究--
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與體重指數、血脂的關系
郭雪濤,王榮
(包頭市中心醫院泌尿外科,內蒙古 包頭 014040)
目的分析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與體重指數(BMI)、血脂之間的關系。方法 分析11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總前列腺特異性抗原(TPSA),體重指數、血脂四項各項參數,分析它們的相關性。結果 TPSA與年齡呈正相關,TPSA與體重指數、血清甘油三酯呈負相關。TPSA與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無相關性。結論 體重指數、年齡對前列腺增生患者尤其是超重及肥胖患者的血清TPSA有一定影響,而血脂四項與血清總前列腺特異性抗原無相關性。這些影響對臨床上以血清TPSA評估前列腺癌患病風險時,應當考慮BMI對TPSA值的影響。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特異性抗原;血清;體重指數;血脂;關系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一種增齡相關性的老年男性的多發疾病,在60歲以上的老年男性群體中普遍發病[1],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在這一人群中的發病率亦較高,臨床上PCa的篩查主要靠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來檢測[2]。本研究將探討不同體質量組(正常、超重、肥胖)之間血清TPSA與BMI、血脂四項之間的相關性,從而為臨床上更好的發揮血清PSA在PCa的早期診斷中的作用提供科學依據。
1.1 臨床資料 本研究的總樣本來源于2013年11月~2015年12月包頭市中心醫院泌尿外科的男性住院患者,入院初步診斷為BPH的患者160例,對其進行調查。研究對象所調查的基本資料有個人基本信息、血脂四項檢測結果、BPH指標及資料。本次共完成調查160例,整理篩選最后確診為BPH且資料完整的研究對象112例,患者年齡52~90歲,平均年齡(73.8±1.6)歲。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中高脂血癥共46例,占全部研究對象的41.1%。
1.2 研究方法
1.2.1 相關指標測定 ①體重指數的測定。②血清PSA的測定。③血脂四項的測定:患者入院后次日抽靜脈血檢測(清晨空腹)TG、TC、LDL-C、HDL-C。
1.2.2 相關指標標準
(1)BPH診斷標準:所有入選者符合以下標準。①對血清TPSA明顯升高且不愿行TURP治療或直腸指診前列腺有硬結的患者,行系統前列腺穿刺活檢,病理結果證實為BPH;②伴有下尿路癥狀的存在、經腹超聲測得的前列腺體積>30 mL;③排除腦卒中、糖尿病或外傷致神經損傷的神經源性膀胱所致的下尿路癥狀患者;④TURP術后病理結果證實為BPH;⑤病理結果報告、BPH的最后診斷均由三級甲等醫院病理科及泌尿外科??漆t師所提供。
(2)超重、肥胖的診斷標準[3]:體重指數(BMI)是目前用于衡量是否肥胖的最常用標準,根據《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控制指南》推薦的標準,以18.5 kg/m2≤BMI<24.0 kg/m2為正常,24.0 kg/m2≤BMI<28.0 kg/m2為超重,BMI≥28.0 kg/m2為肥胖作為后文所述超重、肥胖的診斷標準。
(3)血脂異常的診斷標準[4]:血脂異常包括以下4種。①高膽固醇血癥:TC>5.72 mmol/L或(和)LDL-C>3.6 mmol/L,TG正常;②高甘油三酯血脂:TG>1.70 mmol/L,TC正常;③低高密度脂蛋白血脂:HDL-C<1.04 mmol/L,TC、TG、LDL-C均正常;④混合型高脂血癥:TG和TC均高,即TC>5.72或(和)LDL-C>3.6 mmol/L,TG>1.70 mmol/L。符合上述四項中的任何一項或幾項均為血脂異常即高脂血癥。根據入院時的病史采集及相關既往史情況,剔除近期有服用降脂相關藥物史的患者。
1.2.3 分析步驟 將所有研究對象的年齡以10年為一段分組,比較不同年齡組間血清PSA之間的差異性;以BMI為標準,比較正常組、超重組、肥胖組各組之間血清TPSA之間的差異性;比較血脂正常、異常組間血清TPSA之間的差異性;分析比較血清TPSA與BMI、TG、TC、HDL-C、LDL-C之間的相關性。1.3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7.0統計軟件包和Excel數據文檔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數據均用“±s”表示,采用t檢驗,方差不齊者采用t’檢驗,兩組以上組間均數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多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關性分析,所有假設檢驗均為雙側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年齡組間血清PSA之間的比較 方差分析3個年齡組之間血清TPSA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比較,70歲以下組與80歲以上組血清TPSA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兩兩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且隨著年齡的增大,血清TPSA逐漸升高,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組總血清TPSA指標比較(±s)

表1 不同年齡組總血清TPSA指標比較(±s)
注:與80歲及以上組比較,aP<0.05
變量TPSA(ng/mL)P值0.006<70歲(n=29)4.42±5.29a 70~79歲(n=52)5.88±6.01>80歲(n=31)10.56±11.97 F值5.350
2.2 體重指數正常組、超重組、肥胖組血清PSA之間的比較 BMI正常組與BMI超重、肥胖組之間的血清TPSA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隨著BMI的增高,血清TPSA逐漸下降,見表2。
表2 正常組與超重、肥胖組的血清PSA相關指標比較(±s)

表2 正常組與超重、肥胖組的血清PSA相關指標比較(±s)
P值0.035變量TPSA(ng/mL)正常體重組(kg/m2)(n=76)7.87±9.29超重、肥胖組(kg/m2)(n=36)4.53±4.84 t值2.131
2.3 血清PSA與年齡、體重指數、血脂等的相關性 年齡與血清TPSA呈正相關關系(r=0.252、0.264,P<0.05)。BMI與血清TPSA呈負相關關系(r=-0.261、-0.285,P<0.05)。血脂四項方面,TG與血清TPSA呈負相關關系(r=-0.196,P<0.05);TC、LDL-C、HDL-C與血清TPSA無相關性(P>0.05)。
3.1 年齡與血清PSA PSA是一種由前列腺腺泡和導管上皮細胞合成的具有糜蛋白酶活性的特異性糖蛋白。研究發現PSA水平隨年齡每增長10歲平均升高45%[5]。本研究中,檢測TPSA對不同年齡段間血清TPSA進行分析,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隨著年齡的增長,TPSA呈上升趨勢。
3.2 肥胖與血清PSA 已有大量事實表明,肥胖能夠增加多種慢性疾病的易感性,肥胖者大多會伴隨一些自身代謝異常癥狀[6]。除此之外,在研究腫瘤的發生及轉歸過程中,肥胖相關因素已被逐漸重視,肥胖與男性前列腺癌(PCa)的發病之間具有緊密聯系。
關于肥胖與血清PSA的關系,曾有一項對3000名未患前列腺癌的人群的研究,發現體重指數與血清PSA水平存在負相關[7]。
3.3 血脂異常與血清PSA 通過本次研究結果,我們認為:①本次研究對象有高脂飲食的習慣,高脂飲食易造成超重、肥胖,肥胖可能引起血脂紊亂尤其是造成高甘油三脂血癥,而肥胖者具有較低的血清PSA水平的結論已被廣泛接受;②本次大部分研究對象均為70歲以上,其身體機能明顯下降,性激素水平低下,神經反射敏感性降低,且大多同時存在其它多種疾病,這些都對分析的結果會造一定影響;③代謝性疾病的影響;④BPH與高脂血癥均廣泛存在于老年男性群體中,研究發現兩者具有很多共同的危險因素,且兩者存在一定的因果關系[8]。
體重指數、年齡對前列腺增生患者尤其是超重及肥胖患者的血清TPSA有一定影響。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與血脂四項無顯著相關性。這些對臨床上以血清PSA及其相關指標診斷前列腺疾病有一定參考價值。同時對于決定血清TPSA處于臨界值的前列腺增生患者是否應該進行前列腺穿刺活檢時,超重、高甘油三酯血癥應該作為重要的參考指標。
[1] 時浩清,孫立江.肥胖與前列腺增生[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5,1(30):87-91.
[2] 韓蘇軍,張思維,陳萬青,等.中國前列腺癌發病現狀和流行趨勢分析[J].臨床腫瘤雜志,2013,18(4):330-334.
[3] GRIGOR’EV ME.Afala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BPH:efficacy and safety[J].Urologiia,2012(6):52-57.
[4] 史麗英,司毅.良性前列腺增生癥與血糖和血脂等代謝性指標的相關性[J].臨床醫藥實踐,2012(5):338-339.
[5] 那彥群.中國泌尿外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61.
[6] 張輝,王玉秋,袁曉東,等.代謝綜合征診斷指標與前列腺特異性抗原相關性研究[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1,5(21):6250-6285.
[7] 王榮,劉和,楊志剛,等.代謝綜合征及肥胖對血清PSA及前列腺癌診斷的影響[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4,30(2):149-151.
[8] 周濤.探討脂肪肝與血糖、血脂等相關因素的關聯[J].當代醫學,2016,22(6):95-96.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4.028